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康偉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是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宏觀和微觀之間的重要連接點和交匯處,發展縣域經濟對于轉變發展方式、做大經濟總量、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著力壯大縣域經濟是“8337”發展思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關系著自治區城鄉結構的調整、縣域產業的充實、基層基礎的鞏固、農牧民生活的提高,是富民強區的重要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區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化德縣雖然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卻取得了突出成績。本刊就化德縣縣域經濟發展狀況采訪了中共化德縣委書記霍建忠。
記者: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化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但2013年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化德縣委縣政府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霍建忠:就化德而言,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經濟不僅是經濟崛起的重要支撐,更是轉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所在。2013年,化德縣深入落實“8337”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構筑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的目標定位,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 “三個基地”,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6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78元,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 總體來說,近年來,化德縣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農村經濟穩步推進,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
可以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化德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立足縣情,創造性地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深入破題的結果,是解放思想、“破三論”、“樹三觀”的生動體現。
記者:春節前夕,習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對內蒙古做出了“一個高度評價”、“一個總體要求”、“四個著力的重點任務”、“四字殷切期望”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的主要思路是怎樣的?
霍建忠:我們將把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構筑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發展路徑緊密結合起來,把其中的重要論述和重大觀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確的立場方法和有力的政策舉措,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以“五個結合”為切入點,大力推進“三大基地”建設,打造經濟繁榮的風景線。我們將牢牢把握“五個結合”,立足 “三大基地” 建設,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一是在擴張總量的同時,依托羊駝絨服裝城,大力推進服裝品牌化戰略;二是依托合金循環產業園,大力推進合金產業升級;三是依托吉慶風場,大力推進風光能開發;四是依托服裝、合金等產業基礎,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依托張家口地區及錫盟草原文化,精心培育旅游產業,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只要我們善于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以“三項重點工作”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打造美麗鄉村的風景線。總書記提出的“著力抓好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糧食生產,積極打造現代畜牧業,扎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是自治區、也是化德縣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指針。化德縣積溫低、無霜期短,發展現代農牧業是必然之路。我們將堅持收縮農牧業生產戰線、加強土地流 轉和擴張優勢產業雙向推進,圍繞綠色、生態,大力推廣節水農業、避災農業,積極發展以花卉、苗木為主的高效農業,確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禁牧不禁養,禁牧促產業”,在毫不動搖地抓好禁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生豬、肉雞等規模養殖;在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同時,加快發展林下特禽養殖,在沿公路主干線、退耕還林項目區發展林下特禽養殖觀光產業,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致富。同時,我們將按照“十個全覆蓋”的要求,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農村老百姓。
以“四個重點內容”為切入點,大力推進民生改善,打造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風景線。總書記強調指出,內蒙古的公共服務水平和民生狀況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定要圍繞“四個重點內容”,加大工作力度,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續性。化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是烏蘭察布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風蝕沙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公共服務水平和民生狀況與其他旗縣相比差距更大,進一步保障和改進民生尤為重要。我們將切實擔負起為民富民的政治任務,按照自治區“六大工程”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帶著責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別 是要按照“三到村三到戶”的要求,統籌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三三制”扶貧模式,大力實施開發式、轉移式、保障式扶貧,力爭到2017年,讓全縣3.8萬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同時,我們將著力加強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努力在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體面、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守望相助是習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殷切期望。我們將正確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薄弱的發展基礎,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干部群眾,進一步找準化德工作在全區、全市的定位,摸清化德跨越發展的路徑,以更寬廣的視野用好縣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內部增強動力、向上爭取支持、對外擴大開放上下功夫;同時,我們將把創新觀念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結合起來,著力“破三論”、“樹三觀”、“舉四力”(借外力、強內力、挖潛力、激活力)、“推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強化敢于擔當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維、市場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難點問題,努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為打造祖北疆這道亮麗的風景線做出積極的努力。
記者:化德的發展思路確實非常清晰,與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黨委的總體定位可謂不謀而合。最后,請霍書記簡單概括一下今后一個時期化德縣的發展目標,為其他縣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鑒。
霍建忠:非常感謝你們對于化德縣工作的肯定。過去的成績雖然令人振奮,但化德縣委、政府并沒有安于現狀,深知想要繼續揚帆遠航,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為此,在不久前閉幕的化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化德縣委、政府再次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為縣域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簡單說來,主要目標如下:
一是堅持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園區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抓項目,抓投入,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點打造服裝產業、合金產業、風光能產業、礦產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產業。
二是堅持產業主導,農民增收,著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圍繞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輸出基地”目標,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全面推動現代農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三是堅持統籌發展,城鄉聯動,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西引、南優、北擴、東跨”的發展思路,把城鎮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園林中。
四是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五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切實解決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民生問題,努力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是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宏觀和微觀之間的重要連接點和交匯處,發展縣域經濟對于轉變發展方式、做大經濟總量、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著力壯大縣域經濟是“8337”發展思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關系著自治區城鄉結構的調整、縣域產業的充實、基層基礎的鞏固、農牧民生活的提高,是富民強區的重要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區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化德縣雖然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卻取得了突出成績。本刊就化德縣縣域經濟發展狀況采訪了中共化德縣委書記霍建忠。
記者: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化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但2013年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化德縣委縣政府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霍建忠:就化德而言,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經濟不僅是經濟崛起的重要支撐,更是轉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所在。2013年,化德縣深入落實“8337”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構筑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的目標定位,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 “三個基地”,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6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78元,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 總體來說,近年來,化德縣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農村經濟穩步推進,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
可以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化德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立足縣情,創造性地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深入破題的結果,是解放思想、“破三論”、“樹三觀”的生動體現。
記者:春節前夕,習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對內蒙古做出了“一個高度評價”、“一個總體要求”、“四個著力的重點任務”、“四字殷切期望”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的主要思路是怎樣的?
