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奇
直腸癌為胃腸道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 其中生活方式以及飲食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方法治療, 但實施手術治療后, 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具有較高的局部復發率, 因此, 臨床治療中應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減少局部復發率為重點。本次研究中, 給予中低位直腸癌患者采用新輔助放療治療, 分析其治療效果, 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從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中低位直腸癌, 均分為甲乙兩組, 男29例, 女13例, 年齡為25~71歲, 平均年齡為(48±1.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 所選取的患者均經結腸鏡檢查, 病理學正式為直腸癌, Karnofsky評分≥80分, 無手術禁忌癥;治療前均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 可見患者的凝血功能、心肺肝腎功能均正常。經MRI或CT評估腫瘤可切除。
1.3 術前3D-CRT方法 取仰臥體位, 實施立體定位治療床架級體膜固定, 設定體表標記后, 采用CT定位機連續掃描5 mm層厚(定位前1 h患者口服500 ml造影劑, 顯示小腸并保持膀胱處于充盈狀態), CT成像后, 傳輸到TPS工作站, 然后在TPS上確定靶區, 并根據國際單位測量委員會的文件定義標準, 腫瘤靶區約擴大1.5~2.0 cm。不進行淋巴結預防性放射, 平均靶體積約為76 cm2。采用15 MVX或6 MV射線照射, 并設立3~5個共面照射線束, 劑量分割, 1次/d, 2.0 Gy/次,1周5次, 總劑量為30~40 Gy。
1.4 觀察方法以及療效判定標準 通過MRI、CT、結腸鏡、直腸指檢方法觀察腫瘤的變化情況, 間接判斷直腸癌患者實施術前放療的治療效果。根據衛生部門判斷療效標準:完全緩解(CR):腫瘤癥狀完全改善;部分緩解(PR):腫瘤部分改善,縮小>50%;穩定(SD):腫瘤無明顯變化, 腫瘤縮小<25%;進展:疾病進展、腫瘤增大。
1.5 手術方法 放療后4~6周實施手術治療, 均給予兩組患者按照TME操作原則實施直腸癌根治術。于腫瘤距肛緣<5 cm下實施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若>5 cm可實施直腸前切除術治療。術后叮囑患者定期到院接受復診, 隨訪觀察2年。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12例, 直腸前切除術9例, 乙組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5例, 直腸前切除術16例。甲組患者的保肛率為71.4%(15/21), 乙組患者的保肛率為85.7%(18/21),比較兩組保肛率有明顯差異(P<0.05)。給予患者實施新輔助治療后, 患者的病理發生變化, 甲組患者2年局部復發率為47.6%(10/21), 乙組患者的2年局部復發率為4.8%(1/21),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均無粘連性腸梗阻以及切口感染發生,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直腸癌是從齒狀線到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的癌, 為消化道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該病多發于青壯年, 青年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當前臨床并未其具體病因, 分析主要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相關。當前基本公認的直腸癌高危發生因素為蛋白質和動物脂肪攝入過高, 食物纖維攝入不足。多數患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 疾病發展到中晚期, 直腸癌生長, 患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腹瀉、便秘、里急后重、膿血便、血便以及排便習慣變化。因其位置低,容易被診斷。但因其位置深處盆腔, 解剖復雜, 較難徹底進行手術治療, 術后具有較高的疾病復發率。且采用手術治療后, 如何成功保肛是手術治療中一個難題, 也是當前臨床醫學者研究重視的問題。雖然外科手術是治療直腸癌的有效方法, 但該方法的生存率較高, 且極易發生盆腔局部復發, 為了減少術后局部復發率, 臨床治療中考慮結合采用放療手術方法治療。因直腸癌疾病比較隱蔽, 又無明顯的特異性, 多數患者一旦確診已為中晚期, 較難徹底改善局部復發率。新輔助放療方法可有效治療腫瘤, 縮小腫瘤體積, 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減少局部復發率。同時結合采用放療方法不會影響正常的肛門功能, 大大提高保肛率,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本次研究中, 單獨使用手術治療的甲組患者的保肛率為71.4%, 新輔助放療的乙組保肛率為85.7%, 甲乙兩組患者的2年局部復發率分別為47.6%、4.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 術前放療可有效提高直腸癌的保肛率, 減少局部復發率。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新輔助治療術前3D-CRT治療中低位直腸癌,可有效提高保肛率, 減少局部復發率, 安全可靠。但在輔助放療中, 應考慮到放療可能會引發的不良反應, 3D-CRT的優勢在于高劑量區的三維方向分布與腫瘤靶區一致, 便于直接集中于腫瘤處, 防止周圍組織受到過量的照射, 較好保護正常組織,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因此, 在采用該放療方法實施治療時, 應注意照射方法, 才能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并發癥發生。
[1]周鈴.中、低位直腸癌新輔助放療30例臨床分析.重慶醫學,2011, 40(31):3152.
[2]戴恒兵.手輔助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臨床體會.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3, 48(11):1408.
[3]張紅丹.不同能量X線在直腸癌術前放療計劃的比較.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