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吉 馬存花
(1.寧夏海原縣職業中學,寧夏 海原755200;2.寧夏海原縣三河中心小學,寧夏 海原755200)
“差生”是各級各類學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現象。 “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學業成績、智力發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和缺陷的學生。 如今一般稱為 “后進生”、“問題學生”、“困難學生”、“學困生”等。
形成差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主要來自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
“差生”的出現與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和自身密切相關。 但是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的管理、校風、教師的素質、教師的工作方法及態度等,對育人的質量都有直接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我國一考定終身畸形的教育,突出地表現為“片面追求升學率”部分學校教育思想不端正,只重視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或放棄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許多學校把較好教師放在重點班,對重點學生重點輔導,而對大部分學生卻棄之不管。有的學校規章制度不健全,思想教育工作薄弱,管理混亂。 教師只管教書,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或放棄后進生和一般學生,甚至歧視、打擊那些升學無望的差生,迫使他們離校。學校領導和老師只把著眼點放在少數能考上重點中學和能上大學的學生身上,對大多數學生采取放任自流的辦法。 另外由于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時間長的學生,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造成有些學生成績越來越差,時間久之便淪為差生。有的教師對學生期望過高,對學生估價往往脫離學生真實情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差生生也不例外。但有的老師因他們學習等的困難,便覺得他們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或覺得他們功課需要補,就不讓他參加一些活動,不讓他們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甚至于處處都鄙視他們。 時間一長,在他們的意識中就會出現偏離集體的傾向,少數的“差生”就會到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地位”。 學校與家庭教育常常脫節,教師對學生在學校外的情況也一問三搖頭,只是當孩子出了問題時,他們才會感到大吃一驚,埋怨孩子怎么會這樣,而沒考慮雙方應進行必要的聯系和有針對性的教育,以避免學生品德不良繼續惡化。 正是教師這種不按教育規律辦事,違背教育原則,不懂教育藝術,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了部分差生的產生。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 有的家長熱衷于賭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閑。 有的父母性格暴躁無知,教育子女沒有耐心,動不動就大打出手,家庭缺乏溫暖;有的家長本身道德敗壞,自私自利;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認為不值得聽取;有的父母見識面狹窄,難以教育“見多識廣”的子女。 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的家庭把教育問題都依賴于學校,放松了家庭教育。 有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較慢,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做父母的對孩子情況知之甚少,甚至認為只要有錢給他們用就行了,殊不知其實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心靈的溝通。 存在這種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談得上因勢利導呢?
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不妥,也是形成品德不良的重要因素。 目前家庭教育中溺愛型和放縱型占很大的比重。一般來說差生的家長是教不得法,嬌嚴失當的。俗話說:“嬌子如殺子”但如今有許多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子女,把他(她)們當作“小皇帝”、“小公主”,嬌生慣養,包庇縱容,要什么給什么,要做什么讓他們做什么,放任不管,孩子在外面做了錯事,也不肯認錯,甚至辯解包庇,不能與學校密切配合,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 或家庭成員之間要求不一致,使子女無所適從。 有的甚至縱容子女貪圖享受安樂,給子女灌輸一些“學習無用”的思想等。 這就使本來好學的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社會大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 雖然目前社會環境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影響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這主要表現在社會上的各種不正之風的影響。 如賭博之風、拉關系之風、吃喝之風、腐敗之風、浪費之風等等,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著消極影響,埋下了不愛學習的禍根。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影視、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各種電子游戲廳的開放,一些文化垃圾的存在,如暴力、色情的內容毒害著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心靈。 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發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絕大多數差生離開學校、離家出走都流浪在社會上,很快尋找自己的“地位”。常常嬉戲街頭,游蕩于鬧市,他們抽煙、喝酒、打架斗毆、偷盜、賭博沉醉于低級趣味的東西,有的甚至接受完全錯誤的東西,知錯不改,胡作非為,有的和街頭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違法亂紀。
我們必須認識到差生存在的客觀性,轉變差生的艱巨性,和承認差生的可塑性。端正學校的教育思想,因為在任何一個集體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總會有優、中、差的區別。 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差生),樹立差生也能成才的觀念,當盡一切努力轉化差生。 對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堅持歷史的觀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在向前發展,同樣,人類也在向前發展,差生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決不能諷刺差生;其次,要堅持全面的觀點。 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法來分析差生,相信差生有壞的一面,同樣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說,差生在思想上也有進取精神,在學習上也有渴望新知識的意念等;最后,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信心,挖掘差生的潛力,堅信差生并非永遠是差生,差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
差生在各個學校都是客觀存在的, 大多數差生的學習成績雖然差,但自尊心很強,往往爭強好勝,喜歡顯示自己,企圖在同學中樹立威信,但一貫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會自暴自棄,自感落后;雖有上進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學習興趣。 這時,他們便另謀途徑,如通過與別人打架、頂撞老師,以其來滿足自己爭強好勝的虛榮心。因此,教師熱愛好學生,更應該厚愛差生,分析差生的心理,熱情耐心幫助他們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癥結,對癥下藥,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做差生的良師益友。
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是轉化差生的關鍵。 教師要花功夫下大力氣,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要教他們認真處理好教和學的雙邊關系。 要他們認真聽老師講,提高學習效率。 在差生取得成績時,既要及時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標。在班級工作中可有意識安排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 讓他們看到希望激發進步的潛力。 確立起進步有望的信心,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關心他們,引導和鼓勵他們站立起來前進。
總之,差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差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讓我們摒棄對“差生”的偏見,多給他們一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他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