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云
摘要: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厚重河南的一個濃縮,承載著河南乃至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今天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堅實基礎,更是河南生長、發展的源泉。了解歷史文化資源的功能和效用,縷出河南歷史文化資源的特點和優勢,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學保護和有效利用的對策。
關鍵詞:文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策略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恰是河南過去的一個濃縮,承載著河南乃至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今天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堅實基礎,更是河南生長、發展的不竭源泉!如何看待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們全社會都必需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歷史文化資源的功能和效用
歷史文化是文明的源泉,所散發出的信息十分豐富,是“當前和以后文化的豐富與和諧發展的一個源泉”。因此,對歷史文化資源功能和效用的認識和利用,將會始終處在一種特殊的發展變化的過程中。
(一)經濟方面的功能和效用
1.名片作用
歷史文化資源記載著大量的歷史事實,蘊含和傳遞著豐富的信息,又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個或幾個歷史階段特定的內容,它所表現的歷史風貌和地區特色,在物質形態上,無時無刻都在向今天的人們昭示著它強烈的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文化特質,這種不可復制的特質成為今天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是當地拓展和持續前進的依據、由頭,也是這個地區與外界競爭的殺手锏和招牌名片。
2.新產業的增長點
文化產業的發生、發展需要特殊的資源作為支點。歷史文化資源以其獨特性、稀缺性和無限的延展性,為文化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和提供者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商機和增長點。只有在深入挖掘和探究本民族本地區文化的基礎上,文化產業才能真正持續健康發展。在各種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人們對歷史文化資源的認識和利用越來越趨于科學和合理,它所蘊含的市場價值和人文價值也日益得到保護和利用,更是新產業發展的潛在資本。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作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的歷史文化必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二)精神方面的功能和效用
1.思想的基礎和源泉
歷史文化資源體現了各個國家和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共同心理結構、意識形態、生活習俗等特點,從一定意義上說,歷史文化資源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對國家的發展、各族團結能夠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激勵作用。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呈現的是順應自然、以人為本的理念;它的開拓進取、講求和諧等精神是我們今天的思想核心的實體依托。
2.身心的體驗所
人們情感獲取、身心體驗的廣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下的客觀事物的表現形式。歷史文化資源具備無數讓人情感體驗和心靈回歸的要素: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無數朝代的延續與變更、事件復雜與簡單、人物出沒與表演等,為人們提供了“活”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下,人們的感性認識開始上升為抽象的理性認識,直觀的、外化的沖擊演化為一種內心的歷練,在相似的場景下便會上演一幕幕的實踐行為,這種能讓身心合一的體驗,是歷史文化資源的又一特征。
二、河南歷史文化資源的特點
(一)文物大省
我省現已發現的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就達3萬處之多,國有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已超過140萬件,并擁有2處世界文化遺產,198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20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至于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已超過6000處。近7萬處的文物點,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文物分布。
(二)非物質文化集散地
全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同樣非常豐富:少林功夫、太極拳、馬街書會、朱仙鎮木版年畫等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在河南的廣大地域至今還遺留和傳承著許多古老的民間習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工藝,被專家、學者稱為“活化石”、“活文物”。全省已命名省級民間藝術之鄉44個,并有16個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特色民間藝術之鄉)”。
(三)華夏文化的脈根
儒、道、法、佛等經典思想在此形成,老莊哲學、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佛教文化、易學文化等,也在這個大地上孕育而生。發源于河南的愚公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縈系著中華民族的魂魄,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三、保護和利用的策略
(一)制定規范的保護和利用原則
首先,以保為主,以保為先的理念,采取保護與利用、保護與發展、保護與恢復、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其次,必須處理好全省與各地、重點與一般、目前與長遠、繼承與發展等關系;再次,必須把抽象的文化資源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純商業的經濟開發利用區別開來。
(二)給河南歷史文化資源一個科學合理的定位
首先,歷史文化資源的使用必須是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主旋律搖旗吶喊,必須是為河南振興提供精神食量;其次,它必須受市場經濟規律制約,為滿足人們的某種目的而發揮作用,并且能讓人們不斷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歷史及現狀,更加珍惜現在的資源環境。
(三)在詳細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進行分類、規劃和整合
在由專業人員拿出的具體而準確的數字、數據的基礎上,相關的職能部門組織省內各相關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科研人員等成立一個專門性的機構,專業研究和應對在開發利用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一系列的問題和方式方法,并在充分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對河南境內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分切實的規劃和整合,做到制度化、法制化。
(四)建立和健全多種保障機制和政策
既然是資源,應該由市場決定,必須改變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由過去“辦文化”向“管文化”的思路,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化,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進程中起到引導、規劃和立法作用。對于資金方面:一是,成立省文化發展基金;二是,扶持成立歷史文化產業保護發展的專項資金,面向全省和各地,讓企業和個人認購。政府要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協調,讓歷史文化資源這個“寶”活起來。
(五)文化人才的培育和使用
文化人才是文化生產力中最主要、最活躍的因素,是文化發展的第一資源。就目前我省從業人員的數量、層次、檔次以及整體素質等方面都和河南這個歷史文化資源大省遠不相稱,如何培育和使用人才呢?
首先,對現有人員就地培訓。排查基礎薄弱的部門人員,就地培訓學習;推行聯合培訓,優勢互補。與省教育廳共同協商,委托河南大學在全省文化系統內招收與歷史文化相關的學員,通過全日制、函授、自學等形式,力爭在短時間內解決河南這方面人才緊缺的現象;并鼓勵廣大干部職工參加在職學習,加強繼續教育,形成終身教育體系。要不斷創新,完善培訓內容和方式。以提高專業素質和專業管理能力為重點,加大分層分類培訓力度,創新培訓內容,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次,高薪聘請、吸引人才的加盟。建立“人才引進基金”并和人事部門協商,加大對加盟吸引來的優秀人才的人事保障制度的實施,用事業、待遇、情感等方式加以穩定。
再者,注重文化后備人才的儲備。培養河南本土的文化從業人才。加強與省內著名院校、機構的密切配合,直接在固定的省內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培育專業后備人才本科生、碩博研究生,有著對、有目的的對口培養。
(六)文化產業的深層內涵的挖掘與特色優質品牌的打造
結合河南歷史文化的特點,積極學習、借鑒和引進省內外、國內外先進的管理和產業經營模式,拉長文化產業鏈條,針對某種文化資源,深挖其內涵,依靠市場的力量形成若干大型的相關的文化產業集團,使打造出的文化產品不是單個零散的、不是復制模仿的、不是價低質次沒品位的三無產品、也不是不倫不類沒有任何河南文化特色的高端的只能遠觀不可近玩的“瓷”品,而是在河南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根據市場不同消費層次需求、消費內容的選擇,打造出一批展示河南文化和底蘊的產品、精品。如旅游專線的精品打造。當然,在產品精心打造地過程中,加大宣傳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一個系統而長遠的工程,只要我們始終在科學保護的基礎上,懷著感恩和虔誠的心態,合理利用它,歷史文化資源就會成為我們河南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不竭源泉與永久動力。
【參考文獻】
[1]高新偉.河南歷史文化資源的競爭力分析[J].新鄉學院學報.2009(02)
[2]王治濤.河南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與開發[J].許昌學院報.2006(07)
[3]湯淑君.關于河南歷史文化資源的幾個問題[J].中原文物.2001(12)
【作者單位: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