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升
摘 要:在信息技術和知識日益發展的時代,企業的經營前景因為風險的變化性而充滿了不確定性。近些年,資產減值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討論和關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變不斷深入,資產減值也成為了會計變革的主要內容。通過闡述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理論,了解資產減值對企業會計工作的影響,找到資產減值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如何完善資產減值會計提出對策。
關鍵詞:資產;減值;資產減值準備;利潤表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術和知識日益發展的時代,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市場環境也日益改善,市場、技術和管理等環節都日新月異。企業的經營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因而也就加大了企業的風險,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近些年,資產減值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討論和關注,所以資產減值會計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變不斷深入,資產減值也成為了會計變革的主要內容。2006年,我國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在其中明確規定了資產減值從確認到披露信息的全過程,使得企業工作人員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資產減值問題,完善資產減值會計工作。通過闡述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理論,了解資產減值對企業會計工作的影響,找到資產減值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如何完善資產減值會計提出對策。
二、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理論
資產是在未來可能帶給企業經濟效益,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能夠被企業控制的資源。資產的核心內涵強調了資產是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無形或有形資源。資產減值會計具有兩方面的內容,在傳統會計理論中是以成本為核心的,主要是為了反映資產的價值,和會計主體的經濟效益。同時,資產減值會計也是以利潤表為核心的,資產負債表卻是居于次要位置,強調收入和成本的比例配置問題。資產減值會計是根據會計的相關原則,在企業發生資金減值時,應當正確在會計上反映資產的減值,對資產減值工作從確認到信息披露等一系列情況作出規范。
2006年,我國出臺的新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了資產減值的界定,規范了資產減值的判斷、確認、計量和記錄到披露全過程的處理方法。這些會計處理過程的規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業利用資產減值進行違規操作的可能,同時也為減值的會計處理提供了較為簡單易行的方法。
三、資產減值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1.資產減值對利潤表的影響。在資產減值準則中明確規定,資產減值的損失一旦確認后,不能夠再轉回。只能夠在處置資產時進行會計處理,這樣可以避免企業濫用資產減值準備金操縱利潤的行為發生。2007年,新的會計準則實施之后,企業對于提取資產減值準備更加科學和謹慎,并且抑制了企業利用減值準備金控制利潤的行為。
2.資產減值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企業的資產減值會計已經變革了原有的計量模式,摒棄歷史成本法轉而采用公允價值法來對資產進行計量,將賬面減值高于公允價值的那一部分差額記為資產減值損失。并且,在當前市場經濟日益復雜化的今天,企業市場業務的日益復雜化也就要求了資產減值的范圍必須相應擴大,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資產負債表的表達范圍,更為全面地反映了資產和負債的實質內容,有利于企業的管理層更加方便和準確地對企業資產的質量進行分析。
3.資產減值對附注的影響。會計附注是對報表進行說明和補充的文字資料,并且對未能夠在三大會計報表中進行披露的信息進行列示說明。會計附注中能夠對資產減值的相關信息進行披露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在對該信息進行披露時,不僅需要對當前各項重大資產的減值金額等進行披露,還需要對重大的資產減值的原因等重大問題進行披露。這些披露的信息增加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企業資產減值的狀況,從而為決策提供更好地依據,幫助決策者更好地掌握企業各項資產的狀況。
四、資產減值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披露不夠充足。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在資產減值信息披露方法最大的問題就是披露不夠充分,許多重要的資產減值狀況未能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列示。大多數上市公司只是對自身的資產中較為重要的資產減值的原因和金額進行披露。而對于資產的可回收金額的計算方法等重要信息并未進行披露。上市公司在對資產減值準備的信息進行披露時,要么是列示內容過于寬泛,并未對具體信息進行說明;要么就是披露的信息缺乏實質內容,不能讓報表使用者了解真實的企業和資產減值情況。
2.資產減值的公允價值計量存在難度。當前,我國的資產減值開始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這就為減值準備的計提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資產中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等可回收金額的計量都是需要以真實的可回收金額為基礎的。因而,真實的資產評價結果對信息的公開、傳播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就需要資產評估機構能夠不斷健全和完善自身。因為我國目前的資產價格的市場并未透明化,不能及時且定期對各項資產的價格進行公布,使得企業難以獲得當前資產最為真實、合理的市場價格,這樣也就不能為上市公司的資產減值準備提供客觀的依據。即便上市公司已經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但是其計提的依據也并不是公平、客觀的,這就為資產減值會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3.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問題。企業在進行資產減值準備后,減值的金額不得轉回,這樣就導致資產的價格失真。這一規定充分反映了會計的嚴謹的原則,抑制了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操縱利潤的行為。但是,該項準則卻致使資產失真,已經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在以后會計企業價值恢復卻不能在賬面價值上得到體現,只有在對資產進行處置時才能進行體現,這就違反了會計工作真實、可靠的原則。在對資產進行處置時會產生巨大的收益,同時資產減值準備也應當轉回以抵扣當前的成本。但是,新準則的規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行為,但是卻不能防止企業在對資產變現中獲得巨額的利潤。
4.資產減值可回收金額計算存在問題。 資產減值的可回收金額的計算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會計工作人員利用自身的會計經驗進行判斷,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也就導致計算結果因人主觀意識的不同而不同。對可回收金額中未來預期現金流量進行預測時,需要對各年的現金流量和折現率進行確定,但是各年的現金流量都是企業會計人員根據以前年度的數據計算而得,實際數據并未得到外部的檢驗,因而數據的準確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折現率也因企業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選擇,這就導致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缺乏統一的標準,存在著較大的主觀性。endprint
五、加強資產減值會計工作的措施
1.建立健全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準備的規定。新的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準備的規定為會計人員拓寬了工作領域,使會計人員能夠更準確地計算企業的當前收益,更正確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為了減少企業操縱利潤的行為,進一步規范了資產減值準備工作,在當前會計工作的基礎之上對減值的范圍等各個方面進行指導,更為全面地對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進行界定,這就需要國家能夠進一步建立健全會計準則,完善資產減值準備的規定。
2.建立合理的資產減值轉回機制。在企業的資產減值的跡象較為明確時,企業應當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那么當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以前年度的減值損失已經恢復時,應當能夠對資產的可回收金額進行準確計算并確認轉回損失,不應當為了抑制企業利用資產轉回操縱利潤的行為而直接禁止資產減值的轉回,這就又導致了另一種資產濫用的行為。
3.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資產減值會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會計人員利用自身的主觀經驗對工作中的各方面內容進行判斷。會計工作人員的判斷能力是自身綜合素質的體現,不僅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對會計理論和方法進行掌握,還需要其能夠深入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企業應當集中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解釋和討論,同時進一步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加大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的培養力度。另外,會計人員也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職業判斷能力。
4.加大對企業資產減值會計的違規處罰。為了能夠高效率地對企業操作利潤的行為進行遏制,應當加強對違規操作的處罰。首先,應當能夠及時發現企業違規的行為其次,對于違規操作的企業,應當對其進行嚴格的處罰,使其不僅不能獲取利潤,反而會付出更大的成本,致使企業付出慘重的代價;同時應當借鑒國外先進的理論經驗,引入相應的賠償機制,不僅能夠使受害者獲得補償,還能夠給違規者極大的懲處,有效抑制了企業違規行為。
參考文獻:
[1]趙金玉.我國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的探討[J].商業經濟,2008(3):59-63.
[2]李映照,陳妮娜.資產減值會計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07(1):5-7.
[3]黃樂昌.淺析新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會計問題[J].經濟師,2011(9):167-168.
[4]楊樂.現行資產減值準則的實施效果研究[J].湘潭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