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摘 要:電視紀錄片就是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對國家和社會的百態進行客觀紀實的新聞性電視節目形態。其中,圖像不僅僅是電視紀錄片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也是組成鏡頭語言的基本元素,因此,對圖像的處理對于一部紀錄片的成功與否可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于靜態畫面,具有運動感的構圖顯然更加真實,更具有藝術表現力。本文將從實例出發,分析運動構圖在電視紀錄片中的運用、意義和作用,對電視紀錄片中的運動構圖進行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運動構圖;真實感;藝術表現力 影視畫面中的表現對象和畫面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的構圖形式稱為動態構圖,這種構圖形式在當今電視紀錄片的拍攝中應用可謂日趨廣泛。不論是攝像機或者被攝對象只有一方運動的拍攝方式,還是雙方同時運動的攝錄手法,其鏡頭吸引力和表現力都絕非靜態構圖可以比擬。在以下的論述中,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運動構圖的運用法則和實踐意義。
一、作者主觀視角與受眾心理感受相結合
要出色的運用運動構圖,使其成為紀錄片中的點睛之筆,并非易事。只有在一個鏡頭中既體現出制作者的情感和意志,又能夠恰如其分的契合受眾的感受和期待,才能夠為整部電視紀錄片增色。紀錄片作者運用主觀鏡頭觀照被寫事物,主觀鏡頭雖是基于作者本人的視角,但首先要符合受眾的觀賞心理,簡單地說就是要滿足受眾探究的需求,合理地替代觀眾的眼睛,這才是成功的視覺引導。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使美食紀錄片的風潮橫掃大江南北,通觀全片,幾乎沒有一處完全靜態的構圖,從片頭到結尾,畫面中時時刻刻都有物體在運動,小到顫抖的樹葉,抖動觸角的昆蟲,大到飄散的云,奔涌的河,極強的真實感和藝術表現力可以輕而易舉的將觀眾帶入到畫面所在的情境當中。在記者跟隨單珍卓瑪和媽媽上山尋找松茸的鏡頭中,攝像機隨著記者的移動而晃動,伴著被攝對象攀爬的腳步,將攝像機的鏡頭自然的轉換為觀眾的視角,使觀眾對上山之后的情況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而攝像機的移動又符合了觀眾的這種需求,帶領觀眾的一步步靠近松茸所在的位置。如果這一系列的鏡頭換成靜態的圖像,那么,“上山采松茸”的事件也許可以交代清楚,但是,觀眾也完全變成了看客,只能生硬的接受制作者主觀意志的灌輸,而沒有了自己思考的空間。
二、將動態思維構圖與現實鏡頭表現相結合
電視紀錄片作為一種二維平面展現三維立體空間情境的藝術,不僅僅依賴于拍攝技巧,更是與制作者的思維構想能力息息相關。而運動構圖,無疑又在三維構想的基礎了增添了第四個維度,這也對制片者將思維構想轉化成平面的構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將紀錄片的內容按照既定的次序,主次分明且有節奏感的得以在一定的氣氛和環境中一一展現,制片者還應該扮演起統籌所有的內容和構想,將其統一在一個主題思想之下的角色。這樣不僅能夠使運動構圖的風格和節奏更加流暢一致,也能夠更好的保證紀實的表現力和完整性。
比如,另一部央視紀錄片《消失的建筑》,不論是大秦咸陽宮,還是北魏通天寶塔,都是曾經盛極一時卻又已經灰飛煙滅的建筑奇跡,真實樣貌無處可尋。但是,要揭開它們的身世之謎,找到它們轟然倒塌的秘密,又不得不還原出它們應有的模樣。而為了還原的真實感和將受眾帶入其中,構圖的運動感就必不可少。這就要求制片者憑空進行四維構想,還要將二維畫面的展現效果作為基礎。同時,這部紀錄片中的建筑只是一個由頭,真正要講述的,是建筑背后的歷史,是權力在建筑上的蔓延,因此,制片者還要將所有的構想都統一在文化和歷史的大主題之下,構想的運動畫面再有表現力,如果與這段歷史和文化無關,也只能被安置在次要表現的位置,轉瞬帶過。
三、在沿襲傳統的基礎上注重創新
雖然說運動構圖運用最普遍模式只有:攝像機靜止而被攝對象運動、攝像機運動而被攝對象靜止和攝像機和被攝對象同時運動,但是,在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在運動構圖的運用空前廣泛的當下,必須在這三者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嘗試和探索,以求將一個畫面能夠表達出的信息最大化,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充實進更多的內容,繼而力求使每個構圖都有別于以往,在受眾腦海里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紀錄片中,以推開一扇厚重的大門為開篇的不計其數,而其中,采用最多的推開門的方法就是“鬼推門”,即在攝像機的推進下,大門自動緩緩打開,門后云海翻涌,接著,攝像機逐漸加速,一扇扇大同小異的門被依此推開,最終在一個白場中切入主題。這種開篇已經成為一種模板,再繼續濫用可謂毫無意義,因此,制片者理應考慮更多有特色的其他選擇。比如,在拍攝時,用步速來代替一成不變的攝像機機械加速,用對斑駁的大門上一個有特色的點的特寫來置換大門自動的緩緩打開,用適時地停頓和有節奏的變速來增強畫面帶給觀眾的情緒起伏,這些鏡頭傳達給觀眾的可能更有時光荏苒的厚重歷史感。如此,能讓作者和觀眾一同身臨其境,體驗到大門被推開剎那間的那種神秘。
結語:有別于攝影的平面二維張力和電影的夸張鏡頭語言,對于電視紀錄片來說,運動構圖的成敗將直接的影響整部紀錄片的連貫流暢。經典與否,內容與構圖作用參半。如果利用推、拉、搖、移、跟技法拍攝電視畫面,只要起幅畫面和落幅畫面符合構圖要求,鏡頭準確的做到了平、準、穩、勻,達到畫面均衡,拍攝時使用的節奏、速度又是合適的,那么,這個鏡頭就是成功的。也就能夠成就一部電視紀錄片的標新立異,進而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桂峰桃.如何把握電視紀錄片的運動構圖[J].傳媒.2012(03).
[2]張超.淺談電視攝像構圖的章法[J].才智.2010(26).
[3]王亮.電視攝像構圖的藝術性[J].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08(06).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重慶 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