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霞 程家重橫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創意市集”模式介入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使課堂教學、課后評價等環節與市場需求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其次,組建“創意市集”工作室使其團隊協作,并通過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對其廣泛宣傳。“創意市集”實踐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原創潛能,并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
關鍵詞:創意市集;高職;藝術設計;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當下,為了革新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嘗試引入以專業教育融會創業教育為主線的“創意市集”實踐教學模式。
1 “創意市集”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可行性
何為“創意市集”?關于“創意市集”iMART(idea market)有兩個含義:第一是像國外的跳蚤市場;第二則是集合一群有創意的年輕人的場域。[1] “創意市集”是在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興交流模式,旨在為各類新興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開放、多元的創作生態和交易平臺,推崇個人創造和精神創新,鼓勵創意立業,尤其強調以文化、藝術、設計等為產品或服務提供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是一個產生創意并使創意作品商品化的實驗舞臺。[2]“創意市集”最大的誘人之處在于:“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可賣創意”;“給創意一個出口,將會獲得回報”。 [3]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藝術設計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各類藝術設計領域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創意市集”介入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專業實際操作能力、專業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能力,而這一目的也完全符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以市場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既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技術型人才。
2 “創意市集”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策略
在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革新探索中可以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并結合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已經實施的項目化教學,有意識地將“創意市集”變成藝術設計專業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的延伸。[4]
(1)實踐教學課堂與市場接軌。融入“創意市集”理念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并不忽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其次,明晰課堂任務,教師主要引導學生依據市場需求開拓創新思維,在任務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建立職業意識。第三,實踐作業要求以原創成品形式提交。學生需要考慮制作時間、資金以及材料的選擇、加工工藝、包裝等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需不斷借鑒老師的意見并分析購買者的意愿而調整設計方案,這一切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第四,完成的成品作業在創意市集售賣。“創意市集”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延伸,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給學生原創作品提供出路,學生可以將成品作業拿到校園附近的跳蚤市場、夜市、地攤等“創意市集”點去售賣或者通過淘寶網店、微店等平臺寄售,以接受市場的檢驗。“創意市集”的出現使學生感受到了原創的魅力,作品的銷售與收藏使學生對專業學習產生極大熱情,同時也獲得了學習動力和成就感,而這也使得項目化實踐教學切實落到實處。
(2)專題設計、畢業設計階段展開實戰。高職院校每學期都有特定的實訓周階段,藝術設計專業大二、大三教學大綱中安排有專題設計。目前實訓周的專題設計更多以某項任務下達,教師要求學生在實訓周結束的時候提交設計效果圖,學生足不出戶通過網絡實現材料搜集,那么學生的設計效果圖更多以自我意愿出發,脫離市場及用戶的需求。因此,這樣的實訓周教學沒有達到真正的實訓目的。由于專題設計與畢業設計階段學生時間充裕并廣泛接觸市場,因而推廣“創意市集”理念要求學生進入實戰階段。教師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將創意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同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創作空間,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盡可能考慮到市場因素、消費者心理因素以及設計師自我個性化因素等,學生的這種帶有手工痕跡的“限量版”作品在“創意市集”銷售中會更能出奇制勝,這一切為學生為進入職場與自主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指揮棒交給市場。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程作業考慮到材料成本、時間、工藝等因素,往往以電子設計稿或者手繪稿形式提交,稿件上注明設計理念與規格大小,但事實上設計稿與成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教師對作業的評價不是很客觀。“創意市集”的出現為虛擬的設計稿件變成實物成品展示提供了平臺,學生不僅要懂設計還要兼顧市場行情、顧客心理、時尚趨勢等,并通過選材、造型設計等環節親手將設計作品制作出來,其次需要完成裝飾與包裝,最后通過“創意市集”這個平臺售賣接受來自市場多方面的評價。總體而言這是學生創新設計理念的可行性驗證過程,不但很好地評價了學生學習的結果,也客觀地評價了老師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里學生切實體會到了設計的核心價值以及自我發展需要調整的方向。
(4)組建學生“創意市集”社團,形成自主創業孵化基地。實踐教學融匯創業教育,必須要為少數優秀學生搭建制度性的創業平臺。因此,高職院校應從學校、分院兩級共同出臺激勵政策,樹立專業突出的創業學生典型。鼓勵各專業、各班級學生根據構想方案內容自行組織10~15人的“創意市集”社團,成員也可以跨學院、跨專業自由組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在不同知識背景下的相互溝通,也可以使之進行跨學科知識的相互補充。“創意市集”社團成立以后,成員可以通過課堂授課內容進行原創設計研發,也可以自發在課余進行創意作品設計,學校或者分院可以派專業教師作為客座指導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在創新思維、原創作品開發方面有所突破。其次,社團可以分工,部分學生做市場調研、部分學生進行創新設計,還有部分學生通過校園跳蚤市場、夜市、網店銷售設計作品,并將顧客的需求及時反饋。社團定期召開研討會議,就各部門掌握的信息進行交流,分析作品的優劣之處,及時設計調整方案,使“創意市集”社團的小眾行為逐步形成具有創意產業鏈的工作室。第三,指導教師可以帶領社團成員參加其他城市、其他各大院校的“創意市集”產品交流,在交流與考察中彌補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拓展市場。“創意市集”社團的成立與運行,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和專業熱情,培養了學生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綜合素質,為藝術設計專業自主創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和模式。
3 “創意市集”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理念推廣
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宣傳“創意市集”實踐教學理念。“創意市集” 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不光局限于個別專業好的同學,草根原創作品在一定時候更具有創新性。推廣“創意市集”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校園文化節活動進行宣傳與實踐。“創意市集”作為校園文化活動一大特色,其中不乏優秀創意產品的誕生,優秀創意產品的展示與售賣將會吸引校園眾多學子參與,從而擴大“創意市集”的影響,最終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以筆者所在的學院來說,創意文化是學生工作的品牌,學生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中有“創意市集”這一板塊。活動主要以學生的原創手工作品在學校人流較為密集的步行街上展示并公開售賣,讓全校師生能夠在這條獨特的步行街上感受創意文化的魅力,驚嘆學生奇妙思維的想象力,搭建創意設計同學與公眾需求的互動平臺。其次,通過“創意市集”產品展示發現校園優秀創意創業人才,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與創新意識,加快以原創設計推動自主創業的步伐,并使“創意市集”活動成為我校一道特色創意文化風景。
4 結語
“創意市集”介入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專業創新能力以及創業經驗,進一步壯大了藝術設計原創人才隊伍。“創意市集”也為很多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業體驗及經營經驗。“創意市集”真正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自創品牌、自主創業”。
參考文獻:
[1] 王怡穎/iMART網絡直播[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 dcabf01000b0s.html.
[2] 李暉.創意市集:國際潮流下的本土創新雜志活動[J].今傳媒,2007(09):12-14.
[3] 韋婷.創意市集的調查與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09.
[4] 文九巴. 張凌峰.材料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02):177-178.
作者簡介:汪秀霞,女,碩士,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