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榮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應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特點,更加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將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融入教學環節之中,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興趣出發,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教學是突破傳統束縛,邁向新世界的可行之策,共提出四項建議供參考,以構建一個學與樂并行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生活化
小學數學屬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其核心在于用定量刻畫的形式將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把握逐步抽象概況并形成方法和理論。義務階段的數學教學應主要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及發展性。因此,小學數學的價值應體現在人人學數學及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學科,數學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完善的收集、整理及描述信息的能力,也為今后長遠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一線教學經驗談談怎樣從興趣出發,構建學與樂并行的科學化課堂。
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與當前教學中存在問題之分析
數學作為一門訓練及考驗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理工類科目,其教學及學習也要相較語文及歷史等文史類科目難度高一些。因此,在教學思路及手段上我們更要轉變傳統思維,向著教育部發行的新課程標準靠攏。《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不僅為數學的教學提供了提綱挈領的依據,還要求教學要從四個方面出發,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的任課教師改變傳統一對N的教學模式,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入手,改善課上教授、課下題海的基本教學模式,令學生在興趣教學中學習數學知識。下面筆者將提供四點建議以作為構建興趣數學課堂的參考。
二、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之途徑解析
1.轉變觀念,構建平等課堂是前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呈現形式上的豐富多彩。”除教材應呈現形式上的多樣化外,教學方式可將實物圖片、文字、表格及圖形等結合利用場景圖或圖片等給學生呈現出一個問題情景,令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這段文字中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標準正逐步扭轉傳統教學觀念,更加提倡構建一個參與性質的平等課堂。針對這點,筆者認為作為戰斗在一線的數學教師來說,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及轉變態度可能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只有正確地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轉變思想才能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帶來生機。
2.增加生活化內容,激發興趣是重要途徑
筆者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數學不及語文與歷史受學生歡迎,結合學科特點及多年研究發現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可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利用情景開展的教學活動能夠比較直觀地告訴學生數學的生活化本質;其次,生活化的內容可令大多數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最后,生活情景能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小數知識時,我就事先讓學生去調查自己喜歡的三樣物品,實際調研并制作價格表;在學習應用題中常用的數量關系時許多學生常常把公式記反,我則事先讓學生調查蔬菜價格,并算出1千克、2千克及5千克各需要的錢數并制作成表,從中體會出數量關系,進而更加深刻地記憶住單價、數量、總價三者關系的公式。
3.擴大自主學習范圍,改變教學方式是關鍵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間的自主學習和互動式學習,這種充分考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改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給小學數學課堂注入新活力。比如,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面積及體積公式時許多學生單憑記憶很容易混淆,筆者就讓學生互相組成小組去測量學校操場花壇的長、寬、高,計算出它的面積與體積。這個實踐活動既讓學生收獲了數學知識,又激發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熱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4.鼓勵師生互動,加深理解是保障
激發興趣的另一法寶就是教師。老師在授課時如果語言是平淡且缺乏趣味的,當然也就無法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對教師語言的要求不但要準確而且要生動、形象、深入淺出且富有情感。這樣的語音語調才能令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另外,課堂中及課后的師生互動在筆者看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中教師既要兼顧到進度快的學生又要顧及進度稍微慢的學生,常常會出現疏漏。這種疏漏就要利用課后去彌補,多與學生溝通,增進感情,才能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接受程度,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
數學為人們更好地探尋客觀世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抽象概況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研究方法和理論,促進學生全面持續性地發展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利用生活化情景、自主性學習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讓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化成高效教學的新動力才是改變傳統、推陳出新的新源泉。
參考文獻:
[1]馬東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初探[J].教師,2010.
[2]馬彥霞.小學數學情景教學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
[3]王小婷.淺談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J].魅力中國,2010.
(作者單位 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耿馬鎮南木弄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