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華
摘 要:崔巒老師說:“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空講寫作方法是無濟于事的,宜在寫中悟法,寫中用法。作文還是習慣,要經常歷練?!彪S單元內容,挖掘讀寫訓練點,“經常歷練”,在大量的練筆中,磨礪學生的筆鋒,點燃習作創新的火花,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沉默”是金,惜“畫”如金;拋“題”引金
全國小語會理事崔巒老師曾說過這句話“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空講寫作方法是無濟于事的,宜在寫中悟法,寫中用法。作文還是習慣,要經常歷練。”這句話道出了語文練筆的經常性、重要性。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一、“沉默”是金
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師的講解分析占了很多時間,很少安排寫作訓練,而許多名師的課堂,老師緊閉自己的嘴,還語文課堂以清靜,留出寶貴的時間,把“寫”,即課堂小練筆,擠進閱讀教學中。如,一老師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在學生初讀課文后,用“因為……所以……”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環保的重要;接著引導學生抓住瀑布“雄偉壯觀”和“奄奄一息”前后不同的兩幅畫面,細讀文本,品味文字,體驗保護環境的情感,在對比朗讀中,引發學生對人與環境關系的深入思考;有了前一部分的精讀準備,感情的積淀,再安排小組合作,代表巴西總統,寫一寫對巴西人民發表演說的演講稿,提升學生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情感。
這一堂課,教師留出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讀書、思考、傾聽、批注,聯系生活實際想象,口頭表達,教師沒有侵占他們學習的時間,練筆這一環節,是為學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一個機會,讓其借助這個平臺,自由地傾吐表達內心的感受,使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轉化,學生“得意”又“得言”。
二、惜“畫”如金
畫家潘天壽說:“藝術是人類精神的食糧,即人類精神之營養品。音樂為養耳,繪畫為養目,美味為養口。養耳、養目、養口,為養身心也?!毙W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色彩艷麗、生動活潑,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可謂“養目”也。學生在觀察圖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在感官和心理方面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學生只有具備了審美能力,才會有表達美的能力。
課文插圖這一教材的第二語言,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如,教學《慈母情深》一文時,兒子向母親要錢買書環節,我讓學生觀察插圖,母親正掏錢給兒子的情景,引導說:“仔細看,你從這幅畫面上讀到了什么?”“通過讀圖,你從畫面上讀出作者的內心了嗎?”讀懂畫面就像讀文字一樣,學生走進圖文中,觀察到畫面母親已經彎曲的背,母親龜裂的手,想象兒子翻江倒海的內心世界。此時,是學生語感訓練的最佳處,學習文中運用“我的母親”三處的排比句式,動筆寫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中的插圖只是一幅靜止的畫面,留有很多空白點,很多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從圖畫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睂W生觀察完插圖,結束了文本學習,教師推薦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書籍閱讀,每一課的結束,是閱讀課外相關內容的起點。
三、拋“題”引金
歌德說:“內容人人得見,涵義只給有心人得知,形式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秘密。”形式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秘密,高明的老師充分利用這個“秘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發現言語形式的秘密,既關注文本內容思想,也關注文本言語形式,設計合適的練筆題目或練筆內容,追求拋“題”引金的境界。
如,《愛之鏈》一課中的環境描寫從側面展示了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依據,在課文結尾處留有一個環境描寫的空白。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教學《愛之鏈》一課時,教交給學生閱讀小說這類文體的閱讀策略,在了解小說的三個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中,引導學生提煉課文主題:愛心如鏈條,在人們之間傳遞。最后,以“清晨,喬伊醒來……”為題,寫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環境描寫。學生借鑒前文的寫法,根據結尾處的感情基調,選擇恰當的景物,從讀學寫,讀寫結合。把作者隱而未發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意圖。
學生的寫作潛能是無窮盡的,教師要做文本的知音,從文本內容讀懂文本內涵,設計觸動學生心靈的題目,撥動創作的琴弦,就會演奏出一篇篇童真童趣的樂章。如,學了《少年閏土》一文,設計《西瓜歷險記》或《我聽閏土講稀奇事》的練筆;學習了《懷念母親》一文,設計《當我離開家的時候》……
堅持隨單元內容,挖掘讀寫訓練點,“經常歷練”,在大量的練筆中,磨礪學生的筆鋒,點燃習作創新的火花,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成為他們語文學習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周均平,趙奎英,趙之昂.文學概論.齊魯書社,2010-01.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