霍建忠:我們將把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構筑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發展路徑緊密結合起來,把其中的重要論述和重大觀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確的立場方法和有力的政策舉措,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以“五個結合”為切入點,大力推進“三大基地”建設,打造經濟繁榮的風景線。我們將牢牢把握“五個結合”,立足 “三大基地” 建設,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一是在擴張總量的同時,依托羊駝絨服裝城,大力推進服裝品牌化戰略;二是依托合金循環產業園,大力推進合金產業升級;三是依托吉慶風場,大力推進風光能開發;四是依托服裝、合金等產業基礎,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依托張家口地區及錫盟草原文化,精心培育旅游產業,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只要我們善于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以“三項重點工作”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打造美麗鄉村的風景線。總書記提出的“著力抓好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糧食生產,積極打造現代畜牧業,扎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是自治區、也是化德縣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指針。化德縣積溫低、無霜期短,發展現代農牧業是必然之路。我們將堅持收縮農牧業生產戰線、加強土地流 轉和擴張優勢產業雙向推進,圍繞綠色、生態,大力推廣節水農業、避災農業,積極發展以花卉、苗木為主的高效農業,確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禁牧不禁養,禁牧促產業”,在毫不動搖地抓好禁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生豬、肉雞等規模養殖;在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同時,加快發展林下特禽養殖,在沿公路主干線、退耕還林項目區發展林下特禽養殖觀光產業,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致富。同時,我們將按照“十個全覆蓋”的要求,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農村老百姓。
以“四個重點內容”為切入點,大力推進民生改善,打造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風景線。總書記強調指出,內蒙古的公共服務水平和民生狀況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定要圍繞“四個重點內容”,加大工作力度,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續性。化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是烏蘭察布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風蝕沙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公共服務水平和民生狀況與其他旗縣相比差距更大,進一步保障和改進民生尤為重要。我們將切實擔負起為民富民的政治任務,按照自治區“六大工程”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帶著責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別 是要按照“三到村三到戶”的要求,統籌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三三制”扶貧模式,大力實施開發式、轉移式、保障式扶貧,力爭到2017年,讓全縣3.8萬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同時,我們將著力加強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努力在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體面、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守望相助是習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殷切期望。我們將正確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薄弱的發展基礎,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干部群眾,進一步找準化德工作在全區、全市的定位,摸清化德跨越發展的路徑,以更寬廣的視野用好縣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內部增強動力、向上爭取支持、對外擴大開放上下功夫;同時,我們將把創新觀念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結合起來,著力“破三論”、“樹三觀”、“舉四力”(借外力、強內力、挖潛力、激活力)、“推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強化敢于擔當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維、市場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難點問題,努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為打造祖北疆這道亮麗的風景線做出積極的努力。
記者:化德的發展思路確實非常清晰,與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黨委的總體定位可謂不謀而合。最后,請霍書記簡單概括一下今后一個時期化德縣的發展目標,為其他縣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鑒。
霍建忠:非常感謝你們對于化德縣工作的肯定。過去的成績雖然令人振奮,但化德縣委、政府并沒有安于現狀,深知想要繼續揚帆遠航,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為此,在不久前閉幕的化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化德縣委、政府再次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為縣域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簡單說來,主要目標如下:
一是堅持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園區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抓項目,抓投入,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點打造服裝產業、合金產業、風光能產業、礦產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產業。
二是堅持產業主導,農民增收,著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圍繞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輸出基地”目標,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全面推動現代農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三是堅持統籌發展,城鄉聯動,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西引、南優、北擴、東跨”的發展思路,把城鎮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園林中。
四是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五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切實解決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民生問題,努力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是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宏觀和微觀之間的重要連接點和交匯處,發展縣域經濟對于轉變發展方式、做大經濟總量、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著力壯大縣域經濟是“8337”發展思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關系著自治區城鄉結構的調整、縣域產業的充實、基層基礎的鞏固、農牧民生活的提高,是富民強區的重要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區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化德縣雖然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卻取得了突出成績。本刊就化德縣縣域經濟發展狀況采訪了中共化德縣委書記霍建忠。
記者: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化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但2013年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化德縣委縣政府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霍建忠:就化德而言,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經濟不僅是經濟崛起的重要支撐,更是轉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所在。2013年,化德縣深入落實“8337”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構筑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的目標定位,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 “三個基地”,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6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78元,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 總體來說,近年來,化德縣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農村經濟穩步推進,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
可以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化德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立足縣情,創造性地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深入破題的結果,是解放思想、“破三論”、“樹三觀”的生動體現。
記者:春節前夕,習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對內蒙古做出了“一個高度評價”、“一個總體要求”、“四個著力的重點任務”、“四字殷切期望”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的主要思路是怎樣的?
