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無論從歷史文化傳統還是當下人類社會考量,家庭在中國社會結構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與此同時,誰都無法否認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女性尤其是婚后女性對家庭角色的看法、定位以及女性自我價值的認識,對構建和諧婚姻家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隨著社會發展變遷,戀愛和婚姻幸福是女性人生的重要價值追求,婚后女性生活的重心就是家庭等單一的傳統觀念越來越受到來自眾多方面的質疑和挑戰。當代青年婚戀觀總體上呈現多元化價值取向的特征,特別是城市女性對戀愛與婚姻關系、婚姻道德與責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直接影響著和諧婚姻家庭的構建。
1.注重婚姻質量與幸福感受影響家庭的長久性。當代城市女性對自己和對方的情感更尊重,更注重婚姻中內心的感覺與判斷。“合則聚,不合則離”反映出了她們對現實婚姻關系的現狀進行感性認識后的一種開放式的自我判斷和自我選擇。但這種希望對自己及雙方情感尊重要求的背后,隱藏著城市女性對家庭穩定的不安心理和對家庭穩定性的憂慮。在現代社會,養育子女功能的弱化,使家庭情感功能越來越重要,城市女性愛情忠誠、夫妻關系和諧以及性生活美滿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城市女性不愿意勉強“湊合”。特別一些進入中年的城市女性選擇離婚的現象表明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婚姻幸福的追求與感受。而現代城市女性的這種婚姻觀直接的影響就是她們不愿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委屈自己,最后選擇離婚。
2.注重經濟獨立和地位提高影響婚姻的穩定性。據有關資料統計,在主動提出離婚申請的人中女性占到2/3以上,而在這2/3中多數又是城市女性。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比較復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性對婚姻、情感的投入是維系婚姻家庭穩定的重要因素,女性對愛情的渴望和對婚姻的期待都比男性高,更希望得到一種高質量的婚姻生活。隨著女性文化程度地不斷提高,特別是城市女性經濟獲得獨立,使女性對婚姻家庭的依賴度不斷降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但是,這也使一些城市女性在夫妻互動中缺少容忍和包容之心,甚至主動攻擊、挑戰行為增多,造成夫妻沖突。一些城市女性由于自己在財產、社會地位或其他方面占有優勢,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對丈夫平等相待,惟我獨尊、態度強硬,久之使丈夫厭煩、導致丈夫出軌或者提出離婚;尤其是一些身為管理者或企業家的成功職業女性,她們往往將工作中理性和果斷的態度,控制性強和講究效率的風格帶入到家庭生活中,使得丈夫、孩子感覺缺少一種親情,影響了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給家人帶來較大壓力,加劇了家庭矛盾,有的矛盾升級導致家庭解體。
3.性別平等意識的強烈要求影響家庭的和諧性。新中國成立以后,女性的普遍就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她們具備了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和相對清晰的自我意識,從而為改變夫妻之間支配與被支配以及被依附與依附關系,逐步形成夫妻平權的分工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礎。[1]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使婦女的家庭生活和婚姻幸福感也普遍提高,在家庭決策中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但是,家庭生活的復雜性、具象性決定了僅用女性個人資源的擁有量來衡量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及生活滿意度是簡單和片面的。
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女性在職業女性和家庭主婦雙重壓力下產生了極度焦慮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女性在取得職業地位的平等后,在家庭中又獲得了另一種不平等,即婚后女性在家庭中安全感的喪失,這必然會影響城市女性對婚姻的滿足感以及人生的幸福感,家庭也即將面對婚姻解體的危險。城市女性的生活經歷及由此而來的主觀經驗使城市女性對婚后家庭中的女性角色懷有強烈的否定意識,由此造成城市女性渴望走出或逃離家庭,所以說,性別平等意識的強烈要求影響家庭的和諧性。
城市女性作為社會個體,在社會傳統道德觀、價值觀的影響下,她們對自己、婚姻和家庭的認識直接影響著自己的幸福與和諧家庭的建設。社會對個人的幸福有著我們無法忽視的影響和作用,但是個人的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個性追求以及婚戀幸福觀念則對和諧幸福家庭的構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現代城市女性需要在構建和諧家庭中發揮積極作用,爭取自己的婚姻幸福生活。
1.完善自己,帶動家庭之舟向著溫馨幸福的港灣前進。個人的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個性追求對和諧幸福家庭的構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女性在家庭中實現平等和自我價值,不能一味被動地靠社會來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女性自身行動起來,不斷完善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航標,成為建設和諧家庭、爭取個人幸福的主體,并去主導一個家庭走向和諧。喬治*赫伯特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母親抵得上學校的100個老師。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 在生活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一個家庭中女主人心情的重要性,可以說家庭女主人的心情就是家庭氣氛的“晴雨表”!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如果整天自怨自嘆,其他家庭成員的心情怎么能快樂、輕松起來呢?在這一情況下,“和諧”一詞就更談不上了。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女性的思想修養和家庭意識直接影響著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對于和諧家庭的創建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所以,城市女性要從自己做起,不斷加強品性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女性獨特的溫柔、智慧的心靈帶領家人向著溫馨幸福的港灣前進,以自己的完善和進步來帶動家庭的和諧穩定。
