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偉(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芳烴廠 遼寧省 遼陽市 111003)
通過對以往相關火災等事故等統計信息的分析研究不難發現:油品客觀的特殊性及其生產運輸過程中對連續性、技術密集性等過高的、難以滿足的要求,是綜合導致火災、爆炸等事故率頻頻增大的主要表面原因,究其根本,導致儲油罐區點火源和著火源的原因分別如下:
(1)焊接火星及火焰等
在儲油罐的改造、檢修維護過程中,工藝設備的安裝、開孔以及修補滲漏等作業過程往往離不開電氣焊接、切割等,這就難以保障作業過程中的火星、火花等不引發火災甚至爆炸等事故。
(2)機動車輛等的尾氣火花等
雖很多相關規定和條文中已對儲油罐區機動車輛的進行了明令禁止,但其宣傳力度及其執行力度等的不足導致了由于機動車輛尾氣而引起的火災、爆炸等事故的不斷發生。可見,機動車輛等的尾氣火花引起的儲油罐區的火災、爆炸等事故的根本原因還是相關規章制度的不健全、相關工作人員不科學的認識和不負責任的態度以及相關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欠嚴謹。
(3)摩擦火花等
通常儲油罐量油口由非有色金屬制成,量油口壁和鋼卷尺之間的摩擦、打火等均有將油蒸汽引燃、引爆的可能。此外,在有大量油氣聚集的空間內,路面和釘子鞋間的摩擦以及黑色金屬器材相互碰撞而產生的火星和熱能均存在將其引燃引爆的潛在危險。
(4)靜電放電以及雷電的襲擊等
除上述明火、火星等能引起儲油罐區的火災、爆炸等事故的發生外,雷電以及靜電等也是誘發火災、爆炸等又一不容小覷的原因。靜電和雷電可借助附近電網間接作用于儲油罐,甚至具備直接襲擊儲油罐的能力。通過迅速放電產生局部過熱現象,最終導致火災甚至爆炸等事故的發生。并且由以往的儲油罐區安全事故統計信息可知,由靜電和雷擊等而引發的火災、爆炸等事故所占總事故的比例不容忽視。
(1)儲油罐區易燃易爆物質形成、積累的主要原因是“跑、冒、滴、漏”
由實際的生產、生活經驗以及以往事故經驗總結不難發現:易燃易爆物質形成、積累的主要原因便是“跑、冒、滴、漏”,而更進一步造成“跑、冒、滴、漏”的原因便是不及時、欠科學的設備檢查維修,不合理、待優化的設備設計安裝以及不健全的規程、制度和不規范的造作方法、流程等。
以往年發生在南京某石油公司的煉油廠油罐火災事故為例來說,究其原因是因為油罐出口閥的誤動作而導致的冒頂外溢,遇明火并導致了爆炸的最終發生。
(2)儲油罐區易燃易爆物質形成、積累的另一原因便是油蒸汽的不合理排放
儲油區殘留油品的持續蒸發和積攢、油蒸汽排放源對周圍大氣環境的油蒸汽排放失控與過度的累積等是構成儲油區易燃易爆物質體系的另一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例如:天津某石化公司于2000年由于未對已停工的含硫防水罐進行徹底的處理,導致沉積的油氣借助清罐操作過程中的攪拌動作而揮發,最終遇焊渣而意外閃燃發生火災。
針對上述對儲油罐區火災、爆炸等事故原因的分析,不難得出以下相應災況防、治對策的研究:
嚴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規程來作業,避免誤操作并科學展開定期的檢查工作,是有效預防、避免“跑、冒、滴、漏”的基本措施。為此,我們應具體做到:
對相關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能測評等,以便促使其養成正確的安全觀和規范的作業手法,有效避免誤操作;
采用設置標志和警告牌、安排監護和提醒人員、反復核實等方法來保證操作的正確合理,有效避免因不懂而想當然,以及走神、疲勞、遺忘、猜測等原因而誘發的誤操作;
加強相關安全建設投入力度,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和職工健康檔案等,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實施到位,從根本上加強、提高相關重視度以避免誤操作。
除員工誤操作會導致“跑、冒、滴、漏”現象發生的原因之外,罐體本身的腐蝕、穿孔也是導致該現象的元兇之一。對此,我們應該:
油罐的防銹、防腐涂層應無顆粒突出、龜裂、鼓泡以及起皮和漏凃以及涂層不均等不良現象,并且,一旦脫落、起皮總面積達25%時便應及時采取更換、清除清理等相關必要措施;
加強圈的角焊接縫隙以及立式儲油罐壁易被風雨侵蝕,應定期展開檢查和清理工作,并在制作和安裝過程中注意材料的選取和加工工藝的應用,綜合減少風雨對罐體的腐蝕。
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以加強管理,使得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確相關管理人員分工并張貼必要的警示牌,禁止任何形式點火源進入或者接近儲油罐區。對動火審批手續及動火作業管理中的動火方案和動火人進行嚴格的規定,并加大相關投入,配備必要的、充足的消防相關設施和必要器材。
為保證相關設備性能良好和其功能的正常發揮。首先,在設備選材時要格外注重密封性、耐腐蝕性材料的選取,以便從根本預防熱積聚現象的發生;其次,我們還應該格外注意“設備自然老化”現象的防治。比如,我們應加強日常監測和維護,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例如:通風窗、通風孔等的白煙現象以及銀灰漆的黑化脫落甚至是罐體局部發熱發燙等現象均應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和關注。
為有效避免雷電災害而給儲油罐區帶來的火災、爆炸等事故,我們應對相關儲油設備分別做科學的、充分的防雷措施。如安裝避雷針、進行防雷接地以及相關線路的防雷設備安裝等措施均應根據相關標準來科學有序的展開。
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儲油區火災、爆炸統計信息,著重分析了儲油區可燃、易燃以及易爆物的產生原因,總結了潛在的著火源、點火源的各種存在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最終結合上述情況對相應對策展開詳細研究,最終得出了防火防爆的有效措施和降低儲油罐區事故率的相應改善意見。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增強文章的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
[1]孟昭云,王文平,別會偉,喬文霞.儲油罐檢維修作業中的安全分析及對策[J].煉油與化工,2012,02:49-52+60.
[2]王疆疆.石油罐區火災事故煙氣成分及源強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
[3]白雪亮,徐新.油罐清洗作業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及對策分析[J].石油庫與加油站,2008,03:28-29+47.
[4]李昂.油罐泄漏事故油氣擴散及火災危害性評價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
[5]王熙康.基于傳感網絡的油罐區火蔓延與火反演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