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哥”助上百輛車安全通行
受強臺風“海燕”影響,2013年11月11日上午南寧市長堽路擴建路段變成一片汪洋,許多騎電動車的居民只能推車前行。路過此地的“雨衣哥”袁先生守在鐵路橋底一個上坡口處,每當過往電動車或摩托車經過時,他就上前推一把或扶一下。兩個多小時里,“雨衣哥”助上百輛車安全通行。
【多維解讀】
1.助人為樂。面對電動車、摩托車經過坡道時出現的困難和不便,“雨衣哥”沒有袖手旁觀看熱鬧,而是趕緊伸出援手,讓電動車或摩托車安全通過。“雨衣哥”送出去的是一臂之力,電動車、摩托車車手收獲的是溫暖和感動,一句“謝謝”也許就是對“雨衣哥”助人為樂精神的最大褒獎。
2.善行不論大小。面對遭遇出行困難的人,哪怕是一句關心的話,哪怕是一個理解的眼神,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扶助動作,都是愛的表達,應該得到掌聲。面對危困者,選擇靠近,選擇幫扶,也許做得不夠專業不夠熟練,但有這份體恤的愛心就夠了。
骨折女教師單膝跪椅上課
武漢市光谷九小班主任、語文老師尹作娟為照顧午休學生,左腳踝骨摔成粉碎性骨折后,放棄在家休養主動到校以“單膝跪椅”的方式給學生上課。此事在2013年11月10日被報道后,在社會各界引發熱議。許多媒體紛紛進行表揚,然而不少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近九成網友對尹老師“單膝跪椅”授課的做法表示肯定,更有網友盛贊尹作娟是“中國好教師”;也有網友覺得尹作娟的行為是“作秀”,認為讓老師帶傷上課反映出學校管理不夠人性化。
“學校的一名女老師頭一天辦完婚禮,第二天就來繼續上班;還有一名老師的丈夫患病長期臥床,她寧愿請護工在家里幫忙,也不愿放棄教學任務……”光谷九小黨支部書記向元明說,學校目前存在“兩多”——低年級學生多,年輕老師多,所以管理學生的壓力較大,不少教師“受傷不下火線”,尹作娟老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多維解讀】
1.高度的職業使命感。阿基米德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受傷后的尹作娟老師以凳子和雙拐作為支點,給自己的學生提供連貫的教育與管理。此時此刻,凳子和雙拐其實成了一種象征,象征了尹作娟老師真正的支點——她高度的職業使命感和對學生無私的愛。
2.師德。尹作娟老師在如今師生關系嚴重物質化、師德水平屢遭質疑的狀況下,讓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而優秀的人民教師的真實形象。我們有理由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都和尹作娟老師一樣認真負責,總以學生的利益為先。
3.潛移默化。與其說這出自于一種崇高的品質,不如認為它來自于常年在教育戰線工作中的潛移默化。一位好老師也是社會發展的砥柱。讓我們尊敬并愛護這樣的老師,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陜西“90后”護士奪刀救患者
被贊正能量“女漢子”
2013年10月31日凌晨0點52分,漢中市中心醫院發生了一起陪護人員持菜刀砍患者的事件。生死關頭,兩名值夜班的“90后”護士劉秋蘭和鄧瓊月毫不猶豫地沖向歹徒,阻止其繼續行兇。這時,兩名男子沖了過來,一個幫護士把歹徒往后拖,另一個試圖去奪歹徒手里的菜刀,四個人拼盡全力終于奪下了菜刀,控制住了行兇男子。從第一個沖過去到最后合力把刀奪下,前后不到一分鐘,劉秋蘭沒有時間猶豫和害怕,她得救人,這是本能。事情發生后,兩個姑娘成了同事們眼中的“女英雄”“女漢子”,但姑娘們說,生活中的她們其實和普通女孩一樣,“膽子比較小”。幫助護士制服歹徒的兩名男子,一個叫黃軍,是患者家屬,另一個叫趙小林,當時正在醫院治療腿傷。黃軍是一位現役軍人,事發時,他將懷中的孩子交給一旁的人,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