霍建忠:我們將把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構筑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發展路徑緊密結合起來,把其中的重要論述和重大觀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確的立場方法和有力的政策舉措,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以“五個結合”為切入點,大力推進“三大基地”建設,打造經濟繁榮的風景線。我們將牢牢把握“五個結合”,立足 “三大基地” 建設,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一是在擴張總量的同時,依托羊駝絨服裝城,大力推進服裝品牌化戰略;二是依托合金循環產業園,大力推進合金產業升級;三是依托吉慶風場,大力推進風光能開發;四是依托服裝、合金等產業基礎,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依托張家口地區及錫盟草原文化,精心培育旅游產業,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只要我們善于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以“三項重點工作”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打造美麗鄉村的風景線。總書記提出的“著力抓好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糧食生產,積極打造現代畜牧業,扎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是自治區、也是化德縣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指針。化德縣積溫低、無霜期短,發展現代農牧業是必然之路。我們將堅持收縮農牧業生產戰線、加強土地流 轉和擴張優勢產業雙向推進,圍繞綠色、生態,大力推廣節水農業、避災農業,積極發展以花卉、苗木為主的高效農業,確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禁牧不禁養,禁牧促產業”,在毫不動搖地抓好禁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生豬、肉雞等規模養殖;在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同時,加快發展林下特禽養殖,在沿公路主干線、退耕還林項目區發展林下特禽養殖觀光產業,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致富。同時,我們將按照“十個全覆蓋”的要求,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農村老百姓。
以“四個重點內容”為切入點,大力推進民生改善,打造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風景線。總書記強調指出,內蒙古的公共服務水平和民生狀況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定要圍繞“四個重點內容”,加大工作力度,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續性。化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是烏蘭察布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風蝕沙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公共服務水平和民生狀況與其他旗縣相比差距更大,進一步保障和改進民生尤為重要。我們將切實擔負起為民富民的政治任務,按照自治區“六大工程”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帶著責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別 是要按照“三到村三到戶”的要求,統籌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三三制”扶貧模式,大力實施開發式、轉移式、保障式扶貧,力爭到2017年,讓全縣3.8萬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同時,我們將著力加強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努力在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體面、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守望相助是習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殷切期望。我們將正確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薄弱的發展基礎,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干部群眾,進一步找準化德工作在全區、全市的定位,摸清化德跨越發展的路徑,以更寬廣的視野用好縣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內部增強動力、向上爭取支持、對外擴大開放上下功夫;同時,我們將把創新觀念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結合起來,著力“破三論”、“樹三觀”、“舉四力”(借外力、強內力、挖潛力、激活力)、“推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強化敢于擔當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維、市場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難點問題,努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為打造祖北疆這道亮麗的風景線做出積極的努力。
記者:化德的發展思路確實非常清晰,與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黨委的總體定位可謂不謀而合。最后,請霍書記簡單概括一下今后一個時期化德縣的發展目標,為其他縣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鑒。
霍建忠:非常感謝你們對于化德縣工作的肯定。過去的成績雖然令人振奮,但化德縣委、政府并沒有安于現狀,深知想要繼續揚帆遠航,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為此,在不久前閉幕的化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化德縣委、政府再次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為縣域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簡單說來,主要目標如下:
一是堅持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園區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抓項目,抓投入,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點打造服裝產業、合金產業、風光能產業、礦產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產業。
二是堅持產業主導,農民增收,著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圍繞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輸出基地”目標,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全面推動現代農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三是堅持統籌發展,城鄉聯動,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西引、南優、北擴、東跨”的發展思路,把城鎮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園林中。
四是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五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切實解決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民生問題,努力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