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隆則
日本的百貨公司在銷售樓層會配有假發店,專門為中老年人提供各種假發。中老年人的頭發脫落,或者頭發變色,很多人為此不敢出門,假發公司瞄準了商機。我去的這家假發店的銷售額每年有20%左右的增長。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在日本社會老齡化時,其實不僅僅只是危機,還會帶來商機。
日本厚生省的統計,到目前為止,日本老齡(65歲)者的人數將會超過3100萬,占整個社會人口的25%強。隨著醫療水平提高,百歲老人在日本全國就有5萬多位。
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等亞洲國家,如何在退休金管理,老齡者的看護上取得經驗,發展成自己國內的重要產業,這些問題是不能逃避,也不能回避的。這方面日本經驗值得參考。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快速來臨只用了30年,而日本用了50年。
高齡社會對社會與經濟的影響有以下三點:
一、勞動人口減少,整個社會的生產率降低,維持一般正常的經濟活動會變得困難。
二、 國內消費需求減少,經濟規模在縮小,特別是各種娛樂設施或者教育需求等等。
三、社會保障負擔增加,壽命增加,出生減少,社會保障制度不安定,為此人們更不會去消費。
以上是老齡社會的各種弊端,相反,針對老齡人群的各種產業革命也在進行中。日本真正開始老齡產業是在1986年,當時正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開始之時,但是執政黨的自民黨已經察覺日本社會步入老齡社會的問題,就在自民黨黨內的會議中提出要求各種產業群體關注老齡人群的產業,以促進老齡人群的社會消費。
當時的產業規劃包括食品、流行、住宅、旅游、教養、醫療看護等多個領域。從現在的眼光看,這個前瞻性的會議促成了日本老齡產業的發展,也為日本社會的安定提前作了準備。這些產業就是日本現在所說的“銀色經濟”:日本長期經濟不景氣,社會消費低迷,而有經濟實力的老齡群體的消費自然而然地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什么叫“銀色經濟”?除了文章開頭所說的假發產業外,其他還有如醫療產業。現在日本醫院中前來看病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來醫院是常規問診,而不是做精密檢查,基本上是拿著處方離開。于是就催生出遠程問診服務,醫生可以定期對某些老年病人遠程問診,這樣減少了醫院的病人,而且還可以實時觀察。
其次還有手機服務,很多老年人的手機功能與年輕人的完全不一樣,他們不需要很多新穎的功能,而是只要與鍛煉、方位等有關的功能。日本某著名的手機廠家根據這個要求特地制造出一款帶有GPS、健步計數、衛星定位而且大號字鍵盤的手機,一銷售就受歡迎,馬上有了100多萬臺的銷量。
此外就是食品產業了,很多人認為老年人的食物只要煮爛就可以了,這樣的食物既沒有色也沒有香,更加少了味道。于是針對日本老年人的需求,日本很多食品廠家就開始研究如何使日本老人既吃得下,也吃得好的食物烹飪方法。有家食品廠家研制出這類老年食品,食物外表看很難與一般的食物區別開,而實際上卻是要比一般的食物的口感軟,容易消化吸收,一經推出獲得很大的成功。該食品公司的銷售提高了50%多,并且據說有的航空食品研究機構也想與他們合作,生產出適合宇航員的食品。
銀色經濟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整個社會的保障體系,包括從政府到企業對老齡人群的保護,包括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
相比之下,中國的銀色產業任重而道遠。中國整體人口基數很龐大,且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步伐很快,目前,中國大陸專門為老齡人提供的商品只有1000億元,平均一個老年人不到1000元人民幣。國內的老年福利院的數字遠遠不足(中國的住宅的不足也影響到老齡社會的福利院床位)。
中國老年人口已達1.8億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2億人,2040年將會到4.6億人。這樣的市場,這樣的人口基數,必將老齡產業推升至中國下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的社會福利事業起步晚,保障體系不完備,老人的財產大都要傳給下一代。而日本有很高的遺產稅,一代的財產,經過三代遺產稅的征收,就全部歸零。所以,一方面要發展銀色產業,另一方面要加強保障體系,讓老齡人群敢于花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日本經驗是解決中國老齡化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