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征
隨著社會生活的日趨變化,企業職工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增大,特別是隨著企業職工隊伍年輕化、專業化和知識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職工隊伍的思想觀念、認知水平、價值取向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黨務工作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的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在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促進職工的心理健康,增強職工安全感和歸屬感,為實現企業的快速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社會熱點問題帶來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啟示
2010年,富士康職工十四起跳樓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跳樓事件也促使企業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反思。從經濟層面來講,富士康跳樓事件是由于職工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安全措施不嚴、忽視了職工的社會性等原因造成的。而從社會層面來講,現在的職工“個體化”傾向強烈,自我意識相對明顯,再加上受教育程度高,視野開闊,心態開放,維護自我權利的要求更為強烈。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采取以往簡單的工作方法去做思想工作,難以適應職工的心理訴求,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富士康事件也給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敲響警鐘,改變思想工作思路勢在必行。從轉變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風格入手,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載體,進而改變思想工作引導方法,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形成常態化機制,有效避免悲劇重演。
二、企業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重要意義
(一)在企業中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創新和突破的必然選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結合起來,貼近實際,貼近職工,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重點解決他們內心的精神困惑和心理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導,才能真正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價值的最大化。所以,引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理念,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和突破的必然選擇。
(二)在現代企業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企業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現實需要。長期以來,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缺少創新性,視野還不夠開闊,內容和手段比較單一,成效并不十分明顯。“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發展,高度注重對職工本身的關心,充分激發職工的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把這種關心體現在實現職工與企業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理想目標上。
(三)在現代企業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建設和諧企業的迫切需要。在企業里,只有和諧勞動關系,職工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增強應對問題的心理承受力。企業應努力探索在新形勢下有效提高職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自覺地在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重要環節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的應對機制,營造培育和諧心理的氛圍,從而為構建和諧氛圍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四)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在現代企業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措施。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是運用合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從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出發,通過解決工作對象的心理問題,有效解決其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惑,減少不良心理狀態。使職工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來面對壓力,幫助他們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進而達到和諧人際關系的目的。
三、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一)在工作原則上。一是要貼近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從職工的現實處境和切身利益出發,以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關注職工的權益和需求,關注職工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有效緩解職工的思想矛盾、心理沖突和情感困惑;真誠傾聽職工呼聲,真實反映職工愿望,真情關心職工疾苦,努力滿足職工需求。二是要貼近職工思想,講求工作方法。職工的主要心理問題體現在自我意識與社會意識、集體觀念與個性張揚等一系列矛盾與沖突之中無所適從的不安情緒,依靠簡單的說教是無法解決其思想問題的,必須創新工作方法,從關愛和尊重職工的角度出發開展教育,并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講究教育的層次性,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人情味和親和力。
(二)在工作思路上。一是注重教育引導與關心服務的結合。通過教育引導與關心服務的結合教育來感召職工,進而把職工培養成政治堅定、技術精湛、業務熟練、作風過硬的企業建設者;二是注重企業需要與尊重個性的結合。在具體工作中,根據職工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規劃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證職工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意識,激發職工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三是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在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這種寶貴財富的傳承和弘揚,引導職工自覺把個人的成長同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工作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四是注重現實引導與網上疏導相結合。比起現實交流,年輕職工更愿意在網上討論,發表各自的見解。僅僅滿足于通過現實的教育引導容易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也容易忽視職工對網絡的自主化需求。為此,在堅持現實教育引導的前提下,將工作的范圍拓展到網上。
(三)在工作內容上。第一,把職工培養的目標作為工作的落腳點。一要圍繞職工的信念、道德和工作理念來進行。;二要圍繞愛企、愛崗、立業理念來進行。三要圍繞形勢任務來進行。第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在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在關心職工心理的個性差異,平等對話等方面多下功夫。尤其要轉換身份,以咨詢者、參謀者的平等姿態,積極引導被教育者思想上的參與,共同思考和交流,達到調整認知、轉化行為的目的。第三,把職工工作和生活的熱難點問題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妥善解決職工心理問題,不能單純依賴心理解決方式,也要與企業管理、職工現實利益、職業保障等一系列因素相聯系。針對職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減少職工正常生存和發展的后顧之憂,最大限度地為消除引發職工心理失衡提供支持。第四,把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和“問題”職工作為工作的關注點。每個企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弱勢群體和“問題”職工,如短期用工、新畢業的大學生、內退人員等。作為黨務工作者,有責任深入探究這些類職工所存在問題的根源,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則是讓其獲得精神的支持,重樹生活信心,激發工作潛能的有效方式。
(四)在工作措施上。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人文關懷的管理機制,構建“和諧共建”的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的大格局。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咨詢知識培訓,提高其工作技能和水平。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局面,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貫穿、滲透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職工思想動態分析、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制度。通過完善領導干部聯系職工制度、內部信息平臺、不定期問卷調查、定向訪談等途徑,加強對職工心態的監測、評估、預警和干預,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突發事件預案,有針對性地實施人文關愛和心理疏導,促進職工情緒交流渠道暢通,避免不良心態積累惡變。第三,要建立和完善職工思想的訴求表達機制。溝通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滿足職工訴求心理的重要途徑。不斷完善職工的訴求表達機制,打通上下溝通的渠道,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來調適職工心理。
總之,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一個新的理念,也是一個的新課題,如何運用這一新的理念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還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完善。但是只要我們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從關愛職工的角度出發,著眼于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就一定能夠使現代企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展現新的活力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