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斌 孫慧聰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現狀,從藝術類高校的辦學理念、培養模式、教育計劃、教育思想的改革來改革英語教學,從內部結構的改造來完善英語教學與職業教育的融合,從多學科之間的資源互補以及職業實踐的角度全面搭配來改革英語教學。
關鍵詞:藝術高校;英語教學;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結項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RS-2014-1105
1 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1 英語教學目標不明確
袁芳,鄭滬娥,趙振東在其撰寫的文章中強調了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認為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在探討課程體系改革之前必須明確培養目標的定位。培養目標應根據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而確立,而課程設置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周建社,李艷翎通過走訪了多所藝術類高校師生、領導,搜集、整理了相關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招生簡章及其他相關文件,對比了職業教育之間培養目標的差異,認為目前我國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的培養規格沒有完全符合社會對于藝術生職業需求,因此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的定位應建立在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很多高校對有關英語教學的專項研究更少,缺乏系統性的改革目標,并沒有形成成熟、全面的科學研究體系。
1.2 職業教育能力不足
王斌通過列舉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學改革的措施,認為知識的獲取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藝術類高校教學比較欠缺的。他建議應該重視知識獲取能力的培養,比如,加強藝術類學生職業技能的深度和廣度;重視職業教育對文獻檢索知識的掌握,學會檢索工具;注重科學研究方法的教學等。
1.3 英語教學與職業教育脫節,就業困難
王琦,許艷麗撰寫的《藝術類高校就業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當前藝術類高校就業困難的原因,文章認為要解決當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應該首先提高職業教育的培養質量;完善施專業教學就業機制以及加強職業指導。朱春香、徐向農、岳鋒利指出當前藝術類院校就業存在期望值過高,就業流向不合理,用人單位與學生供求比例失衡,就業市場不健全等問題。
2.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與職業教育相融合分析
2.1 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隊伍管理是整個隊伍提高的直接行為,管理教師最主要是思想培養,幫助教師樹立社會主義新思想,正確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和人生觀,加強教師在教書育人上的職業道德修養,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職業道德是指在工作崗位堅守的素養,如愛崗敬業,愛崗敬業主要是指愛事業、擔責任和敬業精神。在這方面,藝術類高校外語協會和職業及恩呢該培訓中心應考核教師,每年組織教師培訓,如進行相關的《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育法》等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嚴禁打罵體罰學員,與學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2 擴大英語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施行主體范圍
藝術素養培養的內容是藝術素養培養的靈魂和核心。以知識體系與學科分類的方法可以將素養培養內容分為藝術素養培養、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等內容。這些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藝術素養培養的內容體系,對于實現高校藝術素養培養的目標和任務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筆者認為,對于當前學生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應該發揮高校的各種“人力資源”,擴大英語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施行主體范圍。除了英語教育理論課的老師以外,英語教師隊伍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第二種是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師,雖然說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師不一定有英語教育理論課的教師那樣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是當網絡與英語教育課聯系起來的時候,計算機老師的作用就擺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因為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他們在向學生傳授專門知識的同時,如果能夠將學生藝術素養培養聯系起來的話,那么就會有利于克服學生藝術素養培養一直處于低水平運作狀態。
2.3 加強教師語言表達和與學員的溝通能力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課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示范教學還要語言教學,在教學中語言教學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較強。英語教學過程中技術練習與語言講解是同步的,一個好的教師在教學中能簡單、清晰的對動作技術進行講解分析,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也易學易懂。一堂課組織的好不好不僅有關組織能力更多的是教師的語言組織,這堂課學員的氛圍高,學員上課積極性強都與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有直接關聯,加強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必不可少。教師在上課時面對的主要是學員,教師與學員的溝通必不可少,了解每一個學員的心態是教師教學必須掌握。教師與學員溝通的好,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利于教師的親和度,有利于每個學員的發展。教師與學員的溝通,增加了學員與教師的情感交流,促進了感情關心,有利于加強英語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使學員感受服務快樂學習。
2.4 建立“外職業、內專業”的管理體系
藝術類高校教育改革是各個方面的事情,不僅是改革某一方面的而是整個內部的改革。英語教育作為藝術類職業教育的延伸,管理不完善,預期的教育成果很難實現。既然是新事物管理上不能靠老式的管理手段進行管理,它不適合現在藝術類職業教育的發展,要在借鑒舊式的管理手段與方法上進行創新,把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賦予自己特色的教育路線上來。跟隨時代運用現代科學切實到英語教育中來,把英語教育這一復雜的組織進行科學化,運用現在制度對藝術類學生進行法制化教育,使教育培訓管理科學化和法制化。學習其他高校教學管理經驗,總結出適合融合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性方法,建立對外可以專業獨立,對內能夠貧血兼優的教學目標。對教育工作者實行嚴格招聘制度、分工明確制度、考勤遲退制度和優先獎勵制度等。
2.5 增強情感機制
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手段多樣,在當今高校教育最主要的是情感教育,怎樣才能教育出更多優秀的學生,不單單是靠獎學金制度就能留住,很大程度上人的情感比金錢基礎更重要,心理學家對人的研究,成功人士不但智商高,更懂的發展情商。情感是人進行行為的基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情感往往影響人的選擇方式,這就要請在教學中要重視情感管理。教師在英語與專業教育中應以工作管理與情感管理相互結合,在情感管理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交流充分顯現,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互信、彼此尊重和關心生活等,學生認可教師的教學和工作態度,教師的情感也會反應給學生,并最終為高校的教育事業服務。
3 結語
綜上所述,專家、學者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對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為全國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因此,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完善英語教育模式、提高職業教學質量是當前我國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發展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郭晶晶.基于人才市場視域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與企業. 2013(20)
[2] 凌紅.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困境與改革[J].科技與企業. 2013(20)
[3] 姚春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3(19)
[4] 楊嵐.人文教育:高職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主題[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3(10)
作者簡介
孫惠斌(1981-),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孫慧聰(1980-),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英美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