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娜

摘 要: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教遵循了一些不盡恰當的講解方式,這些講解對學生造成了理解上偏差,本文通過實例指出這些不當講解對學生誤導效果的表現,分析其對學生學習及整體教學效果的危害,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不當講解;語態;倒裝
自從我國開始全面推行英語教學至今已經三十多年,大學和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也經歷了多年的吐故納新的深刻變化,不過就如同英語語法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具有相對穩定性,我國各級各類英語教材中的絕大多數對于英語語法的講解也具有相對穩定性,體現在幾十年來這些教材及各種學習輔導參考書籍里面的英語語法方式幾乎沒有改變。
問題在于這種穩定性也包含了一些不太恰當的講解方式相對穩定,沒有得到及時修正和更新。另外,在我國,教師的教學工作受制于行政管理、受制于自上而下規定的大綱、受制于自上而下規定的教材,教師的創造性意識并不強烈或者得不到必要的適時的鼓勵和支持,加上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 可想而知,這些背景自然而然導致很多人簡單死板地沿用那些不太恰當的語法講解。不管是否當事人自己是否意識到,這些不當講解也成為導致學生學習困難和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因素之一。
下面筆者以英語語態教學、倒裝語序教學這兩個話題的常見講解方式為例,對不太恰當的方面加以分析。
一、英語語態教學
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是學生經常困惑和難以學會的一對重要概念,我國傳統的講解過程有兩個方式最具有穩定的普遍性,時常被沿用,經久不衰。
不當講解之一是過于注重形式。
區分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教學環節當中,老師們往往過于注重講解這兩種語態在形式上的不同,不慎就會相對忽視兩種語態再語用學角度的顯著區別和各自在言語交際中各自所發揮的重要意義。
例如,很多老師會專門用一個課時或更多課時,把不同時態的兩種語態的動詞形式和句子結構進行對照講解。下面的圖表形式,就是很多老師在教學被動語態時用過的:
這樣做對比的時候,老師期望著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看起來一目了然,聽起來黑白分明,學起來輕而易舉。實際上,不過是兩種語態在外觀上的區別顯而易見,容易描述,老師講解起來沒有難度,老師自己教起來輕而易舉,而學生學習起來是否容易或輕松,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不當講解之二是兩種語態的句子相互轉換。
在被動語態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會沿用傳統教材里的一種練習形式,就是讓學生把主動語態的句子轉換成被動語態,或者讓他們把被動語態的句子轉換成主動語態。
例2:Chang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the passive voice.
(1)Qi Baishi drew the picture.(2)The students bought the
pencils.(3)An adult can finish the task in a short time.
學生做完后,老師往往會核對答案并講解,提出標準答案:
(1)The picture drawn by Qi Baishi.(2)The pencils were
bough by the students. (3)The task can be finished by an adult in a
short time.
二、倒裝語序教學
教學倒裝語序的時候,很多老師們先會選擇把使用倒裝語序的各種情形列舉一番,例如用PPT 文件或者板書展示如下并講解:
例3:倒裝句舉例
(1)In “there be” structure “there” is introductory and the
subject follows “be.”There is a boy in the room.There stands a tall
tree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2) In questions.Is she joking?What
does she say?May I come in?
與教學被動語態的過程有幾個相似的環節或者練習形式,其中包括單項選擇和句式轉換。
例4:Choose the best phrase from the four options given to
complete each of the sentences.
1. There ________. And here ________.
A. goes the kitten; Tom comes B. is the kitten going; is Tom
C. does the kitten go; does Tom come D. the kitten goes; come Tom
2. I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at problem, ____.
A. and my desk mate doesn't neither B. nor my desk mate can
C. nor does my desk mate D. and my sister my desk mate
例5: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out changing the
meaning.
1. I dont know that word. Tom doesnt know it either.
I dont know that word. Neither
三、以上講解過程的不當之處
在以上所事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教學思路及措施存在明顯的不當之處,
首先,單次呈現的材料太多,學生未必全領會,難以徹底學會。經驗表明,一些學生一節課之內單純記憶和學會幾個單詞都做不到,那樣的學習能力更想教他們短時間學會有體系的很多材料和領會、掌握其中原理,就更加成為老師一廂情愿的想法。與其滔滔不絕講解一套道理,不如選取某一個細小、具體的語言現象,幫助學生喚起興趣,模仿、領會,學成言語能力的一部分。其次,語法規則的高密度的詳細講解,容易不慎把讓學生領會語法規則當作教學目標,而代替了培養言語能力,用一種讓學生感覺宏觀、抽象而沉重的任務替換掉了微觀、具體而相對輕松的任務。況且,讓學生普遍系統地領會和掌握語法規則并不現實,也沒有必要,老師們自己也未必多么系統地掌握。句式轉換的練習容易給學生造成錯覺,覺得兩種語態似乎意義相同,“倒裝”與“非倒裝”的句式也是意義相同,覺得在玩沒有實際意義的文字游戲,浪費體力和心智。另外,兩種語態在生活中各自有各自的功能,未必是雞和蛋、蛋和雞那種由哪個產生另一個的關系,在表達含義方面也不是二者可以彼此代替的,“倒裝”這一概念也未必意味著“倒裝”與“非倒裝”句式是由一個派生出另一個,也完全不意味著兩種句式的意義完全等同。并且這種句式轉換對學生言語能力的提高也沒有多少積極意義,很大程度上是浪費時間的舉動。
因此,不太恰當的教學措施,包括以上所述講解方式,給學生造成誤導,需要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 王立飛. 現代外語教學論[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2] 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