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鴻
摘 要:針對南充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改變傳統職教觀念、加大扶持力度和宣傳力度、改革創新辦學模式、加強中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南充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現狀;對策
自從2001年國家實施基礎教育改革以來,各級各類學校都相應作出了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職業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2007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中等職業學校的資金投入。但南充市中等職業教育還存在招生混亂、就業難、辦學質量低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突出問題。正確認識我市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南充市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思維定式,認識受限,職教發展緩慢
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但南充市中等職業教育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特別是社會上“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守著“初中—高中—大學”的人才成長模式,職教“花錢買文憑”“不規范”“沒前途”是普遍的社會認識;素質差、落榜生是對多數職校生的一種偏見,甚至一些教育主管部門也存在著輕視職教的現象。由于常規的思維定式,對職教的片面認識,沒有正確、正面的宣傳引導,沒有形成全社會關心、理解、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造成普高和職高比例明顯失調。另外,國家就業準入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實也是制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企業和單位用人用工只注重學歷和人力,并不注重職業技能,嚴重挫傷了中職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導致中等職業教育現有的辦學規模與龐大的教育潛力不協調,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辦學方向、招生存在混亂現象
南充市有41所中等職業學校,其中公辦19所,民辦22所,包括衛生類學校、技工類學校、旅游學校、外國語學校等,中職校在申辦專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申辦本校相關的專業,但各中職校之間為了搶奪生源,想方設法超范圍辦學,據筆者調查,南充市旅游學校是一所以辦旅游藝術類為主的學校,但近兩年卻大規模招收護理等衛生類專業,該校并沒有合格的專業設施及實訓基地,當然也就難以培訓出合格的畢業生。像這種跨專業招生的現象還很多,有的學校甚至不惜重金買學生,只管招進來,不管能否就業,這種辦學理念及方向是非?;靵y的,不及時制止最終會影響中職的健康發展。
(三)學校辦學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相對滯后
2007年以前,南充市的中職校的學費及雜費完全由學生支付,2007年以后,國家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由部分學生享受助學金到全部學生享受,每年每生1500元,后來又不斷改革,至2012年底,所有中職生免除2200元/年的學費,同時還有25%的學生能享受1500元/年的助學金,學生每年只需交1000~2000元的學雜費(含住宿費),這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費負擔,刺激了中職校的生源增加,據市教育局官方統計,2006年全市中職招生人數約為2萬人,2010年以來,生源穩定在2.8萬人左右,但能否持久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生源雖然增加了,學校的發展經費并沒有得到長足的解決,許多學校的校區較小,硬件不足,現有設備老化,辦學條件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辦學水平的提高,難以辦出特色和水平。
(四)專業設置一成不變,師資隊伍參差不齊,人才培養水平不高
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隨著四年后大批大學生的畢業,大量的高學歷人才走向了市場,但就業趨勢并不樂觀,大學生普遍眼高手低,而真正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主要需求是技能型人才。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底全國城鎮從業人口中技能勞動者僅占34.9%。我市中等職業學校的部分專業設置多年不變,沒有反映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所開設專業多為成本小,對實習、實訓基地要求不高的專業,導致專業結構與產業、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結構不協調,而辦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方法落后,與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在課程設置中,實踐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偏低,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不能有效地結合,學生畢業后不能立即獨立上崗,至少還需要一年左右的崗位實習時間。
另外,南充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男女比例失調,由于中職校沒有升學壓力,就業不和教師直接掛鉤,到中職校的教師大多是平凡過度,缺乏激情;許多教師是直接從學校走向學校,并沒有專業實踐經歷,既有“教師證”又有“專業技術資格證”的“雙師型”教師更是嚴重缺乏,中職校的教師極少參加培訓,對于教學是在摸索中前進,這樣就導致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職業教育所要求的知識結構并不相適應,難以教育出高水平的人才。
(五)生源綜合素質差,學校內部管理急需改革
當前,南充市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農村,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差,不能上高中或者是高考落榜者,無學習興趣和進取精神,使中職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較差,給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要在短短三年的在校時間內改變這種學生素質的現狀也是非常困難的。生源質量的下降,給學校的畢業生質量帶來負面影響,也讓用人單位對職校生不信任。這種惡性循環使得職業教育的社會信譽度越來越低。另外,我市的許多職業學校由于規模小,辦公機構不完善,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對于學生的管理不科學,只要安全畢業就萬事大吉,根本不管是否是合格的畢業生。而這些技術水平低下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不適應,導致了學校聲譽的下降,加深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低視,限制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加快南充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改變觀念,加強學習,緊跟時代需求,樹立現代職教觀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端正態度,從思想上牢固樹立現代職業教育觀念,并努力使教師把這種觀念內化為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真正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薄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也提出:“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通過學習這些法律法規,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興教、依法治教的認識;不斷轉變社會觀念,從而改變中等職業教育的弱勢地位。
