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鑰匙】
新聞評論是議論文的一種,具有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考生在閱讀中首先要抓住其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明白作者的立場、觀點、主張;其次,揣摩文章的表現手法和行文思路,體會評論語言簡明嚴謹的特點;最后,結合社會現實,領會評論文章的引領和號召作用。由于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新聞性,所以根據新聞評論這類文體的特點,考生在做題時可采用如下的五個步驟:
一、看標題信息
新聞評論是社會各界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發表言論,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所以一般新聞評論的標題會體現兩點內容:一是針對什么新聞,二是發表什么意見。
二、抓論點論據
新聞評論的結構包括三部分:論點、論據和論證;內容也包括三部分:事件、道理和情感。對論點的要求是鮮明、正確、中肯、獨到;對論據的要求是真實、準確、可靠、充分。論證過程則要求有清晰的邏輯,選擇充分的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證明論點。
三、辨論述方式
新聞評論的文體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點睛式結構,前半部分敘事,后半部分說理;二是剝筍式結構,由表及里,由因及果,層層深入,揭示主題;三是波浪式結構,各部分之間呈并列關系,圍繞中心論點多側面展開,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中心論點。
四、理解文本意義
由于新聞評論是面向廣大群眾的,所以其評論一般比較淺顯曉暢,通俗易懂,包含著作者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或支持或反對的態度。考生可以通過文中對新聞事件發表的看法、表明的態度、指出的癥結、提出的希望、引導的社會認識等內容來分析其文本的意義。
五、析表現手法
從論述的角度來分,新聞評論有立論性評論、駁論性評論、闡述性評論、解釋性評論、提示性評論等幾種。其文體特征是敘述與評論相結合,具有政策性、針對性和準確性,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因而其語言也具有理性的特點,這樣才能啟發和幫助讀者掌握科學分析的方法。
【針對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衛星監控讓醫療廢物管理更精細
□雅 婉
日前,《廣州市醫療廢物管理若干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草案》要求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進行跟蹤,并對其去向等項目進行登記。據悉,廣州擬對醫療垃圾運輸車輛實施衛星監控。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深入發展,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普及使用,必然造成醫療廢物不斷增加。如何治理醫療廢物,成為人們普遍關心和刻不容緩的一個社會問題。實際上,在《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定,對醫療垃圾要統一收運、集中處理、嚴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等。眾所周知,醫療廢物上攜帶著諸多病毒和細菌,如果處理不當,不但對醫護人員產生許多不利,更會危害到市民的人身安全。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人將醫療廢物以各種形式通過各種渠道出售,使醫療廢物流向社會。要杜絕這些問題,作為醫療機構,首先要把好第一關。尤其在一些中、小醫院和鄉村醫院,由于缺乏監管,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紕漏,因此《草案》一旦落實,對醫療衛生機構強制跟蹤醫療廢物的進出、來源等細節,更能強化責任落實到人的原則。通過查漏補缺的方式堵住醫療廢物流出的漏洞,讓醫療廢物的流向有本“明賬”。
其次,相關部門通過對醫療垃圾運輸車實施衛星監控,也給醫療垃圾的運輸配備高科技保障。通過監控,一旦發現有人不按規定處理醫療垃圾,就嚴肅處理,一查到底,嚴懲相關人員。
《草案》中提到,對醫療垃圾未進行流向登記制度并逾期不改正的,將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醫療垃圾未進行分類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依筆者所見,由于醫療垃圾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如果處理不當,將造成對環境的嚴重污染,也可能成為疫病流行的源頭。考慮到醫療垃圾潛伏的危害如此巨大,該《草案》的懲罰力度仍有待加強。
當然,做好醫療垃圾處置除了靠政策,還需要依靠科技和管理,未來仍需要通過與環保企業的合作,通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治理醫療垃圾污染市場化的機制和法規體系,真正實現醫療廢物的精細化管理。
(選自《廣州日報》2014年6月9日,有刪改)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醫療垃圾要統一收運、集中處理、嚴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早已有明確規定。
B.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人將醫療廢物以各種形式出售,使醫療廢物流向社會。
C.《草案》的落實對醫療廢物流出將會進行有效“堵”防。
D.《草案》依據實際情況可對醫療垃圾處理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罰金可根據情況超出3萬元。
2.下列關于作者的觀點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草案》對醫療垃圾違規行為的懲罰力量還有待加強。
B.做好醫療垃圾處置要靠政策和管理。
C.《草案》對于醫療垃圾管理有巨大的作用,能夠促使管理更精細。
D.醫療垃圾處理可以與環保企業進行合作。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食品追溯體系,保“舌尖上的安全”
□苑廣闊
上海市首部有關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地方政府規章——《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日前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最快今年下半年,上海食品流通業的經營者就要為消費者提供可查詢追溯信息的銷售單據,一些規模型企業的經營者還必須向消費者出示具有追溯碼的食品貨架標簽。
食品追溯系統的核心意義是實現食品信息的可追溯。通過這個系統,可以有效連接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的各個環節,讓消費者了解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改變以往在食品安全方面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局面,提高消費者的放心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于該系統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節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大多數對食品安全比較關注的消費者都有這樣的感覺,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食品,如果我們想了解它的信息,那么只能通過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有限內容,而這些內容往往只涉及生產廠家以及食品的營養成分等。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食品是否安全,往往和它的原材料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不會涉及原材料。
而上海市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改變了以往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只能追到食品生產環節的局面,將農業種植、養殖環節也納入了可追溯的范圍。由于食品追溯系統中的各類信息都是被放置在二維碼當中的,而現在消費者幾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那么就可以在購買食品的時候,隨時掏出手機“掃一掃”,了解食品的來龍去脈,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
而且一旦發生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馬上就可以確認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特定的事故原因以便及時召回問題食品,將企業的經濟損失、信譽損失降低到最小,同時避免更多消費者食用問題食品,從根本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選自《法制晚報》2014年6月3日)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所有企業的經營者必須向消費者出示具有追溯碼的食品貨架標簽,這是上海市最新頒布的規章制度。
B.目前很多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表明食品是否安全。
C.《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若實施,將能讓人們只用一部智能手機就輕松了解食品。
D.要從根本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要為其提供食品相關的信息。
2.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
答: