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真 郭登山
高齡白內障患者小切口手術療效分析
楊學真 郭登山
目的 研究探討高齡白內障患者小切口手術療效。方法 本研究選取101例(共123眼)高齡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在76~92歲之間。將123眼隨機分為研究組(55眼)和超乳組(68眼)。分別接受小切口手術和超聲乳化治療。結果 研究組和超乳組患者術后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分別有53眼和67眼出現角膜水腫。研究組和超乳組之間發生I級、II級及III級角膜水腫的眼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0, P>0.05);但研究組發生III級的比例少于超乳組。研究組患者角膜水腫術后消退時間快于超乳組, 其中術后1 d消退的眼數研究組多于超乳組(χ2=4.01, P<0.05)。結論 小切口手術治療高齡白內障, 是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方式。
白內障;高齡;小切口;超聲乳化術;療效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101例(共123眼)高齡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49例, 女52例, 年齡在76~92歲之間。平均年齡(87.501±0.141)歲。將123眼隨機分為研究組(55眼)和超乳組(68眼)。研究組, 平均年齡(88.501±0.151)歲;對照組, 平均年齡(88.602±0.16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 2 術前準備 將血壓和血糖分別控制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8.0 mmol/L水平之下。
1. 3 手術過程 研究組:11點至1點做“L”結膜切口, 做弧型鞏膜隧道切口[5,6]。長約5.5 mm, 3.2 mm穿刺刀刺入前房, 前房內注入黏彈劑, 撐起前房, 連續環形撕囊后水分離,將少許灌注液由晶體核邊緣注入將核分離, 用黏彈劑針頭轉動晶體核, 盡量使核完全脫位于前房, 前房內再次注入黏彈劑, 用晶狀體圈套器將晶體圈出;注吸干凈前房內殘留皮質;前房囊袋內注入黏彈劑, 植入Acrysof Natural藍光濾過人工晶狀體;電凝封閉結膜切口。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1萬單位,地塞米松1 mg, 并進行術后抗炎處理。
超乳組:3.2 mm刀做透明角膜切口, 并穿刺刀刺入前房,前房內注入黏彈劑, 連續環形撕囊后水分離, 超乳頭伸入前房, 刻槽用劈核鉤輔助將核劈開, 然后逐一乳化吸出, 直至核及皮質乳化吸出。乳化過程, 維持負壓151~181 mm Hg, 流速23~28 ml/min, 能量48%~65%。前房囊袋內注入黏彈劑,植入Acrysof Natural藍光濾過人工晶狀體。切口用灌注液封閉。并進行術后抗炎處理。
1. 4 觀察指標 對患者術后1 d、3 d、7 d、14 d的視力、角膜水腫情況、術中并發癥等指標進行隨訪觀察。角膜水腫分級標準參考Kongsap等的標準。角膜水腫的分類:0級為角膜透明無水腫;1級為角膜局限性薄霧狀水腫, 角膜內皮面光滑, 虹膜紋理尚清晰可見;2級為角膜淺灰色水腫, 角膜內皮面粗糙, 虹膜紋理模糊;3級為角膜彌漫性灰白色水腫,角膜內皮面呈龜裂狀, 虹膜紋理視不清;4級為角膜乳白色水腫, 眼內結構視不清。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處理, 視力、細胞計數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術后視力比較 由表1可見,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術后角膜水腫比較 術后研究組和超乳組分有53眼和67眼發生角膜水腫。研究組和超乳組之間發生I級、II級及III級角膜水腫的眼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0, P>0.05);但研究組發生III級的比例[17.0%(9/53)]少于超乳組[23.9%(16/67)]。見表2。
2. 3 研究組和超乳組患者角膜水腫術后消退時間比較 由表3可見, 研究組患者角膜水腫術后消退時間快于超乳組, 其中術后1 d消退的眼數研究組多于超乳組(χ2=4.01, 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患眼例術后1 d術后3 d術后7 d術后14 d研究組550.391±0.1610.398±0.1500.401±0.1410.452±0.132超乳組680.351±0.2310.362±0.2270.371±0.2210.412±0.21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角膜反應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角膜水腫術后消退時間比較
2. 4 研究組和超乳組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3眼出現后囊破裂, 全部是在吸除皮質時出現。超乳組后囊破裂4眼, 出現于核乳化后期, 另有4眼發生晶狀體懸韌帶斷裂(部分);兩組患者術中都沒發生核墜入玻璃體腔。
遺傳、老化、營養不良以及外傷等諸多因素都可引起晶狀體發生改變進而出現混濁, 即白內障[7-10]。白內障患者由于光線無法正常清晰投射于人眼部的視網膜, 導致患者無法清晰地看物, 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生活質量。
白內障治療目前以手術治療效果最為滿意。白內障手術時會植入人工晶狀體, Acrysof Natural藍光濾過人工晶狀體,增加了黃色載色基團, 可以同時濾過紫外線和藍光, 用于高齡白內障患者臨床效果比較佳。對欲行人工晶體植入的患者,由于要考慮老年患者的安全和是否可以耐受, 因此摘出白內障的方法比較重要。
有研究顯示, 對高齡白內障人群術中采用小切口方式手術, 其對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效果和超聲乳化方式的效果相似, 但其術后發生角膜水腫的程度相對較輕, 且角膜水腫消退時間比較快, 且并發癥較少。Kongsap[5]研究認為, 對高齡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時, 要重點考慮手術的安全性和老年人群對手術的耐受程度。對數名罹患有白內障的高齡研究對象進行小切口手術, 結果發現研究對象對該手術耐受良好,且視力恢復比較佳, 同時術中出現的并發癥比較少。研究者認為該手術效果比較佳, 適合高齡患者。
有學者關注此話題[11,12], 有研究者對78例高齡患者白內障小切口切除與人工晶體植入的療效進行研究分析, 發現所有78例接受手術者耐受性都比較好, 且術后視力恢復良好, 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研究者認為高齡白內障人群由于年齡高, 往往伴發其他疾患, 但如果術前治療得當, 采用合適的耐受性較好的手術方式(如小切口方式), 患者術后視力可恢復較好, 且有效安全。
本研究數據顯示, 研究組和超乳組患者術后1 d、3 d、7 d、14 d視力恢復情況接近;術后研究組發生III級角膜水腫的眼數少于超乳組;研究組患者角膜水腫術后消退時間快于超乳組。研究組和超乳組內皮細胞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研究組并發癥較少。這和以上的研究結果相接近。這說明對白內障人群, 尤其是高齡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 其總體臨床效果比較好, 且術中由于做的切口較小, 因此其角膜反應程度較輕, 不良反應比較少, 安全性也相對較高, 尤其適合高齡不易耐受手術的患者。
