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際萍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國家在一些城市和行業中逐步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這一結構型減稅政策旨在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對相關的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基于這一背景,解析“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并對于政策中的疑難點進行透析,最后提出企業應該采取的一些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運營 影響 政策透析 對策
從2012年國家將上海和重慶作為試點地區啟動“營改增”改革之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區域和行業范圍不斷擴大。2013年5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關于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并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營改增的實施對于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財務管理、納稅籌劃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營改增”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我國的稅制結構,避免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的稅負,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活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然而,根據我國“營改增”試點的相關調研結果顯示,一些經營管理水平比較低的企業在實行“營改增”之后,新的稅制不僅沒有降低企業的稅負,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企業的成本水平上升。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重視,利用這一契機,不斷的創新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現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將給我國的企業運行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應該如何采取應對措施,降低企業的稅負,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本文將從這些方面展開闡述。
一、“營改增”對企業運營的影響
(一)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對我國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尤其是財務管理、稅務管理以及會計核算等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在實際的稅收征管中存在很多漏洞,營改增之后,企業必須不斷地完善和調整經營管理模式,才能適應營改增的要求。首先,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的計稅方法比營業稅復雜不少,其中,增值稅銷項稅額影響企業的收入,進項稅額則影響企業成本,在“以票扣稅“的進項稅額抵扣制度的背景下,企業必須將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多少進行考慮。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對于組織架構以及運營模式進行調整,這將會改變企業的業務模式,還會對客戶的選擇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在“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的征管、稅負的計算以及會計處理等都比營業稅嚴格和復雜,因此,企業需要在發票管理、稅務申報等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二)對企業經濟效益帶來一定的影響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經濟效益帶來的影響是通過企業利潤變化體現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核算,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營改增”會對企業確認銷售收入有著一定的影響。“營改增”對于降低全社會的稅負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從具體企業來看,“營改增”會對收入及利潤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營改增”之后,一些企業收入下降的幅度將超過成本下降的幅度,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利潤水平。“營改增”實施之后,由于企業稅收核算方法的變化,收入將由價內稅形式調整為價外稅形式,在原有的定價體系沒有得到改變的情況下,現有的營業額中的一部分將轉變為增值稅銷項稅額,作為增值稅發票開票方的企業,收入將會有一定下降,利潤也會相應的減少。
其次,“營改增”會給企業銷售方面的稅金帶來影響。企業的營業稅的核算一般是通過“營業稅金及其附加”這一科目進行的,這種核算的方式會對企業的利潤總量產生影響。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企業的增值稅并不會被作為成本進行核算,因此將不會對企業的利潤帶來影響。
(三)給企業的財務報表管理帶來一定的影響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企業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會出現一些變化,因此會給企業的財務報表管理帶來影響。首先,“營改增”之后,企業購入的固定資產將按照扣除增值稅進項稅額之后的數額入賬,在企業負債總額不變的條件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會相應提高。企業“營改增”之后,企業在確認當期收入的時候,當期的收入部分會按照總價減去增值稅額,而當期的費用部分只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當期利潤會減少。另外,“營改增”之后,企業為了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用于抵扣,會將很多賒購賒銷交易變為現金交易,因此企業的現金流量表項目也會出現一些變動。財務報表的變化對企業的報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得到重視。
