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娟
摘 要:網絡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網絡資源的豐富性也為教育者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在建構主義和行為導向教學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探究網絡環境下的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當今中職德育課的課堂實效性。
關鍵詞:網絡環境;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現代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網上的教學資源愈來愈豐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的種種優越性已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組織教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引起了廣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本人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努力嘗試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探索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的德育活動課教學模式,就此談談個人的觀點。
一、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活動課的課堂教學研究
在網絡教育時代,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因此,如何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活動課堂模式,提高中職德育課課堂實效性也成為一線德育教師的重要課題。構建網絡環境下的中職德育活動課課堂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的理論,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習為著眼點,以學生能力的提高為歸宿,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行為導向教學的現代教學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本人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在汲取和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認為網絡環境下的中職德育活動課課堂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情景模擬,提出任務,引導自學;而是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索研究;三是總結內容,精講解惑,感悟升華;四是效果反饋,課后延伸,學以致用。下面將具體闡述幾個教學環節過程:
(一)情景模擬,提出任務,引導自學。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網絡環境下,運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以其聲像同步,多維動畫的效果,既可以創設教學需要的生活場景,又可以根據需要創設多重有利于教學的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情境,使學生主動發現,大膽提出研究的問題。因此,在制作網絡課件時,本人都會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有關的教學資源和互聯網的網絡資源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并根據教學設計的思想理念,創設情境,充分而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具有信息資源開放、跨越時空限制、傳遞系統的,傳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點,這就決定了網絡環境下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
比如在《投資理財的方式》中專門設計了教材中關于儲蓄、股票、證券、保險幾種理財方式的基礎知識,同時連接了相關的網絡資源和搜索引擎,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課堂的優勢,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學生是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這種學習使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是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做到自主獨立的學習,也使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
(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索研究。網絡教學的優勢之一就是還可以通過網上學習論壇(BBS)或者微博平臺搭起學生之間協作的橋梁,每個同學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各抒己見,教師可以適當進行引導,各種不同的觀點都能交融在一起,在群體思考的過程中,思維的相互碰撞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歸納綜合的過程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在各小組設計理財方案的時候,學生可以在討論中做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達到思想行的升華認識。在討論的過程中還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網絡的及時互動功能,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巧妙的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發。這種利用網絡論壇或者微博,它可以使全體學生圍繞著特點的課題自由參加討論,進行學習和交流,擴大了學生討論的范圍和深度。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會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三)總結內容,精講解惑,感悟升華。學生在廣泛交流、討論、探究之后,通過協作學習,形成帶有共性的認識,可以由學生進行回顧總結,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在此之后,教師對重難點加以提煉總結,并且利用電子教材,全面展示學生思維過程,以此驗證學生思維的結果,形成課堂教學的重要知識點。比如我在設計理財投資特點主要是通過學生在討論設計自己小組的投資理財方案的過程中,通過到知識拓展區查看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及自己的認識,討論設計一個適合自己小組的理財投資方案,并說明設計的理由。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過理財投資有初步的概念,懂得去篩選一些對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和知識,通過和同學的交流,利用網絡資源和知識拓展區的相關知識去佐證自己的設計,使他們對理財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懂得組合投資的優勢,并且去分析作為普通客戶在理財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基本問題。同時,教師利用已有的網絡課件內容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引導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分享自己在本節課所獲得的收獲,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在此基礎上有所提升。
(四)效果反饋,課后延伸,學以致用。中職德育課教學是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中還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因此,我利用網絡設計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表和學習過程評價表,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知識遷移,使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延伸和提高,并能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網絡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其自主學習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煉,又可以使學生在課后學習繼續擴展延伸所學知識。比如在網絡課件的設計上,我會有一個知識拓展區的內容,通過教師精心選取的一些典型材料,學生可以改過閱讀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可以根本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內容,在微博平臺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適當引導,點撥升華,引導學生思考,學會運用所學內容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行為外化的統一。
二、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過程要注意處理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調動了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豐富了課件教學手段,有著區別于傳統教學的巨大優勢,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此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
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要牢記的,我們的一切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是為學生知識建構服務,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穎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注意網絡教學的適用性、科學性,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有必要使用網絡教學。網絡環境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利用信息資源,補充德育課的教學內容,改變一些德育課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發揮中職德育課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方式的使用主要是要讓手段為目標服務,形式為內容服務,使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輝。因此,在運用網絡信息的過程中,要擺正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必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內容的重難點,有針對性的使用,要堅持適度、科學、高效的原則,避免簡單地運用網絡對學生進行“狂轟濫炸”,要留給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時間,堅持以人為主,以機為輔,人機協作的方式,既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又要防止片面依賴網絡,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二)正確處理教材知識與網絡資源的關系。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網絡資源的豐富多彩,課堂的信息容量大增,容易造成信息堆砌,加大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信息的選擇,處理和理解接受,出現“信息迷失”的情況,忽略對教材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在對信息資源的選擇應謹慎為之,應教會學生如何選擇,或提供一些專門的鏈接讓學生自主選擇。在這種交互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以真正激發人的積極思維為目的,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不斷的提醒學生監控自己學習目的的有效,比如在討論過程中資料的查找,和團隊協作中對成員的分工協作,如果有效利用教材知識和網絡資源,促進學生有針對性的積極思維,進行探索研究性學習。
(三)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網絡課堂教學提倡師生的雙主教學,即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現代信息技術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課堂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作用發揮必不可少,因此,網絡教學設計應該在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增強交互性,使師生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對于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欠缺,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的活動環節,引導學生參與網絡課堂學習,有效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但同時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網絡平臺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給個別自控能力差的學生開小差的機會,就失去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利用網絡教室操作平臺掌握教學的主動權,隨時監控學生學習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閃出的思想火花,及時給予引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存在或出現的問題及時控制,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進行討論,懂得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也發揮重要的作用,要有效調動師生的互動,使教學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總之,對于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要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有要結合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因素,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高文,徐斌艷,吳剛主編. 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 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2] 李亞平主編. 中國職業教育實踐與探索 中職卷[M]. 北京市: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7.
[3] 陳靜.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J].軟件(教學),2014,(第2期).
[4] 馮悅鵬.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J].吉林畫報(學術版),2013,(第6期).
[5] 馬穎峰編著. 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網絡教學模式論[M]. 科學出版計,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