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李晨光
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高速發展,對外貿易規模逐步擴大。但是,中國服務貿易凈出口規模以及結構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外學者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對國際服務貿易領域開始了探究,研究風潮在80年代得到了飛躍式發展,最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研究體系。中國在90年代后才逐漸開始對國際服務貿易競爭進行研究。現今中國學者對于服務貿易競爭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較優勢理論以及競爭優勢理論上,以多因素回歸模型和量化投資模型方法開展的實證研究甚少。現階段我國經濟學者對于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趨勢的分析要借助數據的支持,下面本文從服務貿易規模和服務貿易結構兩個角度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實證研究。
首先,觀察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與國際水平的對比。

表1 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部分指標比較(單位:億美元 %)
從表1可看出,2011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額達到了2,812億美元,出口額也接近1,914億美元。但是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美國,它的進口額高達4,417億美元,出口額更是達到了6,403美元。從絕對量看,美國服務貿易進口額是中國的近2倍而出口額達到了3倍多。2012年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進口額為15,944億美元,出口額為13,459億美元,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進口額高達25,127億美元,出口額更是達到了29,504億美元。從絕對量來看,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數據均高于發展中國家。
其次是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比較。中國的服務貿易組成結構與國外不同,中國的傳統服務貿易占比較大,而在外國的服務貿易中新興服務貿易則是主力軍。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正在逐漸調整,2005年中國的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為60%,到2012年小幅降低到了44%,所占比重仍然偏高,新興服務所占比重較小。不過已從2005年的3.4%上升到2012年的11.1%,符合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中國的服務貿易在通信、保險和金融服務方面還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運輸與旅游服務則與世界水平持平。美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從金融領域服務還是其他科技領域類型的服務,美國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地位,從絕對量和相對量上講都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這種新興的國際服務貿易行業可以帶來較高附加值,優化產業結構,為本國帶來更大的收益。美國在這一點上無疑是領先于中國,領先于世界的。

表2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比較(單位:百萬美元 %)
一國服務貿易的競爭能力主要體現在該國服務貿易的出口能力上。在經濟學界,分析一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指標有兩個: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下面本文就用這兩個指標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行比較研究。
TC指數計算公式:TC=(Xij-Mij)/(Xij+Mij)
其中:Xij表示i國j產品的出口,Mij表示i國j產品的進口,Xij-Mij表示i國凈出口,而Xij+Mij表示i國j產品的進出口總額。

表3 2010~2012年中、美、愛三國服務貿易分行業貿易競爭力指數比較

圖1 2010~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分行業競爭力指數(TC指數)比較
表3和圖1分別列出了2010至2012年間,中國、美國及愛爾蘭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指數以及服務貿易主要行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從結果上看,中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為負值,服務貿易存在逆差(即進口需求大于出口需求)。而且連續三年中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不斷減小,也就是說中國服務貿易逆差趨勢愈演愈烈。與中國不同,美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整體呈現為正值,服務貿易存在順差,即出口需求大于進口需求。同時,美國連續三年服務貿易TC指數不斷增大,也就是說服務貿易順差趨勢不斷擴大。愛爾蘭作為規模較小的發達國家,具有自己的服務貿易特征。總體看來,愛爾蘭的服務貿易TC指數接近0,服務貿易進出口較為平衡。而且連續三年愛爾蘭服務貿易TC指數小額上升,即服務貿易由逆差反轉為順差。
之后分行業來觀察。首先,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的各類服務貿易行業都不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中、美、愛三方是三種不同類型的典型代表。
中國代表的是在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具有相對優勢的發展中國家。這一類國家的普遍特點在于,金融、電子等高新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剛剛起步,總體的經濟結構還在由之前的傳統領域支撐。雖然在絕對量上均不如美國和歐洲等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但是在運輸和建筑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
美國代表的是在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具有相對優勢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量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對而言他們在新興服務貿易領域的優勢更加明顯。
愛爾蘭代表的是在某一國際服務貿易行業獨樹一幟的中小型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雖然也屬于發達國家的范疇,但是在國家服務貿易結構上沒有美國等一些大國全面和具體。它們只是在某一個領域(例如計算機)擁有極為明顯的優勢。愛爾蘭等歐洲小國,依靠單一的行業支撐起整個結構。因此這也就要求這些國家所依靠的行業在世界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否則本國的經濟有可能因為某一行業的衰敗而一蹶不振。

