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輝
"
有一個寒冬我和一位導演朋友吃肥牛火鍋,即我們廣東佬慣說的“吃火鍋”,他剛從紐約回港,坐頭等艙,免不了暢論飛機內的豪華待遇。我問他,頭等艙,多少錢。他舉起兩根指頭。
“兩萬港幣?有這么便宜?是鳥不生蛋國家的航空公司嗎?小心他們沒錢維修飛機,飛到半空,突然解體,四分五裂!”我愛調侃,近五十歲了,仍改不了這壞習慣。
導演搖頭笑道:“你這個鄉巴佬!不是兩萬,是二十萬!”
我的天,二十萬!來回紐約的頭等艙竟然索價二十萬港幣,等于一位辦公室文員一年的工資啊!太奢侈了吧?
我沒搭過頭等艙,更沒坐過私人飛機。倒有一回,跟一位女明星在半島酒店喝下午茶,談及我將從香港到臺灣,她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好啊,我把私人飛機借給你用,別客氣,可是,汽油費,請你自理!”
“汽油費需要多少錢?”我問。
她眨一下眼睛,又是半認真半開玩笑地答道:“不貴,大概五十萬港幣!”
媽媽咪呀,五十萬,我不如游泳到臺灣好了,寧可被大海淹沒,寧可被鯊魚咬死。
這輩子最奢侈的一趟旅行應算是搭乘有“空中巨無霸”之稱的A380飛機從香港前往肯尼亞。
旅程是順利的,其實應該是比順利更順利,我是鄉巴佬出城,首回搭乘A380,商務艙的座位空間寬敞得可以讓我把五本書放在身邊,讀是不可能讀完的,但有書在旁,總覺踏實。然而真正讓我坐得歡天喜地的理由是那個小酒吧,有兩排小沙發,有一張小酒臺,加上大大的電視屏幕,簡直可以在這里緩步跑或耍太極。
在這樣的舒適氣氛下,十個鐘頭的航程轉眼即過,睡醒后吃完一頓鮭魚早餐,還真有點不愿意下機呢,我從來不曾如此依戀天空。
但在杜拜機場商務貴賓室的體驗卻完全相反。本來可以是很好的,空間亦是大大的,有好幾個餐飲區,有好幾個躺睡區,有異常充足的飲料和食物,連洗浴區都有兩三個,只要不會人滿為患,感覺肯定非常良好。可惜偏偏人滿為患,杜拜是歐亞旅途的中轉大站,尤其清晨六七點之際,各路英雄都來了,一堆人擠在貴賓室,喧鬧之情幾乎可比灣仔紅塵。舉個例子:我肚子痛,排隊上廁所,竟然等候了整整二十五分鐘。去完廁所,想躺睡一下,也要等候一個鐘頭才如獲至寶地得到一張空長椅。
而也在半睡半醒之間我想到了一個結論:搭經濟艙,你通常要臉帶笑容,把來去匆匆的空中小姐攔截下來,對她說“我想要一杯水”或“我需要一條毛毯”。搭商務艙,則剛好相反,空中小姐幾乎每隔十五分鐘便帶著笑容趨前,半蹲著身子問你“先生想喝點酒嗎?”或“先生還需要一點什么嗎?”主客易位,勢態顯明。
而頭等艙,聽說,空中小姐的確特別高挑特別漂亮。但這只是聽說,有待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