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鳳
摘要:
藝術源于生活,又遠遠高于生活,然而四川鄉土文化得以發展,正是遵循了這一規律,通過對客觀事實的表現,從而再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四川畫派的發展歷程也因創作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與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
通過介紹了鄉土繪畫的發展過程及相應時間出現的畫家和作品,論述了四川鄉土繪畫的興衰原因,鄉土繪畫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及前景展望。
關鍵詞:四川畫派;鄉土文化
由于對油畫的由衷熱愛,進而想了解關于油畫方面的知識,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信手拈來,而是經歷了一定的歷史背景,畫家的巧妙構思,巧遇的靈感,深厚的藝術功底而創作出來的。
一、鄉土繪畫概述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油畫界的題材開始以社會歷史為主,從而產生了傷痕美術,1979年發表的《美術》雜志《楓》開啟了“傷痕美術”的先河。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與高速發展,在“傷痕美術”的基礎上又逐漸轉向以農村、人道主義為題材的繪畫,因此,現實寫實主義潮流的鄉土繪畫形成。在1979——1984年期間,四川美術迅速在全國傳播開來,并影響到了全國眾多的美術愛好者和畫家。
從1979—1984年的短暫幾年時間里,以羅中立、何多苓、程叢林、高小華為代表的四川畫家創作出了很多在全國有深遠影響的畫作。在當時程叢林的《1968年X月X日雪》,開辟了8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的先河,即“傷痕美術”。 羅中立的《父親》,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全國勞動人民的父親,作品中《父親》形象是“臟的、暗的、苦澀的”,但從另一面則體現出了善良、質樸、勤勞等中國優良的傳統美德,使人們對父親產生了一種親切而敬重之情。何多苓的《青春》,可以看到一個女孩兒身著舊軍裝,表情冷漠,坐在一個石頭上,荒蕪的背景有一只飛鷹,地平線處于傾斜狀態,其中隱喻著一種久遠的精神內涵,抒發了一種哀傷的情思,從《青春》一作中可以看出是作者對內心體驗的直接表達,是對社會歷史的一種批判。
四川畫派以傷痕美術未開始,然而四川的鄉土繪畫輝煌了四川畫派。四川鄉土繪畫起源于1979年,雖然在美術界的輝煌只持續了短暫幾年,但其經歷的過程是很完整的,我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1980—1981年為第一階段;1982—1984年為鼎盛時期;第三階段即為1985年及以后,鄉土繪畫開始由盛而衰。作為四川畫派的核心的鄉土油畫,不管是從作品的數量還是規模都不難發現,其作品在美術界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
二、鄉土繪畫的傳承與發展
鄉土繪畫經歷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
首先,在作品中表現的精神內涵體現了鄉土繪畫的價值,即批判與反思的結合。就以當時的四川繪畫為例,其蘊含了中國現代藝術的三種發展方向:一是批判現實主義思想;另一種是對自然和外界環境的真實性再現的自然主義精神;三是對歷史,特別是中國百年來的近代史的憂思,展現現代文化在中華民族心靈中留下的深刻記憶,具有高度的社會歷史責任感。
其次,鄉土繪畫作品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借助于歐洲經驗,能在技術上有大膽的嘗試和運用,并且能夠用到恰到好處,如大膽運用當時歐洲的照相寫實手法,這些對于當時的中國油畫界而言都是一種新的突破。
總而言之,四川繪畫的藝術價值在于他的超越歷史,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開創更具精神內涵的藝術作品。四川鄉土繪畫所關注群體的內在精神指向,所表達出的精神內涵——人性的覺醒。農民一樣的品德也讓他產生了畢生從事鄉土繪畫的情節,故又被稱作“農民米勒”,其代表作有《晚鐘》、《拾穗者》、《牧羊》等。在他的作品沒有刻意追求的痕跡,一切都是那樣的簡練、簡單、拙樸而自然。梵高曾評價過他:“在米勒的作品中,現實的形象同時具有永恒的意義”。從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米勒的作品是對農村生活、鄉土情感的誠摯而自然的流淌。正如《晚鐘》一畫所表現的基督教徒在聽到教堂的鐘聲之后,在朝野上做禱告的虔誠精神一樣,米勒本人對鄉土的熱愛之情也同樣深厚。
如今的四川鄉土繪畫要再次走向興盛,最關鍵之處是作品在精神內涵的表達上,對人性的關注上切合當今時代,符合時代的精神特點,關注人性隨時代的變化而發生的角色轉換。就鄉土繪畫發展的形勢而言是趨于寫實的,從精神取向和藝術手法來看則是多遠發展趨勢。如新照相寫實手法的繪畫,陳安建和鄭藝的繪畫藝術。
所以,對中國的鄉土繪畫的發展與衰落,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
三、結語
便捷的交通,使城市和村落相隔不再遙遠。現代文明走進了古老、安靜、甚至落后的角落,浮躁的社會,喧囂的人流,生活與藝術之間,不再有齊白石、米勒那樣的鄉土情懷,和那種自然流淌與生命之中震撼人心的繪畫與眷鄉戀土之情。當代的藝術家與鄉土,變成了一種生活的形式與體驗。鄉情在淡化,鄉民在流動,鄉土在縮小,城市融進了鄉土,鄉土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鄉土的主體是否在時代的演進中,還是我們依戀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 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I].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紹明波 莊漢新.中國20世紀鄉土小說評論[I].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3] 張祖英著.新時期中國油畫論集[C].嶺南美術出版社,2005
[4] 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勃魯蓋爾[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 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米勒[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 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庫爾貝[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 范迪安、李豫閩.當代中國油畫家風格與技法研究[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8] 李放.中國藝術家之最叢書[M].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06
[9] 王春元.中國西部的力量,川美現象三十年[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