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磊
農村基層干部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與人民群眾距離最近、聯系最直接。農村基層干部的言行、作風,直接影響黨的形象和聲譽。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基層干部只有厘清“輕民、刁民、愚民、傷民”四種錯誤認識,才能與群眾心相連,讓群眾放心,做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
要厘清“輕民”錯誤認識,全心全力體察民情。農村基層干部深入工礦企業,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家庭院,是新形勢下開展農村工作的重要方式。基層干部肩負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調解群眾矛盾糾紛,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反映群眾真實訴求的職責。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少數干部思想覺悟不高,對待駐村工作不認真,執行“崗位在村(社區)、重在服務、責在連心”工作制度不嚴,把“駐村指導”變成了“走過場”、“做樣子”,在工作中有“輕視農民”“蔑視群眾”傾向,更有甚者非但不入村進戶,還沽名釣譽,喜歡浮夸,不僅對農村發展毫無意義,還使基層群眾對駐村工作產生誤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基層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只有深入基層用真心與群眾溝通,才能掌握群眾第一手信息;只有全心全力體察民情辦實事,才能得到群眾信任和愛戴;只有深入了解群眾,重視群眾,信任群眾,群眾才會有話愿講,有事愿說,有怨愿泄,建立起深厚情感。基層干部只有重視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憂、所盼,才能深入民心、惠及百姓。
要厘清“刁民”錯誤認識,真心誠意傾聽民意。目前在一些農村基層干部頭腦中,存在一種認為反映問題、“好告狀”的群眾是“刁民”,應該嚴懲的錯誤認識,這樣使一些本來可以化解的矛盾變得更加復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癥結,是因為某些基層干部思想政治素質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而自身思想和作風不端正是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在對群眾利益漠不關心,對群眾意見敷衍塞責,對群眾疾苦置若罔聞,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習慣于強迫命令,認為當領導就是自己說了算,容不得不同意見,壓制民主,打擊報復,為人不正,處事不公等方面。正是這種錯誤認識使基層干部與群眾之間產生了不少隔閡,使“魚水關系”變成“油水關系”,如任其發展,將會失去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農村基層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去傾聽群眾心聲,心里要永遠裝著群眾,真誠地服務群眾,聽取群眾的批評和建議,主動到最困難最邊遠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多、工作難的地方去,用一顆赤誠之心為民排憂解難,共創和諧。
要厘清“愚民”錯誤認識,盡心盡力研習民智。愚民,愚昧無知之民,是舊時對民眾的蔑視。然而,現在仍有一些農村基層干部認為群眾思想落后、觀念陳舊、不好領導,工作出了問題總是埋怨群眾素質差,對群眾沒有敬畏之心,總是自以為是,不愿放下架子向群眾學習甘當學生。其實,我們的群眾有著豐富閱歷和經驗及遠見卓識,更有強大創造力,他們往往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發現事物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正是他們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我們要從思想和感情深處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先生,把自己看做人民群眾的公仆、學生,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作為基層干部就是要經常深入群眾,把群眾當老師,讓群眾來“傳道授業解惑”。
要厘清“傷民”錯誤認識,傾心傾力凝聚民心。近年,基層干部傷害群眾感情、與民爭利現象時有發生,導致了群眾利益的缺失,嚴重損害黨和群眾的血肉關系。當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把集中解決 “四風”問題作為主要任務,特別是對與民爭利、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行大氣力治理,深得黨心,順乎民心。 “政之所興在順民意,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現實中總有一些基層干部棄三申五令于不顧,處處把自己的得失放在首位,優親厚友,不惜損害群眾利益,背離了社會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加劇了干群對立,影響民眾對政府信任感。“心系群眾如魚得水,背離群眾大樹無根”,基層干部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時,要牢固樹立民生為本思想,持之以恒深入基層,堅持不懈深入群眾,進一步了解民眾之苦,研究解決民生問題的對策,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用誠心換真心,用耐心換民心。
(作者單位: 武漢市蔡甸區永安街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