(四)對企業合同簽訂帶來影響
首先,企業要注意選擇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選擇可以優先考慮稅改地區的單位。由于稅改地區的單位可以開增值稅發票,能夠合理地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其次,要注意簽訂價稅分離的合同。通過簽訂價稅分離的合同,有效地體現了稅制改革的優越性和合理性。再次,要完善合同中的信息補充,為了保證增值稅發票信息的準確性,可以在合同中明確的約定增值稅發票中的信息。
(五)難以明晰“營改增”改革的范圍
企業納稅人一定要明晰哪些經營活動屬于“營改增”的范圍,哪些不屬于,尤其是要對于我國稅法規定的企業經營活動的納稅范圍進行充分掌握。企業的經營活動可以區分為應稅服務和非應稅服務,或者區分為營業性活動和非營業性活動。在我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政策中,非營業活動以及非應稅活動都不屬于增值稅的繳納范疇,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對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明確區分本企業的應稅服務和營業性活動,從而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屬于增值稅繳納范疇有著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二、“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學習,減少納稅風險
企業要加強對于“營改增”政策的學習,減少企業的納稅風險。首先,企業要加強財務部門以及稅務部門人員的培訓和學習,提高他們應對“營改增”政策的業務能力。“營改增”改征增值稅之后,企業的會計核算以及計稅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對于增值稅發票的使用方面,更是要值得重視。同時,對于增值稅項目中,還存在著很多不可以抵扣的項目以及事項,這些需要企業能夠熟練的掌握以及精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節省稅收,降低企業的稅負。例如,在企業的一些業務如視同銷售業務等,按照增值稅實施的相關規定是不予以抵扣的,這些都將會對于企業的稅收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企業的財務部門,稅收部門以及銷售,采購和管理部門等,都應該對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政策進行相關的學習,在“營改增”政策試點之后,能夠制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財務、納稅以及經營管理政策。
(二)加強增值稅發票的管理
“營改增”之后,企業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決定了企業能否對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影響重大,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保證企業能夠進行增值稅抵扣。過去很多企業都是通過手工開具營業稅發票。然而實施“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發票必須通過機打完成,增值稅發票的規范性和嚴密性有所提高,因此,增值稅發票的管理難度大大增加。并且,取得增值稅發票還有可以抵扣與不可以抵扣之分,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到稅務部門對進項稅發票進行驗證。積極地應對增值稅發票管理過程中的不法行為。企業應具體結合納稅主體的實際情形,加強對于發票的開具、空白票的管理以及納稅申報的管理。嚴格管理增值稅發票的開具,防止偽造和虛開增值稅發票。
(三)調整會計核算以及稅務管理方式
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企業的運營方式、組織架構、業務模式等都會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企業的核算方式以及稅務管理模式也要進行調整。企業要建立新的財務核算方式,針對不同稅種和稅率的業務,要單獨設置核算科目,從而便于收入數據的統計以及應稅金額的計算和繳納。企業還要對稅務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建立起新的稅務流程,從而保證企業的稅務管理模式能夠適應增值稅征收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和企業的稅負。以電信企業為例:“營改增”之后,電信企業使用的流轉稅將有營業稅和增值稅兩種,其中,增值稅稅率將涉及17%、11%和6%三檔,電信企業要對收入業務和稅率的對應關系進行梳理,從而準確地進行納稅工作。
(四)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
在“營改增”之后,企業需要不斷地調整經營管理模式,從而使其能夠適應增值稅改革的要求,降低企業的稅負。增值稅改革之后,設備類等固定資產的進行稅額可以進行抵扣,因此,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對于投資的區域、時點、主體等進行考量,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增值稅可抵扣項目,降低企業的稅負。另外,企業要優化存貨以及固定資產的管理模式,從而避免額外稅負的出現。企業在業務流程、資金結算、發票開具等管理方面,要充分考慮如何適應增值稅征收的需要,在進行例如代銷、積分返還、贈與等行為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可能產生的增值稅納稅義務,從而避免額外稅負的出現。
隨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在各個行業中的改革試點,給企業的經營管理、收入成本利潤等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企業一定要重視對“營改增”的認識和學習,積極地探索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通過加強對“營改增”稅收政策的學習、改進組織架構、調整經營管理模式、調整核算方式以及稅務管理等手段來應對“營改增”改革,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減輕企業的稅負。
參考文獻:
1.胡春.增值稅“擴圍”改革對行業稅負的影響研究——基于上海改革方案和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02).
2.陳龍.“營改增”政策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J].當代經濟管理,2013,(07).
3.李小平.改進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