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厚明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八年級語文學習之旅漸近“尾聲”。面對八(下)語文課本中的第五、六兩個單元,同學們也許會問:這兩個單元有何“非常”之處?我們又該如何有效學習呢?
下面,請跟老師一起走進八(下)語文課本中的這最后兩個單元,輕輕打開我們心中的那個問號——
從內容角度看,這兩個單元是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
首先,這兩個單元中,一些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明代大儒宋濂的勤奮與專心,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精神,科學家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及人格力量……
其次,這兩個單元中,更有一些人生哲理值得我們去咀嚼領悟。比如《錯過》中,劉心武告訴我們,人要習慣和品味“錯過”,不要讓“錯過”釀成“過錯”,要把握最關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對待“人生的終點”;再如,《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中,郭沫若滿懷著對蕭紅的懷念和哀悼之情,引出了人應該擁有“年輕精神”的主題,鼓勵青年人培養“年輕精神”的品質,“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為未來的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郭沫若認為“年輕精神”可以使人超越短暫的生理年齡,走向精神生命的永恒,這種生命觀飽含哲理,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從文體角度看,這兩個單元推介了一類特別的文章體裁。
第六單元為“精彩演講”單元,編者為我們呈現了5位中外人士的精彩演講稿。這是初中語文課本第一次向我們推介這一特殊的文章體裁,因此,我們要熟悉這種文體,在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并學以致用。
為便于開展單元學習,建議大家掌握“演講稿”的下列常識:所謂演講,是指在公開場合面對聽眾闡發自己的意見、主張或某種知識的一種說話形式;而演講稿(也叫作演說詞),則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稿。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受眾,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因此,必須做到觀點鮮明、直抒胸臆,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要一目了然。從結構方面看,演講稿一般分開頭、主體、結尾三個部分:開頭要抓住聽眾,引人入勝;主體部分要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結尾要簡潔有力、余音繞梁。演講稿的語言多用短句,追求口語化、通俗化,讓聽眾聽明白,聽清楚,受感動;有時,也會適當運用比喻、排比、設問、反問、反復等修辭手法,求得生動活潑之效果。
在即將揮別八年級之際,讓我們進一步與課文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含英咀華,廣采厚積,為八年級語文學習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