總之, 高齡白內障患者術中使用小切口手術, 患者術后角膜水腫的程度相對較輕, 且消退時間比較快, 并發癥也比較少, 同時患者術后視力恢復也比較好。因此小切口手術治療高齡白內障, 是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方式,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李鳳榮, 趙家良, 陸宏, 等.我國九省眼病調查中北京市順義區50歲及以上人群白內障患病率和手術狀況的調查.中華眼科雜志, 2012, 48(3):211-218.
[2] 唐爐高, 費玉喜.手法小切口白內障手術在青光眼術后高齡白內障中的應用.中國實用醫藥, 2011, 06(30):62-63.
[3] 李丹丹, 劉偉, 梁娟, 等.硬核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與超聲乳化術臨床效果比較.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11, 17(1):68-70, 73.
[4] 馬云成, 王玖玲, 周麗霞, 等.維吾爾族高齡白內障小切口非超乳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5(9):188-189.
[5] Kongsap P. Superior subconjunctival anesthesia versus retrobulbar anesthesia for 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in a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Ophthalmol, 2012(6):1981-1986.
[6] 朱震奇.兩種不同小切口術式治療高齡白內障的臨床療效對照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2, 07(26):64-66.
[7] Gonen T, Sever O, Horozoglu F, et al. Endothelial cell loss: Biaxial small-incision torsional 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biaxial smallincision longitudinal phacoemulsific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2, 38(11):1918-1924.
[8] 談群華.高齡白內障患者非超乳小切口白內障手術效果分析.中外醫療, 2011, 30(12):44-45.
[9] 劉向東, 周曉東, 劉湘萍, 等.難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聯合手術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國醫師雜志, 2012, 2(z2):19-21.
[10] DeCroos FC, Chow JH, Garg P, et al. Analysis of resident-performed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MSICS): an efficacious approach to mature cataracts.Int Ophthalmol, 2012, 32(6):547-552.[11] 郝黎, 李媛, 侯習武, 等.超高齡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手術的臨床效果.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12, 34(9):668-670.
[12] 趙蘊南.高齡患者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臨床觀察.中國醫藥科學, 2011, 01(11):109, 119.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mall incisio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patients
YANG Xuezhen, GUO Deng-sh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Jincheng Coal Group General Hospital, Jincheng 048006,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on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surgical. Methods Selected 101 cases(123 eyes) of senile cataract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ged 76~92 years old. 123 ey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55 eyes) and phaco group (68 eyes), treated by small incision surgery and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53 eyes and 67 eyes occurred corneal edema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class I, class II and level III corneal edema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χ2= 0.81, P>0.81); but the team level III ratio was less than phaco group. Team corneal edema postoperative fading fast in phaco group, th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1 day fade eyes of study group were more than phaco group (χ2=6.45, P<0.05). 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surgery is a relatively safe and effective way to treat senile cataract.
Cataract; Elderly;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urative effect諸多因素都可引起患者發生白內障。世界衛生組織將矯正視力≤0.5的人群歸為白內障范圍。白內障患者無法清晰地看物, 對其正常生活可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白內障治療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1,2]。有研究顯示[3,4], 高齡白內障人群接受小切口手術, 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效果比較好, 且并發癥較少, 其綜合效價較高, 且安全性比較高。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白內障患者小切口手術療效。
2014-03-27]
048006 山西省晉城煤業集團總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