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雋嬪
摘 要:如何突破英語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筆者認為,只有在高中閱讀教學中通過實施“夯實語言基礎、傳授閱讀技巧、點撥閱讀方法、鋪墊文化背景”四大閱讀教學策略,才能打破閱讀教學這一瓶頸,能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教學策略;夯實基礎;傳授技巧;點撥方法;鋪墊背景
1 夯實語言基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美國心理學家魯姆哈特(David. Rumelhart)認為,讀者的閱讀能力取決于三種圖式: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由此可知,語言知識服務于閱讀活動,語言知識基礎的穩固與否直接關系到閱讀效率。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通過三種途徑來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基礎。一是擴充詞匯量。詞匯能力是閱讀訓練的前提條件,同時閱讀又是提高詞匯能力、擴充詞匯量最有效的途徑。要搞好課本詞匯教學,通過“讀音、寫形、記義、造句”等傳統詞匯教學方式,熟化課本詞匯,把它們變成積極詞匯,納入學生自己的知識圖式,做到記得牢、寫得對、用得上;另一方面,鑒于閱讀材料中難免遇到生詞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教會學生利用構詞法、上下文語境、語法知識、同義、反義線索、常識和經驗、因果關系、文中的舉例、直接或間接定義等來猜測詞義的方法,以獲得不熟悉單詞詞義的能力。如postscript,前綴post-的意義是after,其詞義就是“后記、附言”。二是分析句子結構。讓學生掌握化復合句為簡單句或把多重從句從復雜句中剝離出來的方法,讓學生正確理解句子的意義。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七Unit 2 Robots文中:The goal is for the computer to use the data it receives to determine not only whether an object is just a piece of metal or a mine but also what type of mine it is.可分解成定語從句、賓語從句和并列句。三是識別主題句:“立論句通常在文章第一段,主題句通常在段落前一兩句,結論句通常在最后一段”的一般規律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義,全面獲取正確信息。
2 傳授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英國語言學家 John Munby 將閱讀技巧分解成略讀、掃讀、揣摩寓意和排序等多項閱讀技巧。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其中的三種基本閱讀技巧,逐步使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是略讀 。如必修三Unit 4,指導學生運用略讀劃出關鍵的詞句來歸納文章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如通過劃出“Big Bang,form,combine,matter”等關鍵詞,學生就能歸納出第一段大意:The “Big Bang”created the universe so long ago. 二是掃讀。捕捉細節,快速尋找理解所需的具體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并利用過渡詞、轉折詞等,抓住文章脈絡。例如,選修六Unit 5,要求學生回答where is Mount Kilauea?過程中,用掃讀技能從課文中很快地找到Hawaii信息。三是跳讀。把具體事實細節放在一邊,主要精力放在找主題句、捕捉中心概括文章大意上,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盡快獲得文章的正確信息。
3 點撥閱讀方法,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閱讀材料是無限的,但閱讀技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技能解決無限問題,毫無疑問,就要教學生“會學和怎樣學”,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點撥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以意群為單位進行閱讀,切忌逐詞逐句式閱讀。教學中筆者時常發現學生閱讀時用手指點,逐詞逐句唯恐遺漏,閱讀速度慢效果差。筆者告知學生高效率的閱讀者一眼能看四五個詞的意群或句子,要求學生以意群為最小單位進行閱讀,增強篇章內容的預期和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效率。二是培養默讀習慣,切忌出聲讀。 “聲讀”不僅影響閱讀速度,更不利于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信息,平時教學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通過眼睛感知文字符號直接獲得信息,激活思維,提高閱讀效率。三是帶著問題讀文章,切忌漫無目的。筆者通過優化課堂閱讀教學流程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原來的“讀全文、題干和待選答案、再讀文章并從中找答案、選擇正確答案”的閱讀教學流程轉變為“閱讀題干和待選答案、讀文章并從中找答案、選擇正確答案”。這一做法贏得了時間優勢,為閱讀文章過程中進行重點尋讀創造了條件,從而能迅速而準確地選出正確答案。
4 鋪墊文化背景,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力大于語言知識。心理學家哈德遜(Hudson,1982)用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研究閱讀中文化背景知識與外語教學的關系,認為外國文化背景知識是內容圖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閱讀教學一方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閱讀技巧的傳授與方法的點撥,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和對照分析,大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掌握了足夠的詞匯量和語法、懂得閱讀技巧,但仍舊無法理解情景對話和某些英語句子的真實含義”的問題。筆者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閱讀中可能需要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介紹,為提高英語閱讀理解正確率作鋪墊。一是給學生介紹中西思維的差異,把握各自的思維特點,進行得體交際。如西方文化注重個人價值和愛好,注重實證經驗和邏輯推理,而我國注重集體價值取向和團體利益,注重先驗和內省,由此導致在打招呼、對待隱私、稱贊答謝等方面的差異。二是給學生多介紹英語國家的重要節假日,在教學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World時,筆者給學生介紹了圣誕節、萬圣節、感恩節、情人節、愚人節、獨立日等英語國家的重要節假日,激發了興趣,增強了跨文化意識,有助于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三是給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如教學必修一Unit 4 Mandela 時,給學生簡要介紹Nelson Mandela的生平;同時,結合閱讀教學介紹The Civil War, Nazi Germany, the Middle Ages, The Renaissance等,學生加深了對相關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了閱讀的有效性。
5 結論
總而言之,只有采取夯實語言基礎、傳授閱讀技巧、點撥閱讀方法、鋪墊文化背景等四大閱讀教學策略,才能實現高中英語的有效
閱讀。
參考文獻
[1]彭支喬.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12
[2]肖建芳.影響英語閱讀效率的因素及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