【多維解讀】
1.勇敢。“90后”女護士勇斗歹徒的事跡傳遍了漢中,這座被譽為“西北小江南”的文化名城,一直都以盛產柔情似水的美女而著名,而這一次,有人給漢中女子加上了新的形容詞:“勇敢”“正義”。事件中不僅護士第一反應是救人,連患者及家屬在看到暴力時也勇敢地沖上去救人。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少見義勇為的人,這是我們社會的正能量。
2.職業精神。“保護病人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這種可貴的職業精神,是一種深入靈魂并養成習慣的職業素養。我們應該相信,大多數的醫生其實都有這樣的職業素養。
消防員跳“最萌消防舞”
11月9日是全國消防日,一部由河北省秦皇島市消防支隊拍攝的《我是消防志愿者》招募宣傳短片在全國網絡、電視、報刊等各大媒體迅速走紅。短片以青春時尚的舞蹈形式展示了消防部隊的精神風貌,向社會普及了消防通道嚴禁占用、易燃易爆場所嚴禁吸煙、滅火器材使用方法等消防知識。短片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網友、電視觀眾的熱烈追捧。視頻時長3分21秒,片中5位帥氣的消防員在音樂伴隨下跳起萌系集體舞。視頻上傳僅兩天時間,其播放次數突破2萬。有網友留言稱“簡直逆天了”“真的好萌”,也有網友留言表示“學習了消防知識”“終于知道怎么用滅火器了”。
【多維解讀】
1.“與民同樂”與“寓教于樂”雙收獲。這部宣傳片之所以火暴,是因為突破了教條的宣傳方式,把群眾關注的流行元素與消防宣傳緊密銜接,緊跟時代潮流,使消防宣傳的影響和效果達到最大。
2.安全意識。褪去“萌”的外衣,這個視頻是對全民消防意識的喚醒,是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消防事業的號召。視頻的后半部分,消防員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宣傳了消防知識,讓網友們深刻領會了短片的宣傳教育用意。
3.公益宣傳。這個視頻從舞蹈改編到視頻拍攝、剪輯都由志愿者完成,完全是公益行為。消防隊在探索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宣傳消防知識,公眾尤其是年輕人也應對消防事業積極支持,自發地加入消防宣傳志愿者的隊伍當中。
林橦:最美“90后”消防女兵
2013年10月5日16時許,正在休假的福建省漳州消防支隊藍田中隊的女兵林橦帶著表哥表嫂到漳州郊野公園游玩。來自廈門的洪象和弟弟洪建立,也在這一帶散步。16點半左右,洪建立不慎落水,很快被水沖至距離岸邊20多米的江面上,隨時可能被江水吞沒。“快來人哪!救命啊!誰去救救他?”聞聲趕來的林橦,看到險情后,迅速甩掉鞋子,順著江邊灘涂快步沖入水中。幾分鐘后,正當江水淹沒至林橦下巴處時,她一把抓住了已經下沉的洪建立的衣領。等在岸邊的表哥林偉華趕忙上前幫忙,兩人合力才把洪建立拉上岸。此時洪建立已昏迷,林橦按學到的救生知識,給他壓胸、拍背,直至他吐出水,并恢復神志。
現場圍觀的群眾都被這位可愛“女學生”的勇氣驚呆了。此次江中救人,并不是林橦這個“90后”女兵第一次做這樣的善行善舉。
【多維解讀】
1.愛心。林橦,是個清純俊俏的陽光女孩,1993年出生的她依舊是學生的模樣。但她所擁有的愛心與勇氣,讓她不愧為最美“90后”消防女兵。
2.習慣。林橦長期關愛孤寡老人、孤兒與困難群眾等需要幫助的人,時常給紅十字會博愛公益金捐款,為云南地震災區等危急人群獻愛心;幫助同學、戰友解決力所能及的困難。對于她來說,幫助他人已然成為一種習慣。她是我們心里的“最美女戰士”,是當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2.人民衛士。被問及怎么敢獨自下水救人,林橦靦腆地一笑:“這是一個軍人的本能反應。”我們軍隊有著優良的傳統,我們的戰士是我們的衛士。有人說,這是一個不敢扶老人的時代,否則,“88歲大爺摔倒后無人敢扶,最后窒息死亡”這類的新聞怎么會不絕于耳?而林橦以及和她一樣的軍人卻用他們的行動,反駁了這些對時代的質疑。他們是我們社會的脊梁。
