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良
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和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蘭考視察,郭庚茂書記更是七次到蘭考調研。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郭庚茂書記要求我們要“當好改革發展的示范點”。圍繞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郭庚茂書記的具體要求,立足蘭考實際,我們進行了認真思考,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快蘭考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團結帶領政府一班人和全縣人民,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轉變作風,凝心聚力,奮力開創蘭考改革發展新局面,為早日建成地區副中心城市而不懈奮斗。
一、蘭考縣改革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們按照“著力產業集聚,著力城市帶動,著力農民增收,著力擴大開放,著力促進和諧,著力改進作風”的工作思路,開拓進取,務實重干,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2013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9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3.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2.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56元。2014年1~5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7億元。
(一)以發展工業為主導,不斷完善平臺功能,產業集聚態勢更加明顯
高度重視產業聚集區建設,保證水、電、路、氣先通,住房、醫院、學校、超市、通信、環保等公共服務設施及時跟進,目前已形成“七縱五橫”道路網,建成了變電站、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天然氣加氣站和惠民小學、星河中學、中心社區、惠民佳苑公租房、少林大酒店和郵政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設施,有效提升了產業集聚區的綜合承載力。現已入駐企業13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9億元、稅收收入2.9億元。初步形成了高檔家具及木業加工、特種車輛及裝備制造、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重點產業。
(二)以“六城聯創”為載體,促進城區擴容提質,城市拉動作用更加凸顯
高起點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建成區面積達到28.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1.5%。加快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步伐,完成拆遷65萬平方米,建成精品住宅小區26個120萬平方米,“三館兩場”、人民廣場、文化交流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相繼建成。加快推進商務中心區建設,建成了“三縱八橫”道路網,叁合名城、波士頓公館、歐蓓莎市場等7個商貿綜合體項目落戶建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啟動建設新型社區25個,累計建新房1.4萬套,入住2400余戶,拆除舊房1700余戶;同步完善道路、供排水、景觀廣場等設施,農民居住環境大為改觀。
(三)以農民增收為目的,著力調整農業結構,農業經濟基礎更加牢固
狠抓糧食核心區建設,建成小麥良種繁育基地20萬畝、高標準糧田18萬畝,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7%,糧食總產實現“十連增”。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連續13年榮獲河南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16.7萬畝,發展日光溫室8000座、食用菌大棚4000座、蓮藕2萬畝、小雜果7.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1.6%,畜牧業產值達到20.5億元,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52家。
(四)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對外開放勢頭更加強勁
注重發揮招商引資“一舉求多效”的功能,成立了19個招商組團,依托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積極開展鏈條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親情招商,成功引進了高檔家具產業園、弘華產業園、禾豐牧業等一大批項目。2013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6個,引進縣外資金50.5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583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25萬美元。
(五)以促進和諧為目標,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民生改善成效更加顯著
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2013年本科上線率達到44.4%;全縣有線電視總用戶數達14萬,入戶率達到77%;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農合參合率達99.9%,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5%;高度重視平安建設和信訪穩定,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二、制約蘭考縣改革發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蘭考發展很快、態勢很好,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2013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排第67位,比2012年上升5個位次,較2008年躍升了33個位次,在全省108個縣(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綜合排序第12位,在全省10個直管縣(市)中排第5位。但是,冷靜、客觀、全面分析蘭考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趨勢,蘭考縣域經濟是低起點上的高增長、是后位次的快進步。比如GDP總量、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化率、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在全省特別是在10個直管縣(市)中明顯靠后;與周邊的長垣、民權、中牟、通許等幾個縣相比,工業化水平、主導產業發展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明顯不在一個重量級;從全省縣域經濟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強勁態勢上看,從蘭考現有工業、農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基礎上看,實現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大幅躍升后勁不足。
