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應用
劉燕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12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口服他汀類調脂藥、β受體阻滯劑、ACEI、硝酸酯類藥物, 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 1次/d;觀察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聯合氯吡格雷75 mg , 1次/d。觀察兩組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安全有效, 值得推廣。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
不穩定型心絞痛(UA)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可向穩定型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發生轉歸。故及時而有效的治療, 可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發生率。其中抗血小板聚集又是UA的重要治療之一。現將本院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雙重抗血小板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經驗進行如下總結。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7月~2013年5月期間,在本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的120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所選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會制定的《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75例,女45例, 年齡37~78歲, 病程1個月~10年。梗死后心絞痛38例, 靜息性心絞痛20例, 初發型心絞痛54例、惡化型心絞痛6例。住院時間10~15 d。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給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心絞痛類型、病程、住院天數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 排除標準 ①近期內有腦出血、消化道出血史;②近期內有過外傷手術史;③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④血小板減少(<100×109/L)或凝血功能障礙;⑤血壓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170 mm Hg, 舒張壓>105 mm Hg) (1 mm Hg= 0.133 kPa)]。
1. 3 方法 120例UA患者均給予休息、吸氧、口服他汀類調脂藥、β受體阻滯劑、ACEI、硝酸酯類藥物。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100 mg 1次/d;觀察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聯合氯吡格雷(杭州賽諾非萬安特名生制藥有限公司)75 mg , 1次/d。隨訪3個月,每2周門診隨訪1次, 觀察心絞痛癥狀、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血小板、肝、腎功能、心肌酶水平。
1. 4 療效評價 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80%), 疼痛程度減輕, 心電圖和24 h動態心電圖未發現明顯缺血性ST-T改變;有效:心絞痛次數減少(50%~80%), 疼痛程度減輕, 心電圖和24 h動態心電圖有改善;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疼痛程度無明顯改善(<50%), 心電圖及24 h動態心電圖較入院時無明顯改善;加重:轉為急性心肌梗死。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見表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其中顯效32例, 有效13例,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7%, 其中顯效43例, 有效12例。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見表2。對照組共出現不良反應8例占13.33%, 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10例, 占16.66%。兩組中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至終止服藥。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機制與血栓形成有關。冠狀動脈內斑塊纖維帽破裂, 脂質核心內的血栓形成組織因子和激活外源性“凝血瀑布”重要因子的暴露, 以及異常的血管表面上出現異常血液湍流, 導致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激活, 進而誘發“凝血瀑布”[2], 形成血栓。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止血栓形成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十分重要。氯吡格雷通過選擇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血小板膜受體結合, 使與之藕聯的糖蛋白受體的纖維蛋白原結合點不能暴露, 使纖維蛋白原無法與糖蛋白受體結合, 并通過阻斷由釋放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擴增, 從而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3]。阿司匹林它能抑制TXA2生成減少, 從而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 抑制血小板聚集。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聯合使用, 可從不同途徑抑制血小板聚集, 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單獨使用阿司匹林, 且不良反應無明顯增加, 安全性好。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0, 28(6):409-412.
[2] 高方, 賓建平, 肖文星.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新醫學, 2004, 35(9):520-521.
[3] 趙倡武, 邱春光.氯吡格雷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300例臨床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 4(8):34-35.
2014-04-02]
650302 云南昆明, 云南昆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