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滿
考試是高三的代名詞,曾有一位高三學生說:“高三,我考的試簡直比我吃的飯還多。”雖然這種說法有些夸張,但也不算脫離現實。無論是平時的各種測試,還是模擬高考的月考,這些考試都是為了鍛煉考生的應考能力,讓考生提前有心理準備或進行心理調試。那么,面對各種考試,考生該如何應對呢?擺正心態是關鍵。
一、考試是歷練
我們知道,高三復習,重點有三:一是按照《考試大綱》對整個高中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二是通過專題訓練和綜合訓練,形成和提高解題能力;三是通過科學有效的強化訓練和模擬訓練,形成準高考狀態。可以說,這三個重點都要通過考試來實現。在頻繁的考試中,考生難免會遭遇失敗,也難免會感到沮喪,甚至是絕望,所以擺正心態是關鍵。考生要把每次考試都看成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考試,考生要看到自己的進步,而不要只關心自己的落后,多給自己一些鼓勵,才能勇敢地走下去,直到高考的那一天。
二、樹立堅定的自信心
高中三年是長身體、長知識、長能力的重要階段,可謂是金色年華。然而,高考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把考生困在中央,讓人變得緊張、慌亂,甚至窒息。這時,考生應該積極調整心態,正確面對,千萬別把高三視為“地獄”。其實,高三的風景是很美麗的。人生就是在不斷經歷考驗、戰勝困難中,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無論眼前的困難有多大,考生都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因為你們都還年輕,通過一年的打拼,肯定會有所收獲。與此同時,高考不僅僅是文化素質的競爭,也是身體素質的較量。每年都有許多考生挺不到最后,因病而退出考試,或勉強上了考場卻無法發揮出最佳水平。所以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強健的體魄,考生要提前為自己制訂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勞逸結合才能身體健康,百戰不殆。
三、克服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指考生在面臨考試時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有的考生考前失眠,甚至出現吃不下飯、厭食和神經衰弱等癥狀。嚴重者發展為臨場心率加快、呼吸加劇、多汗尿頻、身體打哆嗦等癥狀。其實,面臨重大考試,考生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是很正常的,但是過度焦慮則是一種心理疾病,應該引起考生的重視。
有些考生考試焦慮較重,其原因在于鉆進了消極的自我暗示的怪圈中。他們的念頭是:“我不行,我就怕考試,我肯定會緊張,我又要失敗了……”人有時候是很奇怪的,你以為自己會怎樣往往就會怎樣。那為什么不多對自己說一句“我能行”呢?另外,考生要擺正心態,正確對待外界的壓力。考試不只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更是對自己知識水平的一種檢驗。另外,考生要學會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比如大笑、運動、深呼吸等,這些往往能緩解考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