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敏,王國美
(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1200)
消毒供應中心(室)是臨床醫療服務的重要保障科室,也是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基礎,其管理水平和質量控制影響著醫療護理質量的高低和患者的安危[1,2]。縣級以下的各類鄉鎮衛生院及民營、個體私營醫療機構存在消毒供應室建筑面積、布局流程、內部設施等不符合國家消毒供應機構標準問題。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是指具備對所在區域內多家醫療機構的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進行集中清洗、消毒、滅菌功能的消毒供應場所[3]。本院根據蕭衛發[2013]71號文件精神,通過實施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建立區域性的消毒供應中心,目前已對11家衛生院及民營醫院的可復用醫療器械進行統一管理。現將實踐體會報告如下。
1.1 建立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 供應中心總面積980 m2,分為去污區、檢查包裝滅菌區、無菌區、生活區。配置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3臺,全自動清洗機4臺,低溫環氧乙烷滅菌器1臺,等離子滅菌器1臺,超聲清洗機1臺,硬式內鏡清洗工作站1套及配套設施。配備工作人員25名,其中護理人員12人、消毒員4人、工人9人。
1.2 設立規范的收發站 收發站有相對獨立的二個區域,分別存放無菌物品和使用后的污染物品。無菌物品要求密閉專柜存放,標識清楚,按失效期先后順序排列,每日清點備用數量。使用無菌物品后做好器械預處理工作,原包布包好,置于污物箱內密閉存放,運送物品時采用密閉式整理箱,整理箱外“潔”“污”標識明確。
1.3 制定可復用器械消毒供應和交接流程
1.3.1 消毒供應流程 采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擴大化的方式,將各合作醫療單位視同為醫院的科室,建立統一的常規器械包,無菌包包裝材料、包內配置的物品、包內外監測卡等均由中心提供。中心根據各衛生院平時無菌物品使用情況,對備用無菌物品的品種和數量提出建議,達成一致后從中心領取備用無菌包,衛生院將使用后器械經簡單的預處理,收集在污染物品整理箱內,須調換時,隨帶清潔密閉整理箱到中心進行一對一調換。使用中可復用器械消毒供應流程見圖1。

圖1 使用中可復用器械消毒供應流程
1.3.2 交接流程 一對一調換,當面清點。衛生院調換人員將使用后物品送到區域消毒中心去污區,與中心接收人員當面清點、交接,中心去污區人員清點物品,根據接收物品品種、數量開具調換單憑證(注明日期、衛生院名稱、無菌包名稱、數量),衛生院調換人員到中心無菌物品發放大廳接包,中心無菌區發放人員核對憑證,發放、登記。
1.4 成本合算 采用全成本核算。以日常使用量最大的包為例進行全成本核算,分耗材支出、器械損耗費、滅菌費用及其他(如人員經費、設備維護費、設備折舊費等)項目,測算到每個包裝單位。各類無菌包均以此為參照。耗材支出按實際使用支出,不能按最小包裝單位測算,以每日處理的消耗或每批次處理的消耗支出再測算到每個包裝單位。測算價格均為采供中心的進貨價格。
2.1 評價方法 檢查無菌物品消毒質量。在實施區域化消毒供應前后,對11家衛生院分別抽查7~10件(包括清創包、拆線包、人流包、放環包等)無菌物品質量。監測內容包括清洗質量、包裝質量、器械質量及滅菌質量。清洗質量: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關節、齒牙應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包裝質量:包裝材料、方法符合標準,滅菌包重量、體積符合要求。器械質量:器械表面及其關節、齒牙處應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功能完好,無損毀。滅菌質量:按標準要求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監測,滅菌參數正常,包外、包內指示卡變色合格[4,5]。統計1家衛生服務中心在區域化消毒供應前后有關消毒供應運營成本。
2.2 結果 開展區域化消毒供應前后無菌物品消毒質量比較見表1。1家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區域化消毒供應服務前年消毒供應運營成本為33萬元,開展區域化消毒供應服務后年消毒供應運營成本為 18 萬元。

表1 開展區域化消毒供應前后無菌物品消毒質量比較
3.1 物品消毒供應質量提高 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按國家衛生行業標準,對鄉鎮醫院、社區服務中心、民營醫院的診療器械、器具及物品進行規范的回收、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監測、儲存發放、運輸交接,每個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構建了規范、高效、嚴密、完善的消毒供應流程,充分應用和發揮追溯系統的功能,對工作質量進行全方位跟蹤監控,以確保復用醫療器械的質量和安全。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優質設備和專業人才,進行專業化、標準化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物品消毒供應質量,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文資料顯示,開展區域化消毒供應服務前后無菌物品消毒質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 消毒供應運營成本降低 現代化消毒供應室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需要,經專業人士測算一級醫院平均一家醫院設備等投入至少100萬元,顯性的年運營成本(人力成本、設備及房屋折舊、材料費、業務費和分攤的公務費等)每年為 49萬元。而基層醫院因消毒物品處理量不大,就會造成設備使用率不高[6]。縣級以下衛生院自建供應室不但首次要投入一筆資金,且每年的運營成本較高,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的實施,整合資源,避免重復建設,避免浪費,即提高了縣醫院消毒設備的使用率,又可降低縣以下醫療機構的消毒運營成本。本文資料顯示,實施區域化消毒供應后衛生院消毒供應運營成本下降。
參考文獻:
[1] 王秀云,常鳳英.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提高工作質量[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5):95.
[2] 朱杏花,鄭翠云,梁金秀.淺談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的方法[J].現代臨床護理,2005,4(4):59-60.
[3] 楊麗嫻,鄭美真.環節質量控制在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08,9(5):49-50.
[4] 衛生部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委員會.WS310.2-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
[5] 衛生部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委員會.WS310.3-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
[6] 林霞.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建設與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