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新 李 天 藍永生
(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中“虛高”,“虛胖”的現象越來越多,骨折的現象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力量訓練已迫在眉睫。另外力量素質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條件之一。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比賽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進行系統科學的力量訓練已經成為各個層次運動員必須進行的訓練項目。但能否對未成年人進行力量訓練一直飽受爭議。本為意通過對未成年大鼠進行8周不同強度負重跳躍訓練,并觀察其骨密度的變化,以探討力量訓練對骨骼發育的影響,為廣大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進行未成年人力量訓練提供科學指導。
健康1.5月齡雄性wister大鼠24只,體重(170±3)g,購自吉林省長春易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動物實驗室飼養,自由采食,進水。適應性飼養1周后,隨機分成四組:高強度訓練組(HL),中強度訓練組(ML),小強度訓練組(LL)和對照組(CL),每組 6只。
鼠的跳躍訓練在自制的大鼠跳臺中進行。HL,ML和LL組需進行為期8周的跳躍訓練,每周5次,每次6組,每組10次,每組間隔5分鐘。但HL和ML組需背負沙袋進行跳躍訓練。沙袋的重量分別約為其體重的1/2和1/4,每周調整一次。LL組進行無負重跳躍訓練。鼠的跳躍高度均為其最大跳躍高度。對照組正常飼養,不進行訓練。
8周訓練結束后,對大鼠的骨密度進行測量。用10%水合氯醛(3mg/kg),0.3mL/100g體重腹腔注射麻醉后用美國Norland的XR-800骨密度測試儀掃面全身骨密度,掃描模式為研究模式。
數據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Mean±SD),統計軟件為SPSS15.0,統計方法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01代表具有極顯著性差異,采用回歸分析計算骨密度與訓練負荷的關系。

圖1 各組大鼠骨密度比較
8周跳躍訓練使3組大鼠骨密度均有上升趨勢,其中LL組和ML組出線了極顯著性升高(P<0.001),圖1。但隨著訓練負荷的提高,鼠的骨密度開始降低,HL組骨密度已和CL組無顯著性變化。說明進行一定強度的力量訓練能對骨骼發育起到積極作用,但大強度會影響骨骼發育。
對骨密度和訓練負重進行歸回分析得二次方程:y=-0.034x2+0.05x+0.203,圖2。解此回歸方程得當x<=0.74時,y值呈上升趨勢。當x>0.74時,y值呈下降趨勢。

圖2 骨密度與訓練負重的回歸曲線
人體生理機能可隨生活環境發生適應性改變。力量訓練作為一種生理應激,可增加人體瘦體重,提高人體骨密度,既能健身又能預防骨質疏松[1-2],因此在中年人中被廣泛推廣。而針對近些年來出現的青少年骨質疏松問題,對青少年進行力量訓練已越來越有必要。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小強度和中強度力量訓練都能夠增加骨密度,促進骨骼生長,但小強度訓練效果要好于中強度訓練。而大強度力量訓練則導致骨密度降低。因此小強度力量訓練可有效防止骨質疏松,促進青少年骨骼發育。另外負重大于0.74時,骨密度開始下降,而封雷認為骨密度與運動量的大小呈正相關[3],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因為平常的鼠糧滿足不了大強度力量訓練所需的礦物質。因此青少年進行力量訓練時,應注意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而對于從事專業體育訓練的青少年學生,我們建議先通過系統的小強度訓練增加骨密度,防止訓練或比賽過程中骨骼受傷,然后再進行大強度力量訓練。
1)小強度和中強度力量訓練能夠增加骨密度;小強度的訓練效果好于中強度。
2)大強度力量訓練對骨骼發育無有益影響。
[1]韓相偉.跳躍訓練對模擬失重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4(29):55-60.
[2]Umemura Y,Ishiko T,Yamauehi T,et a1.Five jumps per day increase bone mass and breaking force in rats[J].JBone Miner Res,1997,12(3):1480-1485.
[3]封雷.生物信息學與骨骼肌基因表達[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