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玲芳 黃賀菊
饒玲芳,黃賀菊,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2013級研究生。

“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才能實現控制。”[1]試卷講評課作為教學評價反饋系統的最后一環,在高中各學科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高三后期教學中,考試成為查漏補缺的重要手段,乃至唯一手段。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是非常多的,考試作為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可以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狀態。而試卷的講評則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通過考試,一方面,教師可以明確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根據考試的反饋,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另一方面,試卷講評也使學生也得到了第二次學習的機會,及時彌補知識的漏洞。
試卷講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中試卷講評課的狀況卻不容樂觀。筆者發現高中試卷講評課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對于試卷的講評,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觀念,即試卷講評課是所有課型中最輕松的課型。試卷講評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答案,公布標準答案而已。由于這種錯誤觀念的引導,很多教師在上課前,從不備課,或很少備課,在課堂上,教師教學態度消極,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率低下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現象。
在試卷講評課中,大多數教師認為,試卷講評課沒有任何的方法和策略可言。講授法是最常采用的一種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而問答法、討論法、質疑法、啟發點撥法等教學方法基本很少使用,由于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完全沒有興趣,整個課堂就成了教師的“一言堂”。興趣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簡單機械的教學方式,是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
由于教師在課前沒有進行充分的備課,缺乏對學生學習狀態的了解,很多教師在講評試卷時不能合理地把握教學重難點,而是,機械地按照試卷題號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很多教師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在學生精力較充沛的課堂前期講解難度較小的基礎知識題,而常常用下課前的十多分鐘講解,講解難度較大的壓軸題,其實學生這時的精神狀態其實是最差的,接受效果也最差。
一堂試卷講評課一般要占到2個課時左右,教師在課堂上通常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則簡單地聽講、抄答案。教師很少針對學生易錯的考點去安排相應的變式練習,這種講練脫節的授課方式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有所不利。一方面,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激發,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反饋,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對于易錯點、重難點是否已經徹底掌握,這對以后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
基于以上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中學教師欲提高試卷講評課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提高對試卷講評課的認知,端正教學態度
要轉變角色和行為,前提是轉變觀念。因此,提高高中試卷講評的課堂效率首先應該提高教師對于試卷講評課的認知。試卷講評作為教學評價的最后環節,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試題的制定、組織考試、批改試卷及講評試卷,會耗費大量的課時,如果教師不重視試卷講評的效果,那么在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將成為無用功。
2、充分備課,把握教學重難點
教師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試卷講評課同樣需要教師精心備課。
在備課中,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考試情況的各方面信息進行詳細的分析統計。通過統計錯誤率,分析錯因等,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確定本次試卷講評課的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其次,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充分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問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1、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質疑、討論、探究,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能夠很好地堅持新課程的理念,注重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而在試卷講評課中,卻常常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學生而言,每一份試卷都是學生數小時辛勤勞動的成果,學生對于批改后試卷的是非常重視的,也有較高的意愿聽講,但是教師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往往會損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實,在試卷講評課中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多的。以語文試卷的講評為例,在對詩歌類、現代文閱讀等題型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采取朗讀法。試卷中的詩歌和現代散文大多文質兼美,采用朗讀法不僅可以很好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于作文的講解,則可以使用仿寫法。
2、注重學習策略的傳授,加強方法指導
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動作技能、認知策略和態度等五類。“認知策略是指運用有關人們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則支配人的學習、記憶或認知行為,并提高其學習、記憶或認知效率的能力。”[2]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掌握一些有效的認知策略這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很大的幫助,語文學習中的認知策略尤其如此。教師在進行試卷講評時不能夠就題講題,還應該教授給學生一定的學習策略,加強方法指導。如,在講評現代文閱讀題時,有概括策略、圈點勾畫策略等。作文中有審題策略、選材策略、謀篇布局策略等。
3、課內課外相結合,促進知識的遷移
“學習的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起積極影響的稱為正遷移,起消極作用的稱為負遷移。”[3]教師要運用好遷移規律,促使正遷移的發生。試卷中很多考點在課文中都可以找到,比如語文試卷中的基礎知識題,文言文實詞虛詞考查題,以及詩歌、現代文閱讀中一些考察表達技巧的題目。教師在試卷講評時應注意找到知識的遷移點。從試卷中的考點遷移到課本中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回憶、總結歸納。這樣既可以對重要考點進行歸納,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重視。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以便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卓有成效地運用。”[4]鞏固性原則對于新授課知識點的鞏固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試卷講評課同樣有效。我們經常聽到很多教師抱怨:“考過的題目,講過多少遍了,總是一錯再錯。”這就是因為在試卷講評課中沒有充分遵循鞏固性原則的原因。
對于一些易錯的知識點,教師應該在講評完后設計一些相應的變式練習,鞏固知識。“變式練習是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關鍵途徑。”[5]變式練習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一方法在中學物理、化學等試卷講評課中效果尤為明顯。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知道“人們的學習一結束就開始遺忘,學習過程中輸入大腦的信息,只是一種短時記憶,如果不及時復習馬上會被遺忘,而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記憶會轉化成為人的一種長時記憶,能夠在大腦中保持很長的時間。”[6]因此,在試卷講評結束后一段時間,教師可以將講評過的試卷拿出來讓學生重做。以高中語文試卷講評為例,教師可以在講評結束幾天后,將其中的一些記憶性的基礎知識,如字音、字形、詩歌默寫等題型讓學生再做一遍。這種重復就是將學生的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過程,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有效性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試卷講評作為有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應受到高度重視。基于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率。
[1]鮑洪良.科學運用反饋原理,實現教學最佳控制[J].中國冶金教育,2003,(6).
[2]何更生,吳紅耘等編.語文教學與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84- 285.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9.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24.
[5]羅秋菊.論教育心理學理論在試卷講評課中的運用[J].中學語文,2008,(24) .
[6]許紅波.巧用心理效應提升試卷講評課效果[J].中國教育學刊,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