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群
摘 要: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知識檢索、知識獲取、信息技術處理等能力,為學生們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小學信息技術;使用策略
信息技術教學是實施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作用顯著。創新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是新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創新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好奇心的驅動作用,采用任務驅動策略,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任務驅動策略實現了任務化教學,教學過程、評價都顯得更加高效。
一、任務驅動法實施原則
(1)合作式原則。合作教學是新課程理念強調的新型教學手段,是師生、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幫助實現高效的學習。在傳統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專業知識教學,忽視學生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合作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們只能跟著教師走,被動地接受,缺少思考和反思的過程,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也很少,更不要說充分合作了。在小學信息技術的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合作教學,讓學生們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實現綜合素養的培養。
(2)遞進式原則。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學生高度自主性的學習方法,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實現有效的任務驅動教學。小學信息技術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一些簡單的信息技術原理的掌握和應用,在驅動任務布置的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并綜合學生個人素養,實施科學驅動。在基礎性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基礎性任務。在實施提高性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具備難度的任務。
二、任務驅動法實施策略
(1)情境化任務驅動策略。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起步階段,自制力、毅力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情境,驅動任務的完成。例如,在講解“電子郵件的收發”章節時,教師可以為大家創設如下的情境:大家知道在古代有哪些書信方式嗎?學生們結合自身的經歷回答:飛鴿傳書、快馬加急件、甚至“連千里傳音”這樣的虛幻武功都有人想到。教師此時可以引出電子郵件的概念。教師不妨將電子郵件與“千里傳音”聯系起來,這是現代化、真實化的信息技術。通過電子郵件的收發,原本相隔千里的兩個人可以實現實時交流,這在古人眼中必定是“千里傳音”的神功了。此時,教師可以布置此次的任務,安排學生們嘗試寫一封郵件,發給遠在千里的朋友。筆者相信,有了千里傳音神功的情境,學生們必然會對本章節的電子郵件收發產生濃厚的興趣,情境任務驅動也得以實現。
(2)榜樣化任務驅動策略。要想實現高效的任務驅動,還應該發揮榜樣作用。當然,這里的榜樣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或者是名人。筆者在任務驅動策略實施的起始階段發現,學生很難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去完成,很多學生存在惰性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注重對學生的引領。例如,在文件的解壓和壓縮教學時,學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之后,教師必須指出這個任務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教師必須跟著學生的腳步,一步步完成任務,給學生做好榜樣。還要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學生有了競爭的心理和學習的榜樣,他們完成任務的質量才會不斷提高。
(3)自主化任務驅動策略。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所謂的“副科”,在小學教學中占據很少的比例。因此,要想實現信息技術學科有效的任務驅動,教師必須端正學生態度,實現學生自主化的任務驅動。筆者認為,任務驅動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而言,每周一到兩節的課時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給學生布置課外興趣性任務,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性學習。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好學生自主化任務實施過程中的答疑工作,給學生的興趣發展注入活力。現代社會,電腦已經步入千家萬戶,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自己身邊的電腦,完成所布置的自主化任務,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化學習。還可以建立興趣小組,定期進行專項信息技術課題的研究,幫助那些具有特長的學生進一步發展。
總之,任務驅動法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作用顯著,通過學與練的完美結合,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掌握程度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曉維.小學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任務設計[J].實驗教
學與儀器,2014(1).
[2]趙凱.小學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
國電化教育,2003(11).
(江蘇省鹽城市登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