97歲醫生退休后坐診20年
開藥很少超百元
每周一到周六上午8時,鄭州市建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會迎來一位特殊的醫生,她就是97歲的胡佩蘭。70歲時胡佩蘭從原鄭州鐵路中心醫院退休,家人都勸她歇歇,但她堅持去出診。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湊一起,在8年間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她說,人活著不能對別人沒一點用,她大病看不了,小病還能看一些,自己愿意坐診,病人喜歡來,都高興。從1993年到現在,她已經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
“很多人都是慕名來的,還有的人是找了很長時間沒找到,看到媒體報道后來的。她開藥便宜,我記得很少有超過100塊錢的。”胡佩蘭的保姆王蘭花說,“(她)一坐診精神頭就來了,待病號好得很哩!”
【多維解讀】
1.仁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伴隨著胡佩蘭從開始從醫走到了現在。凡是熟知胡佩蘭的人無不對她豎起大拇指。醫者仁心,醫德本色。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胡佩蘭也為身邊的同事、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2.醫德。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找胡佩蘭看病,她待患者態度和藹而且盡職盡責。她幾十年如一日地盡心盡責,彰顯出一位老醫生的高尚醫德。
3.奉獻。胡佩蘭平時生活特別節儉,但是對于幫助別人,她卻從來沒有小氣過。有些病人錢沒帶夠,她就自己掏腰包付錢。她還是鄭州市最年長的青年志愿者,已捐出了7萬余元來創建“希望書屋”。胡佩蘭捐款建書屋,就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努力學習,認真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荒廢光陰。
4.口碑。患者說她“醫術好,看病仔細,而且從不亂開藥。”胡佩蘭之所以有這樣的好口碑是因為她堅持的用藥準則:“一是看療效,二是要便宜,盡量不開進口藥,不過度用藥和治療”。她擁有的好口碑與當前部分失德醫生的壞名聲形成鮮明對比。
母親捐去世女兒器官救3人
2013年11月9日,經過20多天搶救的腦癱女婷婷最終還是走了,她捐出的器官使3人獲得了新生。18歲的婷婷來自河源,自幼患腦癱、小兒麻痹癥,家中變故接二連三,單親媽媽張菊玲帶著她在東莞一邊打工,一邊為她治病。11月9日上午,婷婷處于腦功能衰竭狀態,被宣布腦死亡。之前張菊玲已經簽了器官捐獻同意書。“能讓她的器官活下去也好,(她的器官)能讓別人活著也好。”張菊玲哭著說。通過器官捐獻者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的配對,3名患者成了最為匹配的器官捐獻受體。婷婷18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卻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多維解讀】
1.生命的延續。養了女兒18年,張菊玲實在舍不得婷婷。她決定將女兒的器官捐獻,“能讓她的器官活下去也好,(她的器官)能讓別人活著也好”。張菊玲用另一種充滿愛的方式讓女兒的生命延續下去。
2.感恩。受助多年,張菊玲一直想著要回報這個幫助過她多年的社會。在女兒生命垂危時,張菊玲做出了捐獻女兒器官的決定。這個飽嘗艱難困苦的媽媽心中有著感恩,并將這份正能量傳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