樹立現代職教觀,還應該適當引入市場機制,深化學校改革。當前的中等職業教育,政府仍然是投資的主渠道,作為川東北片區的南充市更是如此。四川省的部分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證明了這一點。成都鐵路衛校、省職業技術學院的成功經驗表明,政府在宏觀上控制,學校根據所處位置,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自主辦學,才能辦出特色和水平,學生得到社會認可后,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信心,從而調動學校和教師的辦學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
(二)加大扶持力度和宣傳力度
1.政府應當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和宣傳力度
國家、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和宣傳力度,出臺相關政策,使經費得到落實和保障,前面講到的學生助學金政策,國家必須加強對經費的監管,使專項經費落到實處,從而使中等職業學校的貧困學生生活得到保障。職業學校所在當地黨委、政府也應對職業教育給予政策傾斜。例如,通過新聞媒體等形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讓職業教育進入千家萬戶,使社會、家長及學生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愿意送子女到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投資,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均衡發展。
2.學校自身要加大宣傳力度
中等職業學校應通過送教下鄉、招生宣傳、定期召開家長會及邀請創業成功的職校生回校舉辦講座等形式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近幾年來,我市某衛生類學校除了通過到社區、鄉鎮義診和招生宣傳來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宣傳外,還堅持舉辦一年一度的畢業生雙選會,吸引企事業單位的參與,對在校生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吸引生源、激勵在校學生努力學習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創新辦學模式
1.半工半讀、工學結合
這種辦學模式是滿足農村貧困學生學習、就業欲望的一種最好方式。2003年以來,我市多所技工類學校學生實行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既鞏固了知識,又讓學生學到實踐技能、得到就業鍛煉,獲得生活費。
2.校企聯合辦學
校企聯合辦學,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實習條件,培養技能人才;二是創造了學生的就業環境和就業之路;三是雙方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教學等方面的教育管理,直接面向企業、面對社會,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目前,企業、學生及家長反映較好,辦學效果顯著。
3.校校聯合辦學
校校聯合辦學,在發揮本校優勢的同時借鑒他校的長處和優勢共同辦學,為當地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培養實用人才。目前,南充市許多中等職業學校都與本市、省內、省外的省部級重點職校及大學等聯合辦學,提升學生技能的同時,也提升了學歷,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互補,學生畢業后全部在外推薦就業,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實訓和就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1)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實行學校自主聘用教師制度,允許學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或技師擔任生產實習指導教師,通過內“培”、外“聘”等多種途徑,充實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2)加大對在職教師培訓力度,增加培訓經費,有規模、有規律地定期組織教師培訓,養成教師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3)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中職校的教師一本教案用數年,得過且過的思想廣泛存在,教學缺乏動力和創新,所以要辦好中職,首先要端正教師的思想,教師不斷學習才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培養出積極向上的學生。(4)通過校企合作辦學,加深教與學的交流,將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中等職業教師隊伍中來。同時建立和執行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習的制度,將自己掌握的專業理論應用于實踐,再來教學、指導學生,以加強和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解決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緊缺的難題。
(五)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辦學質量
具有規模的學校要修建專門的實訓基地,規模較小的職校可以由職教中心統一組建職教園區,實行主體開辦、資源共享、后勤社會化、管理法制化,可以在職教園區建立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匯集各職業學校的設備,統一使用、統一管理,改變校建實訓基地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格局。只有實訓基地規范實用,學生的理論學習才能運用于實踐,才能培養出實用性人才,滿足社會需求,職教辦學之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
朱興德.重點職業高中與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07.
(作者單位 四川省南充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