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華偉 張新
摘 要: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加大,在現有研究生培養體系下,研究生課程管理、日常管理和畢業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從研究生的選課、結課、實驗、日常出勤、教室管理、監督體系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能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研究生;管理 在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的情況下,為了保障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水平,各個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下發了眾多管理性的文件,但由于研究生規模增加過快和文件執行中存在的過渡性等問題,使研究生培養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1],本文將從研究生課程管理、日常管理、畢業管理等方面進行闡述。
1.關于研究生課程管理
研究生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后,研究生課程是對其進一步的提升。多數高校對其規定: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畢業需修滿14個學位課學分和13個非學位課學分。但通過調研多個高校,研究生在選課的階段存在著以下問題:
1)選課比較盲目
雖然研究生在網上選課前經過了導師的審核,但所涉及到的課程仍局限在導師所熟悉的課程。同時,所選課程和后來所做的課題往往相關聯不大,就其原因主要是在選課時研究生的畢業課題沒有確定。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生所選的課題往往是熟悉、“容易得高分”、“結課形式是交大作業的”等等。
2)研究生結課形式多樣
有些研究生課程,尤其是非學位課,由于學術型或應用型的特殊要求,需以提交論文或大作業(應用型)的形式結課。但在現有評分體系下,未對其有明確的規定。授課教師在對其評分時往往流于形式,對學生論文的重復性、學術型或準確性缺乏甄別。
3)研究生一級學科實驗評分體系不完善
研究生一級學科實驗是培養研究生的動手實驗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多數學校在開設這一課程時無法做到評分體系的一致。一級學科實驗分為多個項目,學生自主選修。但在研究生管理系統中不能體現這一特征,研究生的一級學科成績仍掛在某一個實驗老師系統下,但成績是由其所修實驗課程的老師共同提供,這個授課老師和學院帶來很大的困惑。有些學校為了解決這一困惑,規定研究生必須修完幾個一個學科實驗項目,再分別對研究生的實驗報告和分數進行甄別,統一判斷該生的課程成績,然后由學院科研秘書統一登陸成績。這一手段暫時解決了實驗評分體系缺失的問題,但仍存在著很大的漏洞,人為因素過大,給學院帶了很大的工作量[2]。
2.關于研究生日常管理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應以研究生自我管理為主,尤其是生活方面。通過調研,本文只針對學生的學業方面進行討論:
1)研究生日常出勤的管理
為了保證研究生的學習時間,應對研究生的出勤給于約束,主要是通過建立研究生點到制度和獎懲體系對其進行管理。在研究生課程、學術講座以及其他活動期間,對研究生進行點到。點到制度是個被動的制度,但現階段它仍有存在的必要。通過它,可為學院提供評判研究生課程成績、學術報告、獎學金等的資料。
2)研究生授課教室的管理
研究生授課教室,尤其是學院自主授課階段的專業課教室,多與其他部門混用。這類教室一般為學校公共教室,且為多媒體教室,可用于研究生上課、學術報告、會議、學生活動等。由于沒有獨立的教室,這給研究生課程帶來了不確定性,時常停課,嚴重時造成有些課程不能按期結課的現象。
3)研究生課程監督管理體系的不完善
針對研究生課程的完整程度,尤其是課時的保障,需要加強管理。通過調研,多數高校對研究生課程的監督管理主要由研究生所在學院的科研副院長、科研秘書和研究生輔導員負責。在管理過程中,經常是科研秘書一邊做規定一邊監督,不能保證監管的分開,無法做到嚴格管理。同時在管理過程中也存在著職責不清等現象。
3.關于研究生畢業管理
為了保障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畢業需滿足學校學位授予的相關規定,主要體現在學位論文的質量、創新學分等方面。研究生學位論文需經過所在學院內部審核、學校抽檢、外審、學位論文答辯等程序,每一階段都存在著淘汰機制。經過調研,研究生在畢業階段存在著論文檢索比例超過30%、小論文未按期見刊、答辯不能通過、材料不全、材料不能提交等問題[3]。
4.結論
針對碩士研究生管理中的若干問題,各個高校都在加強管理,這些問題正在逐漸得到改善,但同時應在源頭上進行管理,即對研究生加強“學業、生活、畢業”等方面的教育,從思想源頭上對其進行教育,進而以學生催進老師,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存在的土壤。
[參考文獻]
[1]郭俊,曾偉.中國研究生管理研究現狀與反思:2000~2010[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4),3:58~63.
[2]胡劍波.芻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嬗變[J].教育教學論壇,2014(03):150~151.
[3]羅格非等.關于在職工程碩士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存在的若干問題的討論[J].科技視界,2013(11):169.
(作者單位: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