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愈來愈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在初中美術教學,如何對初中學生施以審美能力的培養,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教育教學之中?本文就從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創設情境教學,掌握學生的審美心理,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課,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審美能力等方面給予闡述,旨在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之目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人類基本價值觀的三個維度。在初中美術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施以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目標之一。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以期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教學上的參考。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為了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之目的,首先在觀念上應該積極轉變。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地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其對美術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尤其對于美術的教育功能,教師務必要讓學生對其給予深刻的認識。積極轉變以往認為學美術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的觀念。另一方面,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觀念。一直以來,我們始終認為美術教學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實際上,美術教育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且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應該有所轉變。
2.積極創設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為了達到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的目的,首要的任務就是應該積極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參與意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比如在教學《春天的暢想》一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描繪春天的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等教學資源,也包括藝術家們表現春天的精美的繪畫作品的圖片。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同時配以一些名曲,比如笛子曲目《太湖春》和《姑蘇行》,以渲染教學背景。在優美的音樂渲染中,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來欣賞所收集到的一些春天的圖片。在這一情境教學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內心的情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激發了其學習興趣。
3.掌握學生的審美心理
初中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我們必須對他們的審美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①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審美對象不僅僅是涉及社會、自然,還涉及了藝術等領域。在一些比較抽象的事物背后,他們對這些背后的深層次的情感,都有了獨自的體驗和感觸,比如美術作品中色彩的冷暖以及線條的硬和柔。②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們,他們在對事物的一些外在美的感知和體驗過程中,還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地對事物內在的美給予感知。譬如,對于中國繪畫作品中那種留白所體現出來的審美意識,以及西方在繪畫中所體現出來的黃金分割的和諧,學生已經可以接受了。③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對于繪畫,每一個學生的喜好又有所側重,有的喜歡中國畫多一些,有的喜歡西方的印象派多一些……
4.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
作為美術教師,如何讓學生同美術作品產生共鳴呢?故而在對作品的選擇上有一定的要求。即在作品選取中,我們一定要積極地選擇那些在形式上具有極其強烈的個性的作品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效果自然就會明顯許多。比如選擇梵高的《向日葵》作為教學材料,不是因為這幅畫出名,而是因為這幅畫所具有的那種強烈的生命意識,是那么熾熱。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仔細觀察,在對向日葵進行一番分析后,再結合梵高的繪畫的生活背景,學生進而就對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像《向日葵》一樣個性極其鮮明的作品。對這些作品,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并進行全面的評價,才能夠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進而真正提高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5.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新課標對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故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是課標的要求。同時新課標也強調了學以致用的一些原則。這就說明要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積極地將審美教學充分地跟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才會更加有效。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這個問題上,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校園藝術節》的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學生設計請柬、舞臺,制作道具,參與表演,在這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創設情境教學,充分掌握學生的審美心理,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課,以及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但是具體的教學操作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夠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喜哲.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4(5):216.
[2]賈文學.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16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