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滿足河南涉外需求的角度來探討大學生英語能力現狀、大學英語教學能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就此提出建設性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涉外需求;外語能力;實證研究
隨著中國越來越廣泛地國際交流合作,英語成為不可缺少的知識和必備的條件。企業對外語人才需求量不斷上升,對員工運用英語進行涉外交流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從滿足河南涉外需求的角度來探討大學生英語能力現狀、大學英語教學能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就此提出建設性的解決辦法。
1 研究內容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許昌學院的英語教師與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對10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①,對323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了“大學英語學習調查”,并用EXEL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師問卷的設計主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條件、教學的側重點,教學理念、教學評價、教學效果及教師意見等方面展開,以了解當前大學英語整體教學情況及存在問題。學生問卷的設計主要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包括外語學習的方法,動機,態度等,回收有效問卷301份,有效率為93%,其中男生119名,女生182名。根據調查反饋的情況,筆者在許昌學院選取了20位大學生作為訪談對象,讓同學們暢談自己的英語學習體會及對英語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另對許昌學院的5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及教師的教學體會。
2 研究結果分析
2.1 對學生調查的結果分析
(1)學習動機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因真正喜歡英語而學習的占29.2%有31.9%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這兩種動機都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但也有38.9%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因為英語是必修課或為了考試,不得不學。這些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效率不會很高。
(2)學習態度
只有24.2%的學生很投入地學習英語,41.5%的學生態度不夠端正也不夠投入。訪談中,許多學生希望自己的英語能達到“各項技能得到綜合發展,能用英語進行流暢交際”的水平,這說明學生在總體上有比較強烈的學習愿望和成就動機,但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不能全身心地進行英語學習。
(3)學生英語學習安排內容情況
只有9.6%的學生能夠自主安排學習內容,且能兼顧語言知識、聽說讀寫等技能及文化的綜合發展,39.2%的學生能偶爾在課外手動查找一些相關的學習內容,但基本局限于閱讀;36.6%的學生學習內容基本由教師安排,且多局限于教材;14.6%的學生平時基本不學,只是考前才臨時復習一點語言知識。對于希望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學習到有趣的或和本專業相關的、和未來工作相關的內容。這說明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英語學習,不能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能力很少得到鍛煉,學習被動,依賴心理強,但普遍希望提高自己在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
(4)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調查顯示學生對學習策略的掌握并不理想。只有9.6%的學生經常有意識地使用有效的聽說讀寫等學習策略,56.1%的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策略,但效果不理想,12.3%的學生要靠老師的提示采用學習策略,而根本就不了解學習策略的學生占22%。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地使用并監控各種學習策略,即使有時候能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切實際,也不能及時、靈活地做出調整。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策略培訓。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有計劃地增加關于學習策略的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并把學習策略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此外,本文通過訪談的方式了解了學生制定英語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以及自主學習的情況。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學習活動中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情況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都只是偶爾監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或根本不監控,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意識到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課前預習、參與課堂活動、課后復習鞏固等情況都不盡人意。很少學生能主動預習教材內容,課后堅持復習鞏固,也不懂得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并及時做出補救。
在對學生的訪談中,多位學生表示雖然知道英語很重要,也很喜歡英語,但是總是提不起來勁頭學習英語,總是感覺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著手學習,也不知道自己學的有什么用,即使學了也不知道自己的英語水平有沒有提高,提高了多少,實踐和應用英語的機會太少了,希望老師在教學中能多讓學生了解一些和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的相關范例和信息。此外,很多學生表示對自己的口語和聽力能力很不自信,很少進行相關的練習,也不知道怎樣進行有效的訓練。
對學生的調查與訪談表明,一方面,學生不懂得學習策略,不會安排自己的英語學習,過度依賴老師和課堂,難以進行自主學習,影響了英語學習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缺乏動機,看不到其在未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學生傳授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工作生活中用到的英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2.2 對教師調查的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有些差異。30%的老師在課堂上注重詞匯講解,30%的老師注重閱讀和篇章結構,另有40%的老師注重言語教學,而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的老師只有10%。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多數教師圍繞教材上的內容展開,并根據情況適當補充內容。對于教材和教學內容是否有助于學習交際興趣的的培養,基本所有老師都認為教材還是較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興趣的,但是在與教師的訪談中,有教師提到,部分教學內容較為陳舊,和學生的生活離得太遠,有些意志力差的同學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還是應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讓學生感到確實對他們有用的內容進行教學比較好。
對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以講解為主的老師占40%,以“教師——學生”對話為主的老師占50%,而以學生自主發現探究為主的老師只占10%。這說明大學英語課堂上還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太大的自由度,問及原因,有老師表示:如果以學生為主,教師很難掌控課堂,也很難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如何采用更為合理,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依然是廣大英語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評價,這10位老師都認為應將學生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考試綜合評定,對于教學評價的形式,有40%的老師認為應由教師評價,50%的教師認為應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為輔,10%的教師認為應該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參半。這說明對于教學評價絕大多數老師都認為應該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但是對于教學評價的具體形式,學生在其中的參與度,教師們還是有一定的分歧。適當的教學評價也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找到最為恰當的教學評價方式。
對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或學生學習效果)的總體印象,70%的教師對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或學生的學習效果總體印象不佳,感到滿意的僅占10%,這足以說明當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亟待增強。
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有些老師認為應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些老師則認為應改革教材和改革教學方法。這說明對于大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學,又要重視教,雙管齊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 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英語能力有待提高;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過少,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單一,和學生的生活及未來可能的工作距離較遠,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涉外企業需要的員工既要有堅實的英語基礎,還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夠用英語流利地表達工作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因此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采取各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要加強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提高外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建設具有復合型知識的外語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 汪小亞 E-Learning 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D] 杭州師范學院,2005
[2]戴曼純,張希春 高校英語教師素質抽樣調查[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
[3]蒙詩茜 實用英語學習策略與應試技巧[M]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馬艷紅,許昌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