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媛媛
摘 要:自物理主義學說興起以來,不乏反對者。而且不得不提杰克遜的“黑白瑪麗論證”和內格爾的“蝙蝠論證”。那么,二者各自包含什么內容,二者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不同之處,以及這些思考對知識論證的發展有何指導意義,將對這些問題做出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黑白瑪麗論證;蝙蝠論證;比較;思考
中圖分類號:B5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1-0038-02
一、黑白瑪麗論證及其內容
知識論證最初由杰克遜提出,以黑白瑪麗論證為代表。知識論證,即關于“知識”的論證,其矛頭是物理主義思想。物理主義認為,我們所擁有的知識是完善的,可以認識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知識論證就是針對物理主義的觀點做出反擊。本文中知識論證主要以杰克遜的黑白瑪麗論證為代表。
論證的主要內容是:假設有一個人名叫瑪麗,生來就被限制在只有黑白兩色的屋子里。她從未出過這個房間,只能通過黑白兩色的書籍和電視學習知識、與外界溝通,假設她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科學家,最終學習到了物理世界的一切知識和規則,即物理主義宣稱的完備的知識。那么,瑪麗的知識真的涵蓋一切嗎?物理主義的觀點完備嗎?
為回答以上問題,思想實驗在繼續。假設瑪麗有一天離開了那個只有黑白兩色的屋子,看到了五光十色的世界,她有什么反應,她是否感受到了用自己的物理知識解釋不了的新現象?答案是明確的,她的確發現了新東西,如“看到紅色是什么樣的”這些關于顏色經驗的現象特征、內容等。物理主義宣稱的物理知識的完備性在此得到了有力的反駁。因此,物理主義是有遺漏的。
需注意的是,杰克遜為此論證設定了一個前提,要求瑪麗在屋子里不能推算出某一經驗是這樣的一個經驗,即當看到一個熟西紅柿時經歷的經驗。因為如果她可以成功地在兩種經驗間進行推算,其效果就相當于瑪麗離開了房間。
1986年,杰克遜對論證提出一種方便而又精確的表達方式:
(1)瑪麗(被放出前)知道其他人所知道的一切物理知識;
(2)瑪麗(放出后)不知道其他人所知道的一切知識;
(3)物理主義遺漏了某些知識[1]。
總之,其思想的核心之處是認為瑪麗不能從學到的物理知識中先驗地推導出現像知識,物理主義不完全正確。
二、蝙蝠論證之內容與論證
蝙蝠論證是內格爾主要針對物理主義的不完備提出,也是一種為區分現象知識與物理知識而進行的論證,主要通過主觀視角和客觀視角進行論證的。其主要內容是:假設蝙蝠具有經驗,即存在著“蝙蝠是什么樣的”的經驗[2]。我們承認,即使沒有任何哲學反思的幫助,任何一個人只要和一只蝙蝠一起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生活上一段時間,都會知道其生活方式是怎樣的。但是,知道其生活方式并不能幫助我們知道成為一只蝙蝠是怎樣的。大多數的蝙蝠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主要通過聲納進行。但是,蝙蝠的聲納,作為一種感知形式,其作用與我們所有的任何器官都不一樣,我們無法想象它在主觀上和我們所能經驗到的東西有相似之處。因此,設想作為一只蝙蝠是怎樣的顯得困難重重。由此,我們認為,任何從我們自己的情況為出發點來推論蝙蝠的經驗是有問題的。我們自己的經驗為我們提供的想象空間是非常有限的。試想某人手上有類似于蝙蝠的蹼,可以飛行;試想某人視力很差,通過高頻率聲音信號的反射這一機能感知周圍世界;試想……但是,這些告訴我們的都只是若我的行為像蝙蝠,對“我”來說是怎樣的,而不是成為一只蝙蝠是怎樣的。這樣的問題不僅存在于這個事例中,它同樣存在于其他有經驗的動物和人之中。
三、黑白瑪麗論證與蝙蝠論證之異同
(一)黑白瑪麗論證與蝙蝠論證之同
黑白瑪麗論證和蝙蝠論證作為兩個不同的思想實驗,目標一致,即反對物理主義,并對心身問題的解決起推動作用。黑白瑪麗論證通過瑪麗這個精通物理一切知識的科學家,但難以解釋自己從未見過的某些現象這一事實,說明物理主義是錯誤的,并推動心身問題的討論進入21世紀。蝙蝠論證也通過論證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從蝙蝠的立場出發,知道成為一只蝙蝠是怎樣的,顯示了有些主觀的觀點是我們不能把握、物理知識難以說明的,這為心身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材料。而且,其中某一論證的出現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另外一種論證。事實上二者因為一些相同的原因會引起一些相似的直覺。查默斯就認為,“知識論證僅僅是更加普遍的‘成為X是怎樣的論證的形式之一[3]。”
從表現形式來看,二者都不是通過科學實驗、論證等有一定的理論支撐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借助于思想實驗。“對于科學中的大多數思想實驗而言,它們仍然是被樂意接受的[4]。”思想實驗提供給我們物理世界的相關信息,而且像具體實驗一樣,也提供有關世界的證據;并用它所提供的證據來建立或懷疑科學論斷,從而具有證據上的重要意義。思想實驗還節約科研成本,簡單易行。但批判思想實驗的人也很多。因為思想實驗畢竟與真正的實驗有巨大的差別,只停留在假設的環節。
