□周強
政府需要地質工作,但地質工作取得的眾多成果,卻因種種原因,不能廣為人知、廣被利用。
如前些年在全國開展的農業地質調查,是現代地質工作主動服務于現代農業的創新之舉,也是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有機結合的一次成功嘗試。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多目標地球化學填圖,分析了土壤中54種元素及有關表征土壤的其他指標。這些海量基礎數據的獲得,為農業地質的發展提供了戰略基點,雖然對當地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現實中應用并不廣泛。這不是表達方式問題,而是沒有完全被社會認知和接受。多數地方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往往忽視自然地質條件,農業地質調查成果真正大范圍服務農業生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再如,開展的城市地質調查,建立了各城市松散層(第四紀地層)的三維地質結構、工程地質結構與水文地質結構,開展了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建筑場地適宜性評價,科學評價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適宜性程度,系統提出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過程中可能遇到或誘發的地質問題的防治對策和措施。但城市建設中,地質工作話語權被忽視了,一些決策機構沒有機會聽到地質工作者的聲音,有的聽到了卻不認同地質工作者的建議,有的也不愿意聽地質工作者的建議。如不采取積極措施,這么多地質成果就失去了它們的意義。為此,筆者建議:
一是政府應建立多個部門間有效合作機制。當前成果的轉化還是初步的,政府要用發展的眼光從多個層面整合力量,加快項目成果的應用轉化,使農業、城市等地質調查成果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快為農業、城建、環保、衛生、水利、發改委等部門服務的步伐。
二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城市地質調查等成果轉化工作的投入力度。農業地質為探索我國地質調查與科研的有機結合樹立了典范,同時也為多學科的交叉提供了一個很好平臺。要使農業地質調查和城市地質調查巨大的潛在需求變成現實的投入,必須探索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多元融資機制,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的積極性,積極調動受益單位和部門的投資熱情,讓農業、城市地質調查成果更快地轉化成發展經濟的加速器。
三是對地質調查成果應用要有明確的目標、規劃和預期達到的效果。在開展農業、城市地質調查等相關工作時,要及時和相關部門、單位進行協商,征求他們的意見建議,更加明確工作的目標,做好長遠規劃,以獲得相關部門的支持,從而使調查工作與當地的實際發展需求一致,擴大地質調查成果的應用范圍。
四是進一步加大對基礎地質調查成果的宣傳力度。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地質部門應加強農業、城市等方面取得的地質調查成果的宣傳力度,引導相關部門應用調查成果,并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地質工作,認識地質工作,從而重視地質工作成果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