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 德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杜天琦盡管《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已經30年,但英國一些政客總覺得對香港這個前殖民地還有“未盡的義務”。就在香港反對派拼命造勢,試圖顛覆全國人大公布的有關香港政改的決定時,英國議會開始對“香港緊張局勢”進行“調查”。對此,中方致信呼吁英方取消此項調查,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事實上,在這場香港普選風波中,反對派沒有得到多少國際勢力的支持。在1日晚港大學生會宣布罷課以及反對派對中央特派員李飛住處進行了瘋狂包圍之后,2日,“占中”成員并未大規模走上街,“占中”組織者戴耀廷在接受美國彭博社采訪時承認,“加入我們的人數不會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多,因為香港人的思維都很現實。”2日,仍有西方媒體指責中國政府給了香港“民主的夾生面包”,但反思“香港對中國重要嗎”、“香港會否陷入政治泥淖”的聲音明顯在增加。英方稱“無意激怒中國”英國廣播公司(BBC)2日報道稱,中國指責英國干涉中國內部事務,因為英國將對香港目前的政治緊張局勢進行調查。報道稱,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近日給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敦促英方取消調查,并警告說這會打亂香港的政治改革。信中嚴厲指出,英方的調查“是對中國內部事務的干涉”,“極為不當”,這樣的調查“向外部世界發出錯誤的信號”,中國“不會容忍來自英國和任何其他外部勢力直接或間接的干涉”。并警告這樣的調查將對兩國關系造成負面沖擊。英國媒體同日報道說,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對英國議員施加壓力要他們放棄調查。英國議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奧塔威1日接受BBC采訪時說,“我和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就是審查英國是否履行了對香港的義務,同時審查中國是否也完成了他們的義務。”他對BBC說,“我想這是一個正確和恰當的程序,我沒有故意想激怒中國人,我希望他們能理解這個程序?!彼€對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指責英國議會的調查行為“極為不當”表達不滿,反駁稱“我們的委員會能夠審查出中方的行為是否很恰當”。奧塔威還說,如果英方認為中國在香港普選問題上,只是采取極少數競選人獲得提名的辦法,那么將讓爭議有了“確鑿的證據”,也意味著中國“違反了1984年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所作的承諾”。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2日對《環球時報》說,英國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對英國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響力,它雖然不代表政府,但地位很重要。1997年7月以后,香港的事英國就沒有權管了。但一些英國議員總覺得要“發揮作用”,香港也總有一部分人認為英國有“監督的義務”,但他們實際上沒這個權力。馮仲平說,在當前香港局勢緊張時期,外界對英國的聲音很敏感,英國政府應該把香港變成中英關系的正資產,用香港來跟中國較勁是不明智的?!吨杏⒙摵下暶鳌窙]提普選在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網站上,赫然列著《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0年對香港進行調查的項目。網站特別征集有關《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在香港執行情況的證據和建議,建議中包括在香港走向普選權的政改過程中,英國政府應持怎樣的立場,以及英國在香港未來貿易、商業和文化中的存在和利益等問題。調查提交的最后期限是2014年10月14日。英國政府自香港回歸前就開始定期向國會提交香港半年報告書,今年7月,英國外交部公布第35期《香港半年報告書》,肯定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憲制架構一直運作良好,但就政改咨詢意見進行了偏向反對派的“選擇性”歸納。當時香港經民聯議員梁美芬就表示,“一國兩制”的“一國”并不是英國,它只是旁觀者,不適合高調評論香港事務。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英聯合聲明》上并沒有規定英國外交部要定期向議會匯報香港情況的內容。它只是根據英國自己的政治規定進行的。中英雙方都有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但該聲明并沒有規定中國在香港如何進行普選的內容。