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領微心愿·共筑中國夢”活動,是大連市沙河口區“萬名黨員進萬家”活動中的一次集中性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征集群眾“微心愿”,組織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認領“微心愿”,實現“微心愿”系列活動,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架起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探索出一條踐行群眾路線的新途徑。截至目前,全區各級部門(單位)共征集“微心愿”5116個,全區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主動認領“微心愿”2947個,完成2300余個。群眾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了滿足,黨員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黨組織與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
在幫扶對象上突出六大群體,著眼民意民需。沙河口區委著眼“強化志愿服務,體現組織溫暖”的原則,以生活困難黨員群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下崗工人、外來務工人員及隨遷子女等群體為重點對象,以敬老院、集中式居家養老服務站、啟智學校、農民工子弟學校等為重點區域,主動向他們發放“‘微心愿征集表”,收集他們的“微心愿”,主要涉及空巢老人陪護、就業創業信息、子女就學、日常家居服務4方面問題。如為滿足外來務工和困難家庭學齡孩子希望獲得免費的專業課外輔導的心愿,“幫萬家”服務中心與學大教育集團、“悅學悅優”網達成公益合作項目,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個性化網絡課程輔導。
在征集發布上采取多種途徑,力求全面深入。一是廣開言路,集聚“微心愿”。注重深入征集梳理群眾需求,采取走訪慰問、社區公告、設立信箱、網絡互動等方式征集“微心愿”,并將征集到的“微心愿”詳細登記,實現了社區居民和黨員服務供需的“雙向”對接。如星海灣街道采取發放“心愿卡”、在樓道設置“二維碼”等方式征集發布群眾“微心愿”,實現了征集方式的多樣化。二是暢通渠道,廣征“微服務”。街道、社區積極搭建“微心愿”認領平臺,利用LED廣告、宣傳欄、心愿墻等,廣泛發布“微心愿”。同時,社區黨組織在黨員到社區報到時,對黨員的職業、愛好特長等信息進行摸底,梳理出黨員可提供的“微服務”項目,方便居民看“菜單”點服務。如李家街道開展“三曬”活動,要求到社區報到的黨員曬資源、曬特長、曬志愿,以便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在認領服務上整合各方資源,提升服務能力。一是服務力量注重“多樣”。認領“微心愿”活動,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認領和實現“微心愿”。同時,充分調動街道機關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黨員志愿者及在職黨員等各方力量參與活動,營造領導干部帶頭、在職黨員跟進、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全區315個機關、企業黨支部與社區黨組織“結對聯系”,與1000余戶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二是服務方式注重“多元化”。在開展傳統認領服務基礎上,創新開展自主式、組團式服務。自主式服務,就是黨員根據自身特長和服務意向,主動到社區認領“微心愿”,幫助群眾實現心愿。組團式服務,就是對部分有一定難度、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認領的“微心愿”,由與社區對接的機關黨支部及黨員集體認領,或是以“業緣、趣緣”為紐帶,組建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在活動推進上實現跟蹤管理,確保取得實效。一是實時記錄,定期反饋。從活動啟動之初,沙河口區就建立了一套黨員進社區認領“微心愿”的檔案記錄,從認領登記、完成情況、群眾反饋等方面對每位黨員認領“微心愿”的情況進行動態記錄,并要求各社區黨組織公開已被認領的“微心愿”,使黨員服務也能讓群眾全程監督。同時,為有效激發黨員爭當“圓夢使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沙河口區探索建立了黨員志愿服務積分制度,推行了黨員服務“雙向積分”模式:服務有積分,積分享服務。社區將在職黨員完成“微心愿”的情況換算成不同分值,定期向在職黨員單位反饋,激勵在職黨員認真履職,及時踐諾。二是三級管理,確保落實。在區級層面建立區級聯席會議制度,在街道層面和社區層面依托“幫萬家”服務中心和“幫萬家”服務平臺,實行三級管理。對黨員個人無法完成的“微心愿”,由社區、街道“幫萬家”服務平臺和服務中心認領,對社區、街道無法完成的“微心愿”,由區級聯席會議定期“兜底”處理,協調解決,確保“微心愿”條條能落實,件件有反饋。(大連市沙河口區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