從兩種論證的結果來看,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物理主義產生了沖擊,并推動了相關科學的發展。黑白瑪麗論證提出后,對物理主義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物理主義者紛紛為自己辯護,有些物理主義者提出盡管從目前來看,物理主義還不夠完善,但物理主義相信自然界總有一天可以被描述清楚。同時,知識論證做了反擊,提出了更強的版本,即耳聾科學家的論證。也有少數物理主義者肯定知識論證的觀點,并對物理主義進行修正,提出“新潮”唯物主義。蝙蝠論證提出后,涉及了主觀的觀點及經驗的主觀性和特殊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對物理主義來說是一個難題,是否承認其存在地位以及如何解釋這些東西,直接影響著物理主義的發展方向。而且,受內格爾“主觀觀點”的影響,許多人又重新關注“第一人稱觀點”。此外還有一些人甚至提出了主觀主義、神秘主義的結論。總之,兩種思想論證不僅對物理主義的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而且也引發了相關理論和其對立理論的發展。
(二)黑白瑪麗論證與蝙蝠論證之異
首先,單純從兩個論證本身來看,“黑白瑪麗論證”和“蝙蝠論證”相比,前者更加明確、簡潔。前者很明確的指出物理主義是錯誤的,而且其論證就主要圍繞著物理主義的問題展開,針對性強,結論明確。而后者相比之下則稍顯遜色。內格爾更多的是提出了一系列物理主義存在的問題,其論證目標和結論都不夠明確。此外,二人雖然都反對物理主義,但杰克遜的“黑白瑪麗論證”得出的結論是二元論,而內格爾卻得出神秘主義等結論。
第二,學界對二者的態度不盡相同。針對知識論證,其反對聲遠多于支持者。有的學者反對知識論證的大前提,認為假定瑪麗在被釋放前知道一切物理事實是錯的,除非把知道看到紅色是什么樣子這一知識包括進來。此外,有人認為瑪麗在釋放之后獲得的是一種能力。很多人認為知識論證的價值不在于論證本身,而在于由這一論證的提出而引發的一系列正反面的論證。而針對蝙蝠論證則是正面觀點居多,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很多與之相近的理論。受其啟發,許多人重新關注“第一人稱”觀點。然而,學界之所以對二者態度不同,是由于本文中提到的二者的區別之一:即知識論證在論證目標和結論上都比蝙蝠論證更加明確。論證本身及其結論越明確,越容易受到反對者的反駁。
此外,杰克遜自己也認為,兩個論證間有很大區別。主要表現在為二者關心問題的側重點不同。他認為自己的論證更加關心關于經驗的一般屬性的知識,即看到紅色時是怎樣的。蝙蝠論證則更加關心個人的特殊的屬性問題,即成為一只蝙蝠是怎樣的。他還認為,蝙蝠論證僅顯示人類不能想象使用回聲波是怎樣的,這限制了我們的想象,而且這一問題與物理主義的問題無關。而自己的論證和物理主義則是密切相關的。
四、關于“如何推動知識論證的向前發展”的幾點思考
在知識論證與蝙蝠論證的比較中,前者能否正視自己的問題,促進自己的發展,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試圖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思考。
第一,知識論證的反對者頗多。有人認為知識論證錯誤的把know-how和know-that混淆了,有人認為知識論證在區分描述知識和了解知識這二者上是失敗的,還有人認為知識論證忽視了現象性概念的獨特本質等。但杰克遜本人只對少數的反對做出回答,如對“不一致反對”(認為知識論證和副現象論不能同為真)予以反駁,他認為“很多反對都是不值得一提的”[1]。然而,這些反對仍然客觀存在。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想真正使知識論證向前發展,還需要仔細研究反對者的思想,予以反擊。
第二,知識論證和蝙蝠論證一樣,目前還只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但思想實驗不管多么有說服力,仍有所欠缺,很多哲學家還是不相信其科學性。而且,針對知識論證的諸多辯護也很少運用科學知識,更多的在語言上下功夫。因此,知識論證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明確自己主張的基礎上,深入科學領域,尋找科學依據,找到適合自己的證明方式,使自己的思想具有科學性、說服力、可信度。
總之,知識論證和蝙蝠論證都堪稱哲學界的典范,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致力于全面的了解其思想,對之科學的認識,最終為哲學的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Yujin Nagasawa.The Knowledge Argument and Epiphenom-
enalism,Erkenntnis [J].january 2010, 72(1).
[2]托馬斯·內格爾.人的問題,成為一只蝙蝠是什么樣[M].萬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3]Vierkant, Tillmann ,Zombie-Mary and the Blue BananaOn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Knowledge Argument' with the Argument from Modality,GERMANY[J]. Psyche, 2002(10).
[4]高新民.心靈與身體——心靈哲學中的新二元論探微[M].北京: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