香港如何進行普選與英國政府無關,英國無權以此對中國進行調查和指責,也無法從《中英聯合聲明》中獲得指責香港普選的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前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鄭赤琰2日對媒體說,英國下議院決定調查《中英聯合聲明》的落實情況,實際上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回歸后的憲制基礎,基本法的依據是中國憲法,絕非《中英聯合聲明》。BBC1日引用分析人士的話稱,“其實英國殖民政府統治香港150年期間也并未真給予香港人任何民主和普選權,而是直至最后主權交接時刻前不久才啟動民主選舉程序”。“壓北京讓步策略已失敗”據法新社報道,“占領中環”運動發起人之一陳健民2日承認,試圖讓北京在香港政改問題上讓步的策略已失敗。他說:“我們必須承認,以我們的運動來使北京改變決定是非常不現實的。”他表示,“占中”的第一個目標是向中央制造談判和妥協的壓力,這個目標“已經達到”。他稱還會動員民眾“占中”捍衛香港的“核心利益”。另一名“占中”發起人戴耀廷同一天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以運動讓北京在香港政改問題上讓步的策略已經失敗,對“占中”運動的支持也正在流失。此前他曾表示有信心“占中”可以動員至少一萬人參加,周二他對彭博社改口稱,達到這個數字現在只是“可能”。 激進泛民組織成員1日晚在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入住的酒店外抗議,警方阻止示威者沖擊時拘捕19人。所有被捕人士2日早上已獲保釋。另據BBC2日報道,香港大學學生會1日在校園內舉行罷課會議,學生會主席梁麗幗提出從本月22日開始罷課一星期,約230名學生到場參加并表示支持。梁麗幗對BBC表示,罷課行動不單只有本地學生參加,也有不少內地學生積極響應。香港學聯將在本周末與11所大專院校的罷課委員會開會,決定罷課期間的具體活動。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強世功2日對《環球時報》說,罷課舉動說明香港學生對政治的關注,這種情緒可以理解,全世界的學生群體都比較激進。但將一些問題過分政治化并不一定帶來良好效果,“我建議香港的學生們先多讀書,充分了解香港和內地的民主發展。充分意識到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要從國家和歷史的角度去對待香港問題,不能就香港談香港,就民主談民主”。 據香港商業電臺報道,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2日表示,雖然中央有關決定跟部分香港市民的理想有差距,但是“有普選總比無普選好”,否則“500萬人只能坐在家中看電視,而不是去票站投票”。他指出,特區政府很快將啟動下一輪咨詢,希望大家以一貫的平和、理性、務實參與咨詢。他呼吁市民應該把政改框架跟現實比較,而非跟理想比較。 關于香港政改的爭論仍在繼續,英國《金融時報》2日發表社評,稱中國政府選定的“曲折選舉過程”,“在字面上符合《基本法》”,“但這個提議構成一種減弱的民主”。文章抱怨中央本來可以給香港人“提供更大空間”,結果“塞給他們的是夾生面包”。但社評也承認,“很清楚的是,中國將信守它在簽署《基本法》時承擔的義務。但他們不會在最低限度的范圍外跨出一步?!?香港《大公報》2日發表評論指出,作為特區之首,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即選舉制度絕對不能產生跟中央對抗的特首,亦不能容許那些會勾結外國勢力的人成為候選人,這些底線都是必須和毋庸置疑的。任何“占中”、罷課等激進行為亦只會破壞香港繁榮和安定,嚇怕投資者來港,對政改推動毫無貢獻,沒有建設性可言。香港的國際注視有多少香港無線電視新聞臺2日報道說,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2日中午邀請包括英國駐港總領事吳若蘭和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在內的多國駐港領事館人員,到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午宴。而包括吳若蘭和夏千福在內的各國外交官離開時都沒有就政改發表意見。事實上除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聲稱“希望香港維持自由開放體制”之外,至今鮮有外國政要為香港反對派站臺。香港《信報》1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香港的國際注視有多少,很令人懷疑:當然不會沒有,一些圖片保證會被采用,但實質效果“恐怕和我們看海地、馬里的感覺相差無幾”。英國《金融時報》9月2日發表專欄評論“香港對中國重要嗎”。文章稱,無論“占中”者和“反占中”者都對香港的未來感到焦慮,他們都擔心對方的勝利將對香港作為中國商業門戶的特殊地位構成威脅。文章稱,因為中國不再像以往那樣需要香港。深圳和上海已經發展成熟。經濟增長使中國成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香港也許為其獨立性抗爭,但中國將決定業務應當流向哪里”。 香港《明報》2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當下香港確實面臨著競爭力下降等問題,由發展模式單一而引發的經濟泡沫化、產業空心化與就業低質化才是香港的難題,這些問題不是換一種特首選舉方式就可以解決的。在此背景下,若再“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將經濟、民生問題與普選掛釣,難免會令香港的重心無休止地陷于政治爭論的泥沼?!?/p>
環球時報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