其中,Xij為國家j出口產品i的出口值,Xtj為國家j的總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產品i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總出口值。
RCA反映了一個國家某一產品或服務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較的相對優勢。RCA排除了個體對外貿易總量波動與總體貿易總量波動的影響,利用相對值進行比較。

表4 2003~2012年中、美、日三國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比較
表4顯示了2003年至2012年這3年間三國的服務貿易顯示性優勢指數(RCA指數)的值,同時還有它的變化趨勢,反映了三國服務貿易的總體情況。根據所顯示的數據,中國服務貿易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值始終低于0.8,基本徘徊在0.5左右。這說明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較弱,在國際上存在著比較劣勢。從圖中觀察中國的RCA指數還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發達國家的代表美國則與中國的情況不同。美國RCA值呈現上升趨勢,它在2011年達到了1.5的水平,美國的服務貿易很早就已經具備了比較優勢。美國的RCA值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現階段數據來解讀,美國的服務貿易在國際上已經具有了較強的實力,并且還在繼續發展。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美國的實力明顯優于中國。中國的鄰國日本的RCA指數浮動較大,總體數值徘徊在0.8左右。雖然沒有達到1,但是也擺脫了服務貿易相對劣勢的范圍。日本的服務貿易顯示性優勢指數從2003年開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后出現了明顯的回落,重置到2004年的水平。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規模和名義總量上講,還是從結構和所占比例上分析,中國在服務貿易競爭力方面還與這些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通過上述研究,分別從數量與結構、絕對和相對的角度分析比較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區別,可以得到以下幾個觀點:服務貿易絕對量上,中國與發達國家還存著不小的差距;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上,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總體高于中國。同樣在其服務貿易的結構方面,中國與其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中國現階段服務貿易的發展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調結構”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服務貿易改革的重點。現階段中國已經具備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和調節服務貿易結構的基礎,如果認真貫徹調結構、穩增長的精神,中國的國際服務貿易領域將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尋求一席之地,就要痛下決心進行結構的調整。
通過對我國貿易結構的橫向比較可以看到,我國服務貿易所占比重過小。而世界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比重不僅遠高于我國,而且大多呈現上升趨勢。服務貿易逐漸成為了世界貿易的主要對象。對于剛剛完成工業化的中國,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再一次經濟轉型是不現實的。但是,通過對國際貿易現狀的調查和分析,中國應該清楚地看到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對于下一步經濟改革的重點,應該將服務產業的發展放在重要地位。
現今中國在對外服務貿易出口轉型的調整已經達到一定的效果。中國政府在有意識地幫助服務貿易對外出口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稅收優惠、貸款優惠等促進措施。對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少的貨物貿易,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在進一步減弱,鼓勵他們開發技術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型。不過,貨物貿易還是我國現階段主要的創匯方式。改革的成本不僅在于資金,更在于時間。
面對這樣的現狀,本文建議如下:中國要發展服務貿易,增強服務貿易競爭力就要保證合理利用進而優化服務生產要素;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加強服務貿易相關產業的支持作用;強化政府作用;調整服務企業管理結構,實行科學管理戰略;調整外資流向,提高外資利用效率[1];加強人力資本的積累和質量的提升;優化服務貿易行業結構,創造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服務貿易領域已經成為各大經濟強國的“必爭之地”,中國的貿易結構改革勢在必行。
[1]陳虹,林留利.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與比較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
[2]楊廣.中印服務貿易發展比較之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0(2).
[3]范玉蘭.中美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差異實證分析[J].科學向導,2010(36).
[4]陳雙喜,仇善力.中美服務貿易發展比較[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4).
[5]饒友玲,張伯偉.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6]劉紹堅.服務貿易在中國的發展:新世紀首都經濟的增長極[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
[7]邢學杰.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企業經濟,2008(04).
[8]張德進,吳韌強.中美服務貿易的比較分析與啟示[J].國際經貿探索,2003(10).
[9]洪涓,張博.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研究[J].價格月刊,2011(2).
[10]王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1]薛榮久,劉東升,等.國際貿易競爭學世界貿易新體制下的國際貿易競爭[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12]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13]王小平.服務業競爭力[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14]徐曉玲.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5(7).
[15]胡昭玲.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現狀與提升對策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7).
[16]殷風.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7(1).
[17]陳怡,戴楓.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05(12).
[18]劉維瑛,宋濤.提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促進國際貿易新增長[J].經濟師,2005(7).
[19]王小平,高鐘庭.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和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