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沽源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河北 沽源076550)
磚混結構具有造價低、施工簡便、布置形式靈活等優點,是目前大城市的郊區、中小城市及農村廣泛采用的結構形式。 其質量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近年來,施工技術有較大的發展,但與其它結構形式相比,質量仍有很多問題。因為磚混施工隊伍以農村勞動力為主,農民工質量、安全意識差,缺乏技術培訓,流動性大,造成施工質量不易控制,房屋倒塌事故時有發生,直接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
質量控制包括有作業技術和管理活動,必須通過科學的管理來組織和協調作業技術活動的全部過程, 以充分發揮其質量形成能力,去實現預期的質量目標。在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控制中基本是使用常規的三階段控制原理,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并結合三全控制管理,即全面質量控制、全過程質量控制、全員參與控制去完成的。
2.1.1 施工準備質量控制
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是指項目正式施工活動開始前,對各項準備工作及影響質量的各因素和有關方面進行的質量控制。施工準備是為保證施工生產正常進行而必須事先做好的工作。施工準備工作不僅是在工程開工前要做好,而且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 具體收集的資料包括:地形與環境條件、地質條件、地震級別、工程水文地質情況,氣象條件以及當地水、電、能源供應條件、交通運輸條件、材料供應條件等。
2.1.2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工序控制:從嚴格工序檢查入手、不合格工序不得進入下道工序。通過設置工序質量控制點著重對關鍵工序的質量控制以抓好關鍵工序為原則, 分析可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在管理手段上采取相應措施,實行系統控制原則、使關鍵工序控制落到實處。
工藝控制: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工藝的先進合理是直接影響工程質量、觀察進度及工程造價的關鍵因素,其施工工藝的合理可靠還直接影響到施工安全。 因此在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系統中,要制訂和采用先進、合理、可靠的施工工藝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
物資供應及機械設備控制: 要確保用于工程項目建設的原材料、構件和成品符合相應的規范和質量要求, 并須現場抽樣試驗檢查,同時核對出廠日期及出廠合格證。所有參加施工的機械設備要有維護保養計劃和更新改造計劃,通過專職管理人員實施控制,對設備的運作操作、安全檢查、維修校準。
2.1.3 竣工驗收過程質量控制
單位工程質量驗收也稱質量竣工驗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驗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驗收。驗收合格的條件有五個:構成單位工程的各分部工程應該合格, 并且有關的資料文件應完整以外,還須進行以下三方面的檢查。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應進行檢驗資料的復查。
此外,對主要使用功能還須進行抽查。 使用功能的檢查是對建筑工程和設備安裝工程最終質量的綜合檢驗, 也是用戶最關心的內容。因此,在分項、分部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竣工驗收時再作全面檢查。 抽查項目是在檢查資料文件的基礎上由參加驗收的各方人員商定,并用計量、計數的抽樣方法確定檢查部位。檢查要求按有關專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的要求進行。
磚混結構建筑是最傳統建筑,由于磚混結構是以砌筑墻體為主要承重結構,因此墻體的砌筑質量就為大家所關切,在通過對不同地區磚混結構砌體分項檢查基礎上,整理分析,認為砌體質量狀況不容樂觀,還存在較多質量問題。
磚混砌體的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是影響砌體強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不飽滿會使磚局部受壓,降低砌體的抗壓強度。 因此《磚石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中,規定了實心磚混砌體的水平灰縫飽滿度不低于80%,而現行驗評標準中,也把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列入了砌磚工程的保證項目[2]。
磚混結構房屋的墻體,縱橫墻同時砌筑可使交接處銜接牢固。 但實際中有時要在交接處臨時間斷,這在“規范”也是允許的,但也提出了一些要求,“砌體臨時間斷處高度差,不得超過一步腳手架高度。 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 “留槎確有困難時,除轉角處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須做成陽槎,并加設拉結筋”。
4.1.1 加強操作工藝管理
從實踐情況看,“三一”砌磚法是成功的操作工藝,作為瓦工必須正確掌握操作要令,不合格的瓦工不發上崗證。 施工管理人員要加強現場操作管理,采取有效措施。 砌磚要設置安數桿,嚴格控制灰縫厚度,隨時吊驗垂直度、平整度。墻兩面掛線,當天攪拌砂漿當天用完,干磚不上墻等。 加強操作工藝管理是砌體施工質量的基礎工作。
4.1.2 組織基層人員學“規范”、“驗評標準”要保證磚混砌體施工質量
就一定要嚴格地按“規范”、“驗評標準”的要求辦,但據調查,有些基層管理人員并不掌握或了解“規范”、“驗評標準”,以致有時片面或錯誤地去理解。 如“規范”對砌體施工首先要同時砌筑,如不能同時砌筑而必須臨時間斷時,就應砌成斜槎。 對砌體分項工程的評定往往不是從質保項目、基本項目、允許偏差項目順序進行評定,而是簡單地用允許偏差項目來評定,給砌體質量留下了重大隱患。
我國的砌體材料普遍存在著自重大、強度低、生產能耗高、毀田嚴重、施工機械化水平較低,和耐久性、抗震性能較差等弊病。 砌體結構發展的主要趨向是要求磚及砌塊材料具有輕質高強的性能,砂漿具有高強度,特別是高粘結強度,尤其是采用高強度空心磚或空心砌塊砌體時。 在墻體內適當配置縱向鋼筋,對克服砌體結構的缺點,減小構件截面尺寸,減輕自重和加快建造速度,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以上砌體結構的特點, 砌體結構的未來發展前景應該是:發展高強砌體材料。 目前我國的砌體材料和發達國家相比,強度低、耐久性差。 根據國外經驗和我國的條件,只要在配料、成型、燒結工藝上進行改進,是可以顯著提高燒結磚的強度和質量的。
綜上所述,把砌體工程質量作為重點來管理,工程建設、施工、監理、質量監督等單位要把磚混結構墻體質量作為重點檢查項目,認真執行國家“規范”、“驗評標準”。 主要對使用的磚、砂漿配合比、砌體臨時間斷處是否銜接牢固、砌體組砌方法、構造柱是否有夾層與斷柱情況等嚴格把關,盡快消滅在砌筑過程中長期存在的質量通病,交給大眾一個真正的合格工程,抗震設防地區交給一個真正設防工程。
[1]韓應軍.房屋加固改造過程中地基基礎應注意的問題及加固方法[J].煤碳技術,2008.
[2]唐安琪.夾板墻對墻體加固工程實例[J].貴州省勘察設計,2011.
[3]白樺.對磚混結構建筑物施工質量控制要點論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