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物理教學的成功必須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基礎,構建良好心理素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重點闡述了不良心理素質形成的內因和可持續發展型心理素質的多維度構建。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心理調適;動機遷移;基點;主陣地;影子;分層管理;激勵評價
一、不良心理素質形成的內因
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僅是一種思想教育,更是一種科學教育,一種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心理學表明:心理是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觀性指人腦對現實的反映受個人態度和經驗的影響,從而使反映帶有個人主體的特點。客觀性指只有當客觀現實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能形成對外界的印象。主觀與客觀作用效果出現失調,是形成不良的心理素質的內因。物理教學中常見不良心理素質主要變現為膽怯、自卑、逆反、孤僻、攻擊性行為等不同形式。如何幫助學生構建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可持續發展型良好心理素質,必須從內因著眼,調節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合理平衡。
二、可持續發展型心理素質的多維度構建
1.關注學生性格差異,從培養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維度進行構建
造成心理素質的差異,關鍵在于性格的差異。(1)對于膽怯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著眼于對自信心的培養。幫助他們樹立“決不放棄物理”的信心和“堅信一定能行”的信念。(2)對于逆反心理的學生,他們喜歡獨立思考,卻不關注細節,教師應從細節上及時給予點撥,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感,消除對教師的逆反心理。(3)對于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精神而造成孤僻心理的學生,教師應多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合作中充分感受與別人協同合作交流的意識。(4)對于個性偏激,常有攻擊性行為心理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全體學生尊重他們,利用感恩感化他們,從而消除他們的不良行為。
2.改進教學方法,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維度進行構建
在傳輸知識的過程中,利用興趣發展心理素質是關鍵。興趣是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內驅力,充分利用動機遷移規律培養學生的興趣是一條重要的途徑。(1)以物理學上使人明智的科學家的范例為興趣基點,去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物理的愿望和動機。(2)以生活中豐富有趣的實驗為主陣地,通過生動直觀的物理實驗為主線,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哲學思想,讓興趣成為最好的教師,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師生共同交流物理的合作式教學氛圍,遷移轉化為學習的動機。(3)以教師個人魅力為影子,渲染學生。很多的學生都有偏科現象,往往與教師個人魅力有關。教師日常服式的改變、言行的變化、情緒的變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個人魅力藝術,敢于做講臺上的“笑星”和“丑星”。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夸張滑稽的動作,可能會讓學生更多地關注你,促進學習動機的轉化。
3.調整教學策略,從設立分層管理合理性維度進行構建
學生心理素質的差異,會造成物理學習層次差異,分層施教尤為關鍵。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可采用“隱形分層”的形式,以保護學生的心理。課堂教學中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設計問題、布置作業一定要有坡度,循序漸進,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4.健全評價機制,從發展型激勵評價維度進行構建
發展觀是唯物辯證法中的一個基本觀點,學生學習過程的持續,離不開發展型激勵評價。教師應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和潛在力,肯定學生的優秀品質,贊美學生的行為和思想,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自評、反思自己,從而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心理素質。
總之,一個教師的靈魂永遠在學生身上,而教師的豐碑就在學生的成就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成就,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構建應放在首位。這就迫切需要教師有水滴石穿的韌勁兒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多維度構建學生可持續型良好心理素質,推動素質教育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