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著作權集體管理指代表著作權人的集體組織,授權不同的使用人適用該組織成員的作品,并收取報酬分發給著作權人的行為。有作品就有傳播,有傳播就有使用,有使用就有爭議,有爭議就會發生權利保護問題。從世界范圍實踐來看,著作權的集體管理應該是最的有效的保護系統。
關鍵詞:著作權保護;現狀;改進方向
1 我國現狀
1991年《著作權法》公布,中國著作權制度建立,給了音樂人創建自己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機會。在老音樂家們的推動下,經過國家版權局的支持和允許,1992,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成立。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以實現在中國全面發展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2 完善方向
2.1 立法與著作權集體管理
立法上可以借助登記制度來解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及其管理工作應當向統一的組織登記注冊,登記機構進行注冊信息管理,并刊登在官方雜志和網絡上,供著作權人和使用人免費查詢,他們根據公布的信息就可以很輕松地得到許可。
與著作權集體管理相關的立法活動在我國主要有三次。1990年《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為我國著作權管理制度的產生打下了基礎;2001年《著作權法》全面修訂,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地位和管理的權利;2004年《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闡明了中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建立提供了有序、健康發展的途徑。
2.2 司法實踐與著作權集體管理
2003年初開始,北京東安集團長安商場大量播放由音著協管理的音樂作品。2003年4月,音著協向商場發出律師函,要求協商解決遭拒。2003年10月,音著協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商場停止侵權行為并索賠215900元。原告向法院提交了隨機在被告的商場錄取的經過公證的播放音樂的證據。此案最后在法院調解下結案。音著協有權代表著作權人向侵權人追究侵權責任嗎?根據《著作權法》第八條,經著作權人授權后,音著協能夠以本人名義提起侵權訴訟,要求賠償。
著作權集體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維權,維權的重要手段就是訴訟,通過司法判決不僅可以為著作權人主張權益,而且可以宣示著作權人的權利,對使用者有以案說法的教育作用,對社會大眾則有普法的意義。正因為司法保護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完善極為重要,所以我們更應著眼于司法實踐與著作權集體管理的相適度,擴大其正面作用。
2.3 行政保護與著作權集體管理
在版權保護系統中,主要有兩種保護模式,一是司法保護,二是行政保護。著作權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是中國著作權行政保護的重要內容。由于著作權屬于民事權利范疇,國際上利用政府的行政權力執法的國家較為少見。但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運用行政權力查處侵權盜版行為則比較普遍。因此,行政保護是我國著作權保護的特色。
1.保護作者利益,提高作者創作的積極性
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是基于大量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智力成果艱苦的智力活動后形成的,是腦力勞動的結晶,是一種資產。著作權管理部門通過對著作權侵權活動進行查處并予以處罰,加大對侵犯版權行為的懲罰力度,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
2.協調作者利益與公共利益間的關系
對著作權加以保護,雖然保障了作者的權益,但也有可能造成作者對優秀作品的壟斷。我國著作權法重視作者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協調,重視對作者權利的保護,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限制。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通過保障這些規定的落實,來平衡作者與公眾間的利益.
3.促使我國著作權法與國際發展趨勢相協調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擁有自己的著作權法,但由于著作權的地域性,各國有關著作權保護的規定不盡相同。因此,有必要加強國際著作權方面的協調,促使各國著作權發展水平的平衡。國家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通過開展相關工作,參加國際會議等方式,促進我國著作權法的不斷完善。
2.4 爭議解決機制的建立
1.關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收費標準的爭議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制定的收費標準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作品使用者的,而是針對同一行業或同一類別的作品使用者。此種情況應通過行業協會等能夠代表一類作品使用者的組織來啟動爭議解決機制。而個別作品使用者的特殊情況,主要應通過與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協商來調整適用,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對類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爭議
在我國進行類似著作權集體管理的組織最可能集中于一些商業實體。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本來只有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實現的權利管理,現代商業實體依靠資本和技術同樣也可以實現。由于商業實體以營利為目的,難以避免出現惡意競爭和損害著作權人利益的情況發生,因此在我國是不被認可,不受保護的。
3.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間的爭議
“兩個或兩個以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就同一使用方式向統一使用者收取使用費,可以事先協商確定由其中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統一收取”。根據這一規定,如果兩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未能達成共識,這將引發爭議。在沒有爭議解決機制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是沒有制度保證的。
3 結語
作為著作權利用和保護的半壁江山,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堅持寬容的立場,以滿足不同的作品使用方式對多元權利管理模式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春田,主編.《知識產權法》
[2]盧海君.“論市場導向的著作權集體管理”
[3]羅向京,著.《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發展與變異》
[4]楊東鍇 朱嚴政,著.《著作權集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