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話語在組織課堂教學和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教師能否成功的執行教學計劃的工具,也是外語課堂中學習者獲得可理解性目標語輸入的主要來源。本文通過對英語課堂中的教師話語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引起廣大英語教師對其課堂話語的關注和思考,進而改進教師話語,提高外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師話語;英語課堂;教學啟示
項目簡介:本文為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研究項目“以提升教學能力為主的學科 教學英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實踐研究”(編號:SDYC111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指導教師:王芳-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英漢文化比較
教師話語的數量和質量影響甚至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這不僅因為教學內容要通過完美的教師話語才能得到有效傳播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因為教師語言本身起著對目的語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因而多年來一直是語言教學研究關注的焦點。
1 教師話語
1.1 教師話語的定義
教師話語是指教師在第二語言學習的課堂上傳授知識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話語,是在保姆式語言和外國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一種社會語言變體,具有語法簡化、語速較慢、更多更長停頓和更多重復等獨特特征。
1.2 教師話語的分類
教師話語一般分為課堂英語、教學英語、師生互動和教師反饋英語。
(1)課堂英語
傳統的英語課堂話語是指教師用來組織各種關系的,它用于課堂活動的不同階段、不同情況。課堂英語可以用來調動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形成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
(2)教學英語
教學英語是英語教師講授知識時所使用的語言。多年來以語法能力為重點的語言教學特別重視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多數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輸入只是一些復雜的語法知識和句法結構,沒有趣味性,而趣味性正是可理解輸入的一個重要因素。
(3)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談話、討論、提問和回答時所使用的語言。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與學生互動,提問是最常見的方式,教師的提問與提問方式以及提問的等待時間和問題的分配成為學者多年來的研究對象。
(4)反饋話語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表現提供反饋可能是教師話語最常見的課堂功能。例如:表揚和糾錯,表揚是對學生的表現的肯定,但普通的肯定不會產生最好的效果。因此表揚和評價應該是具體的和鼓舞人心的。同時,教師應在課堂交際中等待適當的時機去糾正錯誤,等說話人說完后再進行。
2 國內外研究
在課堂教學研究中,教師話語的研究是國外語言學家和二語習得研究者多年來一直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主要通過他們使用語言的方式來控制課堂上發生的一切。如果使用恰當,教師話語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或學生相互之間的語言交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也能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從國外對教師話語的不同方面所做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師話語在課堂教學中占很大比例。如Nunan(1990)的調查表明,當教師對他們課堂錄音進行分析后,最令他們吃驚的是他們在課堂上講話的數量。教師話語在提問方面所占的比例尤其之高。
而國內的英語教學多年來一直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話語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中國國情下的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課堂學習是學生外語學習最重要的形式,教師話語在許多外語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最為真實的目標語輸入。
3 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針對存在的種種問題,教師應當轉變觀念,真正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落到實處,鼓勵、幫助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交際活動,使他們在有更多的語言輸出的同時也獲得更多的語言輸入,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真實的語言氛圍和環境,在教學中更好地改進教師話語,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二語習得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3.1 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
教師要有現代教育理念,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各種英語教學的改革途徑。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將課堂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既注意語言知識又注重語言應用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不等同于過分追求形式上的學習者參與,壓縮教師話語的數量,而應該根據學習者群體和個體的差異,采取相應的對策。教師話語應更重視質量,而不是簡單的數量上的加減。
3.2 提高教師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
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革對英語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應該通過職業培訓和自學等多種途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師話語理論等相關理論水平和英語口語水平、語言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盡量多給學習者提供準確、流利的語言輸入,促進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同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3.3 合理利用教師話語,降低情感障礙
要促進教學內容的交流,教師必須把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放在與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考慮,創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習者從中獲得交流愉悅和自我肯定的滿足,在這種環境里學生才有信心去嘗試目的語和面對錯誤。活躍的課堂氣氛能使人大腦神經放松,并且最終能喚起參與者的興趣,從而降低學習中的情感障礙,更好的習得語言,因而實行低情感障礙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3.4 提高課堂中的提問技巧
外語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要求師生在課堂上互動配合,共同完成語言交際活動和教學過程,合理提問則是促進師生雙邊活動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在上課前做好詳細的提問計劃,明確提問重點,做到上課時有的放矢。教師應在課堂內提出各種水平的問題,問題應適合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問題太難,學習者會知難而退;問題太簡單,學習者會不屑回答。
3.5 及時反饋,正確對待學生錯誤
及時、恰當的反饋可以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參與課堂互動的欲望。學習者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做出積極的反饋,應該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加學習者的信心,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教師對待學生錯誤應該采取一種寬容的態度,但不是說教師可以忽略學生的錯誤。是否糾錯、何時糾錯或怎樣糾錯取決于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這也需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
參考文獻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 man.1985.
[2]Nunan,D.Introducing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Penguin English.1991.
[3]吳宗杰.教師知識與課程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張媛(1990—),女,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 2013級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研究方向為英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