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翠華
摘 要:教師應該關注幼兒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庇變簣@的活動中,區域活動能給予幼兒自由的游戲空間和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臺。因此,我們要投放不同要求的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能滿足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社會交往、動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們在區域活動開展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
主題活動是一種充分展示智慧和個性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活動,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主題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的系列活動。因此,材料投放應具有目標性,根據近階段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如,在《好忙的市場》主題活動中,圍繞“幫助幼兒了解市場與生活的關系,體驗買賣的過程與意義”這一活動目標,在語言區為幼兒提供了故事CD、錄音機、幼兒用書以及大量的自制圖書,讓幼兒邊聽故事邊閱讀圖書,并請家長帶孩子去市場體驗,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了解菜場、嘗試談價、學習買賣,同時家長和幼兒自制圖夾文故事書:聊聊自己想吃的菜,可以在菜市場的什么地方買到。請家長記錄幼兒的講述,并讓幼兒在適當的地方配上圖畫,從而落實活動目標,同時使幼兒的社會性語言得到發展。
二、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投放適宜的相關材料
主題活動的進行是以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區域活動是與集體活動不可分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在投放區域材料時,我們往往根據主題活動實施的需要,科學地投放與主題相關的區域材料,使主題活動中的集體活動、區域活動能更好地互動,從而使主題的實施更加完整、深入。
三、家園合作準備材料,豐富幼兒區域活動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越聰明、自信、大膽。因此,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
1.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區域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小樹葉粘貼成小動物;葉子拓印,制成“書簽”;小石頭當成計算材料……孩子們能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強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2.巧用廢舊物品
如,教師或幼兒帶來家中的化妝瓶子、小鏡子、頭花、小發卡、小朋友穿過的小衣服等投放到“表演區”;方便面碗種上了各種蔬菜;廢舊紙盒制作的各種表情的紙盒娃娃……幼兒參與制作,動手能力提高了,創新意識增加了,環保意識形成了,也更喜歡玩區域活動了。在《一起去旅行》的主題活動中,家長送來了幼兒的旅游照片、名勝古跡的圖片、紀念品、旅游錄像等相關資料,為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總之,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及主體活動開展的需要,有計劃地投放材料,有意識地觀察,有針對性地調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變。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