制約蘭考加快發展的主要癥結,一是工業化水平不高,發展支撐不強。表現為:支柱產業規模不大,市場占有率不高,缺乏龍頭骨干企業支撐,缺少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只有6個),更沒有國家級名牌產品。全縣271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只有55家大中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僅有16家,尚無1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入駐產業集聚區的130家企業相互之間關聯度不高,產業鏈條短,支撐力不強;高新技術企業少,多數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增加值比重僅為2%,工業結構不優;企業科研和創新投入偏低,2013年蘭考縣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僅占生產總值的0.08%,遠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弱,多數處于產業低端。
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缺乏龍頭帶動。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淤積嚴重,農田灌溉保障能力、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高標準糧田面積比例偏小。農業結構不優,高效農業規模偏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個頭小、層次低、帶動能力弱,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有5家,近90%的農戶還處于無組織的一家一戶小生產小經營階段;土地流轉規模不大、步伐不快,全縣流轉面積僅占耕地總面積的14%,農業生產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農民增收致富缺乏產業支撐。
三是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滯后。跳出蘭考看,三產服務業發展總體滯后,專業批發市場發育不充分,房地產市場起步晚,城市生活性服務業和農村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低;從蘭考自身看,三產結構也不合理,商貿流通、交通運輸、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占比較大(48%),且規模小、檔次低,而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規模較小,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2.6%。特色文化旅游沒有形成產業鏈,沒有把以焦裕祿精神為主的紅色文化和東壩頭黃河文化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2013年蘭考縣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13億元,占GDP的比重僅為7.6%,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強。
四是招商引資水平不高,產業集聚區吸納力不強。產業布局不合理,除3個重點產業外,產業集聚區內還布局有14家化工企業,年規模工業總產值20億元,甚至超過了作為重點產業發展的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目前入駐產業集聚區企業數量不足全縣企業總數的8%,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25家重點企業中,只有14家落戶于產業集聚區。企業普遍規模小、主導作用不突出。三大重點產業中,目前僅家具制造及木業加工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另外兩個產業加起來僅65億元,具有蘭考特色的民族樂器產業年產值僅為5.7億元。重點產業鏈條短,上下游關聯度不高,協作配套不到位,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力不強,缺乏對配套產業、關聯項目的吸引力。
五是城鎮化率偏低,城鎮與鄉村沒有貫通、新型城鎮化進程緩慢。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不完善,縣城建成區面積只有28.5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不到20萬,與其他省直管縣(市)相比規模偏小,承載能力有限,輻射帶動作用不足,與地區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差距較大。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城鎮化質量系數偏低,2013年蘭考縣的城鎮化質量系數僅為47.6%,城鎮化率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3個百分點。中心鎮規劃建設滯后,綜合承載能力低,人口集聚能力不強(多數不足5000人),16個鄉鎮只有5個建制鎮。鄉村居民點布局松散零亂,缺少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普遍不配套,農村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差,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
六是干部服務推動改革發展不到位,擔當意識不強、務實作風不足、奉獻精神不夠。從主觀上分析,干部思想僵化、觀念保守,安于現狀、墨守成規,缺乏敢闖、敢試、敢冒的精神,習慣于當“裁判員”、不善于當“運動員”,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不足。與加快蘭考發展的高標準要求相比,干部在思想觀念、發展理念、能力素質、工作作風、精神狀態上還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發展市場經濟的眼界、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服務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的韌勁、干事業的拼勁、“吃螃蟹”的闖勁、抓落實的狠勁與加快發展的艱巨任務不相適應。
三、加快蘭考縣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
按照郭庚茂書記提出的“蘭考要審視、完善、提升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深入研究自身經濟發展的成長點、拖累點、關鍵點和制高點”的要求,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四個核心點”,集中發力,以點帶面,努力開創加快蘭考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一)要加快培育成長點
目前,蘭考縣三大重點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是蘭考縣經濟發展的主要成長點。具體來說,家具制造及木業加工產業是蘭考縣的傳統優勢產業,具有較好發展條件和基礎:一是林木資源豐富。全縣共有林地面積27萬畝,林木蓄積量280萬立方米,其中桐木蓄積量80萬立方米。蘭考泡桐木質疏松、透氣、透音,是制作樂器發音板和高端家具的優質材料,國內民族樂器所用桐木音板70%以上產自蘭考。二是勞動力優勢突出。蘭考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全縣家具制造及木業加工從業人員達到6.5萬人,個體加工戶達到5000余戶,擁有一大批熟練技術工人。三是產業基礎較好。全縣家具制造及木業加工企業564家,木材加工專業村28個,初步形成了泡桐—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和民族樂器產業鏈。當前制約該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生產工藝和裝備落后,產品單一,多數處于產業鏈低端環節,創新能力和品牌培育不足。需要我們在加快改造提升龍頭骨干企業、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增強產業競爭力上下功夫、求突破。
