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臨 之
201 4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發布會圓滿結束。從發布的情況看,500強企業整體顯示了較強的盈利能力,值得欣慰。但同時,從500強的排序規則來看,似乎更應稱為 “500大”,部分上榜企業并不真的 “強”,也令人憂慮。
我國化學工業總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一。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管理水平也不高,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仍未破除,已成為化學工業健康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化工企業的創新能力雖然穩步提高,但與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對快速發展變化的市場,難以應對,一些暢銷產品,很快變得過時、過剩,又不得不大量進口。我們的產品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在品種、檔次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機化學原料領域,質量和技術差距近年來有擴大的趨勢。這關鍵在于我們企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較差,這種現狀應引起行業內的高度重視與反思。
化工大企業一般擁有較強的技術和資金實力,應率先突破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制約。為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大企業更要圍繞行業發展的重大技術課題和共性技術難題尋求突破,盡快取得一批新的技術研發成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化工行業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化工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化工強國目標的關鍵。
當前,企業面臨的環保安全壓力加大。化工大企業要緊繃節能環保、安全生產弦,以新思維、新機制、新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搞好資源綜合利用,推進清潔生產,為進一步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和良好的環境。
面對目前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工成本上升、各項管理費用增大的新形勢,降低消耗、降低費用、加快資金流轉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著力點。化工大企業更要帶頭創新成本管理和資金效率管理的方式,使企業運行質量和資金成本管理都上一個新水平,力爭使經濟效益的增長超過營業收入的增長,如此才能盡快名副其實地 “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