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蒙古國特派記者 孫廣勇 ●陶短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蒙古國的國事訪問后,22日晚回到北京,而烏蘭巴托街頭依然飄揚的中蒙兩國國旗似乎在講述著這次訪問給兩國關系帶來的深刻影響。22日上午,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重要演講,隨后與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雅格等政要舉行會晤,還在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陪同下前往烏蘭巴托市郊觀看那達慕。蒙古國不少媒體認為,習近平給蒙古國帶來了一股中國風。 22日上午,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題為“守望相助,共創中蒙關系發展新時代”的重要演講,話中蒙友好合作,談中國周邊外交,論亞洲國家相處之道,引發陣陣掌聲。習近平表示,“中國愿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正所謂‘獨行快,眾行遠。我多次講,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在一些具體項目上將照顧對方利益。” 習近平的演講受到蒙古國各界高度評價。蒙古國《新聞報》記者納穆恩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通過媒體了解到習近平在國家大呼拉爾發表演講,表示“好鄰居金不換”, 蒙古國人民對此十分認同。蒙中兩國有4700多公里邊界線,經濟合作與人員來往非常方便,她也多次到過中國。在蒙古國可以很方便地買到中國商品,蒙古國的很多產品也出口到中國,這讓兩國人民受益。 蒙古國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蘇日呼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的真誠演講讓我們十分感動,他在演講中提出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這種互利平等的立場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外交政策中尊重鄰國利益,讓蒙古國確信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可信賴的好鄰居”。他表示,習近平為蒙中兩國關系規劃了“一個全方位、清晰可見的發展藍圖”,相信兩國貿易額很快能達到100億美元的目標,甚至增加到200億美元。蘇日呼還稱,由于中國發展迅速、潛力巨大,國力不斷增強,以前蒙古國部分人士對中國懷有疑慮。蒙古國80%以上的出口商品銷往中國,習近平這次訪問幫助蒙古國解決了過境運輸問題,未來蒙古國商品通過中國走向世界,蒙古國經濟將受益匪淺。 美聯社分析,蒙古國傳統上是個畜牧業國家,近年來經濟越來越依靠礦業,這使得它更加依靠兩大鄰國中國和俄羅斯的市場和投資。分析稱,這個國家在蘇聯解體后過渡到市場經濟,并提出“第三鄰國”政策,希望降低對中俄兩大鄰國的依賴,但就經濟而言,今天的蒙古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依賴中俄。蒙古國中國問題專家孟克圖爾·班茲拉格楚稱,蒙古國要實現向日本、韓國等國出口大宗礦產品,就必須經過中國,蒙古國正著手從其最大焦煤礦向蒙中邊境修筑鐵路,但使用寬軌還是標準軌尚無定論。 蒙古國媒體更是持續關注習近平的訪問。《環球時報》記者這幾天在蒙古國看到,無論是電視還是報紙,每天都有習近平訪問的報道,很多都是頭版頭條,既有對習近平行程的追蹤報道,也有對中國政治經濟的深度分析,還請來不少專家點評蒙中關系的未來走向。尤其是蒙古國經濟界關心的港口問題,不少蒙古國民眾對記者說,中國將提供8個港口以方便蒙古國進出口,為蒙古國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還有當地媒體稱,習近平帶來的中國風熱度不減。22日下午,一個以“重走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中蒙茶文化交流展在蒙古國家宮附近的中央大廈舉辦。▲
環球時報201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