2.合理承擔家務,促進家庭內部的人際和諧。在現代社會中,家務問題困擾著無數城市職業女性。在男女雙方都在工作,經濟地位趨于平衡的前提下,誰干、干多少家務,日益成為夫妻間糾纏不清的煩惱問題。如果一方要求另一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自己卻置身事外,坐享其成,那么不僅是對另一方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應負的家庭責任的一種漠視。所以,作為城市女性,在家庭中要承擔合理的家務,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也是八小時以外精神上的一種放松、調劑和積極有益的休息。毋庸諱言,一般情況下,丈夫也要分擔一部分家務勞動,雙方都不能因過多地被家務勞動所拖累而對婚姻產生厭倦。所以,城市家庭女性從事適量的家務勞動,對于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保證雙方的正常學習與工作,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3.經常與家人溝通,合理化解家庭內部矛盾。城市女性在工作之余要學會與家人交流溝通。俗話說,在同一個鍋里吃飯,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夫妻共同生活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矛盾。建設和諧家庭,城市女性首先要重視與丈夫的交流溝通。夫妻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夠加速實現平等的家庭關系的進程。相反,缺乏溝通常常是產生家庭關系沖突,甚至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所以,城市女性要用情感與智慧的力量化解家庭生活中的不快。其次要處理好與老人的關系,確立“孝”的觀念,關愛、理解、尊重老人。想著自己以后也會變老,多年的媳婦也會變成婆,就會設身處地為老人著想,作為兒媳婦就會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婆婆,營造融洽的婆媳關系。第三要學會教育孩子。注意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當孩子身上出現不良行為時也要及時糾正。事實證明,有了和諧而適度的溝通,就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有了歸屬感和安全感,心情才能愉快,家庭才能和諧。
古人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治國也好,安邦也好,必先治家律己。先掃一屋,再掃天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只有千千萬萬個和諧家庭才能構建出真正和諧的社會。讓每個城市女性從現在、從點滴開始,做和諧之人,辦和諧之事,努力為構建和諧家庭、建設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和力量,努力做和諧社會的推動者、實踐者、建設者,共同描繪出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社會意識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反映在家庭領域,表現為家庭成員思想意識和文化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社會的深刻變革給婚姻家庭領域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現實問題,特別是一些城市家庭出現了價值觀念扭曲、道德行為失控、子女教育有誤、婚姻穩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有城市女性的積極參與。女性不能期待著男人們把女人看成真正平等對象的那一天的到來,城市女性在家庭中要有性別平等意識以及達到自我內化。女性家庭性別平等意識強調的是,女性自身對家庭角色的肯定以及對在家庭中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通過努力來完善自身并創造和諧穩定的婚姻家庭關系。通過性別平等的內化則是促使眾多城市女性改變自己觀察、思考、分析和評價社會(包括婚姻家庭)現象的思維方式,這樣就可以提高城市女性的性別覺悟,從而對城市女性的審美觀到擇偶觀以及幸福觀產生一個正確的導向,使城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自覺培養自信心和提升自立能力,樹立起現代家庭的觀念,塑造積極且具創造力的新形象,增強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來獲得人生的幸福。
美國人類學家盧克*拉斯特說過,人類并沒有走在一條能夠完善自身的路上。女性對于婚姻家庭的認知和定位也亦如此,任何個體的婚姻家庭都處在一個流動和變化的狀態中。城市女性在思想意識中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和認識家庭關系以及和諧家庭的營造。對于婚姻家庭未來可能出現的不可預知的困難和問題,要勇敢面對,認識到自身的優點,一改往日在家庭生活自覺過程中的自我迷茫狀態。發揮女性自身的特點,利用女性家庭角色的優勢,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環境,把握住婚姻家庭的命脈,創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因此,鼓勵和引導廣大城市女性樹立現代家庭觀念,崇尚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充實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家庭生活實踐中不斷地修煉自己、習得經營情感的智慧,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努力,實現營造和睦家庭,打造幸福人生,建設和諧社會的理想。
[1]陳敏華.當代中國城市婚姻家庭的若干特點[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