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摘 要:中國和美國在社會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強調集體主義,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強調個人主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中美兩國逐漸形成了各自特色。本文重點在于比較中美兩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的異同點,得出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革的借鑒意見。
關鍵詞: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
1 關于課程與內容的定義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所謂事物的內容是指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灌輸必然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基礎,實施育人過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展開,也離不開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依托。因此,課程與內容的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概念。本文首先提出兩個概念的比較,以便于更好的分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避免產生歧義。
2 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思想教育是先導,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點,心理教育是基礎,法制紀律教育是保證”。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及方法論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引導人們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和理解,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價值理念支撐。政治教育是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一定階級和社會依據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規范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信念等,實質上是為培養社會成員的政治信仰。道德教育涵蓋較廣的范圍包括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識,樹立道德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反對極端個人主義等。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有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性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受教育者健康水平,幫組他們全面和諧發展。
2004年中共中央以16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根據中央16號文件的精神,中宣部和教育部于同年12月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革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5年1月批準了這個《意見》。《意見》將“兩課”即馬列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更名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并對具體的課程內容作了新的調整,確定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體課程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與政策”。
此次調整后,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變為四門。原“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整合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原“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整合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原“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則整合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調整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增開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
3 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美國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教育。美國將《獨立宣言》作為價值觀念教育的理論依據,而價值觀念的教育時刻浸透著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就是個人主義因此美國公民承認個人主義就是個人前途。美國非常重視歷史觀教育,在大學里每個學生都必須要修一門歷史課,如美國政治制度史、美國外交發展史等等,歷史觀教育的普及也是為了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民族自豪感。公民教育是從18世紀末建國之初開始,一直在美國備受重視,從建國時期公民教育的內容是以《獨立宣言》為根據,將《獨立宣言》中的三大原則,即“一切人生而平等”,“政府的權利由被統治者而來”“人民有權重新建立政府”作為這一時期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到統一擴張時期公民教育內容的改變,可以看出美國的公民教育史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3]。
美國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人文科學課中的道德教育和社會科學中的道德教育,美國高等學校的道德教育,從課程內容來看,強調一體化核心課程。心理教育一直都是美國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現實意義上,心里健康教育教育起源于美國,在美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美國高校在招收新生時,也把心理因素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美國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大學生健康、快樂的生活、追求幸福與美好,提升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美國高校注重宗教教育,但是宗教教育是作為美國,并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主要內容,在美國只有部分高校開設比較宗教課程。
4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點
1、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都涉及到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內容;2、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是要求受教育者的政治觀念和道德品質符合統治者的要求,培養有益于社會的人;3、兩國高校都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重視愛國主義教育;4、兩國都重視道德教育,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道德風氣。
5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不同點
1、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堅持高度統一,由政府頒布標準,由教育部編輯教材;2、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多樣性的特征,美國一直以來就沒有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材由各州制定,內容多樣化;3、美國注重宗教教育,美國的宗教教育作為一種受憲法保障的教育形式,在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4、相比于中國,美國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美國每所大學里都設有心里咨詢機構,有固定的編制和經費。但在中國高校更加注重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而較為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六、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首先,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高度統一性,這就導致了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的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將純理論和教條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灌輸給學生。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自身和社會的需要,盡量保持教材的“緊密度”,時刻與學生需要相聯系,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接收政治理論知識。
其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永不動搖,基本內容要始終堅持。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毋庸置疑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道德問題不斷出現,其內容還會逐漸增多,在穩定基本內容的同時,我們應當學習借鑒別國的經驗,反省過去突出政治而簡單否定傳統文化的做法,將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之中,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再次,注重形式豐富化,途徑多樣化。課程教學雖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徑,但不宜過分依賴,不必過分強調單獨增設思想政治教育課,要注意在其他課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輕松活潑、自由靈活的開放性是發達國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點,而相比而言,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則顯自我封閉,排斥性強,保守傾向明顯,應建立開放型的模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寬松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形成品質。
最后,借鑒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首先要對心理咨詢師加強考核標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方面,我們應借鑒美國哈佛等一流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不斷拓展服務渠道,組織培訓活動、開展團體研討、建立心理健康圖書館等。使學生在面臨心理困惑時,自己能夠找到問題的依據和解決的辦法,從而有效進行自我保健,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駱郁廷.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及其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2.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2006.
[4]高文書,劉耀京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目標與教育內容比較[J].新余學院學報.2011.12
[5]趙雯.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J].陜西教育·高教,2013年7-8期.
[6]張福珍. 紀曉明.中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比較.江蘇教育,201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