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春
摘?要:在當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電腦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教學出發,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培養
《中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大綱明確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這個目標,我從如下四點來探究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利用專業知識進行課程教學
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他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者與指揮者。因為小學生剛剛接觸到電腦,一無所知,所以需要一個專業的人來教導。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育觀念來教導孩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這樣教師才能跟上信息發展的節奏,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師不但要對教材了如指掌,還需要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再造,及時添加補充最新的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運用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老師,不但可以讓學生對某件事情具有持久的熱情,還能使其有清晰的感知、集中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上課體驗中迸發出無限的想象力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情感體驗。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生對于物體的認知大多數是感性的,他們通過形象直接感知從而了解事物,獲取知識。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特殊性,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避免說一些專業性術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聯想學習法、任務驅動法、游戲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計算機組成時,可以利用一一配對找朋友的方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實際電腦操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布置些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指導,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著重講解,做好一個指導者的角色。對于能及時完成任務的同學實行獎勵,同時對于具體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及時作出反饋。這樣既可以慢慢進入教學內容,完成學習目標,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進行一些特殊的信息技術教程時,還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打字學習中的警察抓小偷的打字練習、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習等。
3.在良好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如果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進行教學,那么在集體討論時,就可以積極調動集體的智慧,激發學生興趣,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基礎教學中,除了一些客觀性教學方法,還可以利用一些感性的方法,來增加這門課程的神秘感,比如把計算機的機箱當做一個百寶箱,勾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其愛觀察、愛思考的天性。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以神秘感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明顯增加,這時候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一段時間后,學生便能掌握一些學習的規律,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創新思想才會被激活。對于具體如何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具體的知識掌握程度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一門靈活性和實踐性緊密結合,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次嘗試自己親手制作作品,讓其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和能力,隨后開展作品成果展,展示出學生的作品,從而提高其創作熱情,培養其創新的能力。但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承受力對于成人來說相對較差,如果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體驗中不能夠得到他所想要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那他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可能會喪失,這樣不但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可能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
總而言之,面對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我們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為主,這不僅需要教師正確的理論指導還需要精心的組織講課,用巧妙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創造出條件,讓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對于學生碰到的問題,合理引導,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杰.計算機教學中興趣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2(80):127.
[2]石?娟.淺談怎樣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