蘭考的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產業是蘭考縣發展起步較早的產業,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一是市場定位準。走差異化發展路線,主導產品定位于適應農村道路和施工條件的中小噸位汽車起重機,產品價格較低,適用性較強,在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市場具有較強優勢。二是產業基礎好。經過20余年發展,具備了汽車起重裝備的組裝總成能力和鑄造、液壓、結構件等配套產品生產能力,形成了16噸以下汽車起重機和隨車起重機兩大主導產品系列。三是發展潛力大。蘭考縣交通便利,物流輸送成本低,產品輻射半徑大,特別是周邊地區擁有長垣起重、開封基礎件、封丘起重、山東菏澤機電裝備、濟寧專用車等特色產業集群,區域協作、產業配套條件較好。目前,全縣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到31家,其中工程起重機10家、配套企業8家,初步形成了以飛龍重工、新源重工和神力機械等整機企業為龍頭,宏源液壓等關聯企業集聚發展的特種車輛產業集群。目前制約該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除飛龍重工外多數企業沒有生產資質,只能貼牌生產,低端產品多,企業利潤率較低。目前,飛龍公司正在申報“登高平臺消防車生產資質”,如獲批實施,將會有力提升機械制造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蘭考的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和潛力:一是具有一定的農副產品加工基礎。擁有神人助面粉、益康食品、曉鳴禽業等骨干企業,已形成年加工面粉35萬噸、食用油1萬噸的能力。二是具有較大的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發展擴大精深加工的潛力。蘭考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糧食、油料年產量分別達到50萬噸、7萬噸,生豬、家禽存欄量分別為41萬頭和4.4億只,均超過全省縣域平均水平。三是具有做大的市場空間。蘭考縣周邊開封、商丘、新鄉以及山東菏澤人口接近4600萬,食品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但缺乏優勢突出、規模較大的食品生產基地。制約該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粗加工多、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少,產業檔次和產品附加值偏低。需要我們加快培育壯大龍頭深加工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搶占區域市場。
(二)要著力轉化拖累點
制約蘭考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拖累點主要有:一是龍頭企業“少、小、散、弱、低”。“少”就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工業骨干企業少;“小”就是企業個頭小、規模小;“散”就是企業布局分散,各自為戰,集聚度不高;“弱”就是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低”就是產業發展層次低、產品檔次低。二是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瓶頸制約突出。資金的制約點主要是中小企業發展融資難,合作社、專業大戶發展規模種養殖業融資難,吸納縣外資金、銀行資金投入產業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渠道沒有充分打開。人才的制約點主要是企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高新技術人才引不進、留不住;新型職業農民、實用技術人才和中高級技工人才總量少、儲備少。由于缺乏計劃經濟時代的工業積累,發展工業的人才相對短缺;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由于缺乏職業技能,沒有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三是城鄉規劃滯后。城市總體規劃、村鎮體系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滯后,沒有形成完整配套的規劃體系,城市規劃、鄉村建設規劃與交通、電力、水利、生態環保等專項規劃不銜接、不配套。針對這些拖累點,需要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加快轉化、促進發展。
(三)要突出抓好關鍵點
著眼破解“工業無主導”“農業無龍頭”“三產規模小”“產業集聚區特色不突出”“新型城鎮化滯后”問題,緊緊抓住關系縣域經濟發展全局的幾個關鍵點,就是產業抓集群、工業抓主導、農業抓龍頭、土地抓流轉、三產抓市場、開放抓招商。特別是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在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專業招商上尋求新突破,力爭成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把新型城鎮化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舉措,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實施建立縣域一盤棋的規劃管理和實施體制,構建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新型社區(中心村)四級城鎮體系,加快人口集聚,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要全力搶占制高點
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以天民種業為龍頭,打造20萬畝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基地,搶占優質小麥良種產業化的制高點;以晉開農牧奶一體化項目為依托,建設2.7萬頭綠色奶牛養殖基地,搶占生態農業發展的制高點;以飛龍重工、三環木業、中州樂器、上海牡丹樂器為帶動,加快特種車輛制造和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搶占現代產業體系的制高點;以發展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為重點,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搶占自主創新制高點。扶持引導龍頭企業建設科技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加大科技創新、科技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型、創新型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著力引進一批醫藥制造、高端設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技術密集、高附加值企業。搶占政策體制制高點,充分發揮省直管縣優勢,進一步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建立責權一致、分工合理、規范有序、務實高效的運行機制。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先行先試,重點在土地確權、土地流轉、產權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上尋求新突破。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先行先試,著重在城鄉產業相互融合、基礎設施統一共享、公共服務均等同質、體制機制融合一體、城鄉差距基本消失、城鄉社會協調共生上先行一步,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作者系蘭考縣人民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